从郝堂到西曹庄

时事   2025-01-10 15:47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冬日的郝堂村,一田一田的枯荷像是历经热烈、明艳之后趋于平静的花。稀疏的荷径、干枯的荷叶倒伏于水中,沉静、恬淡、庄严。走在荷塘中间石板铺成的堤梗上,看四周连绵起伏的丘陵低山,和煦的暖阳下疏朗散布富有韵味的村居房舍,忽然有了一种想法,我心目中时常描摹的美丽乡村,是否就是郝堂这个模样。


荷塘西岸迎面是一座砖砌的两层楼房,墙面用灰蓝色的老砖和已经风化显出斑驳的石头砌成,屋顶覆盖着黑色的小瓦。房前挺立的一棵古树被叫不出名字的小叶植物从树干缠绕到到树枝,颇有沧桑古意。往北走一个栅栏门内堆满了各种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茅草覆顶的小亭子里有人工编织的蒲团、竹篓,陶罐里插着芦苇绒绒的花絮。这里是从省里过来的艺术家在村里建设的工作室,小院充满着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

干净整洁的街道两侧,一幢幢青砖石砌的现代建筑和历史遗存的茅草土坯小屋、古朴自然的农家小院,散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村子里清一色的狗头门楼、清水墙、门外的抱鼓石,有一种岁月沉淀的古朴之美。整个村庄像一座有品味的花园,静谧、天然、闲适。村内主街路北一个庭院,地面铺满整齐的石块,蓝砖砌成的柱子间是圆券造型,坡屋顶下的房檐有砖雕的图案。这个经过改造的原村委的办公楼是现在的村史馆,里面通过实物和照片展示着郝堂村的过去和现在。


作为信阳市平桥区下辖的一个行政村,郝堂村三面环山,林木茂密,层峦叠嶂,气候宜人。从2010年开始,该村实施“郝堂 茶人家”项目,通过“旧村改造”和“情洁家园”行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村庄建设的方方面面。坚持“三尊重四不”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的原则,坚持让老百姓和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基本理念,从“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入手,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局项目,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自己动手整治环境,改建民房,发展经济,规范制度。同时注重复兴村落文化,保护生态文化,培育民俗文化。郝堂村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农业部、文化旅游部也分别授予多种荣誉称号,被评定为三A景区,上百家媒体对郝堂村竞相报道。

郝堂村美在自然,秀在民居,淳在民风,重在内涵。村内随处可见各种原生老树,照清禅院里400多年的大银杏、小河边高大的枫杨树、笔直挺拔的水杉把小村遮蔽在密林浓荫之中。走在街上,可以看到“杉居 7016”、“郝客栈”等精致大气的高端民宿,还能看到不少村民用老房子改造的农家院。村里按照统一的风格,结合房屋的结构,对老房子进行“穿靴戴帽”,使传统民居更具豫南民居特色。我们看到一个做信阳特色菜的农家院,土坯房茅草顶土夯墙的那种,做了些局部装饰点缀,配上花草绿化,韵味十足,成了不少游客喜爱的吃饭、喝茶、休闲去处。


村西头小溪旁边有一个建筑叫“岸芷轩”,是由台湾设计师谢英俊设计建造的。采用轻质钢架、木材、泥土、芦苇等当地随处可见的材料,它的屋顶用芦苇席覆盖,四周墙体都是塑钢窗玻璃,内外通透。坐在这里看书品茶,可以360度观赏青山、绿水、小桥、民居。这座隐藏在树林之间的“异型”建筑,与周边的环境浑然一体,互为衬托,没有视觉上的违和感。


村南有一个四面开窗的建筑别致的小楼是叶楠白桦文学馆,作为孪生兄弟,他们是郝堂附近中山铺人,都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叶楠创作有《甲午风云》《巴山夜雨》等作品;白桦创作的有《孔雀》《今夜星光灿烂》等,拍成电影的有《苦恋》《芙蓉镇》等。文学馆展示有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有关活动记录,还放映他们的电影作品。把文学馆建在村里,提升了郝堂村的文化品味。负责管理和接待的詹丽是一位退休教师,也是一位作家,她已经把郝堂村作为自己的家,她的散文集《为郝堂留一盏灯》里倾注了她对郝堂村无比的热爱。



自然环境整治修复了,村庄美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郝堂村更加注重发展产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着重打造了非遗文化、文旅文创、线上数字、传统工匠、老字号产品等特色休闲市集,发展豆腐坊、酒坊、茶坊等120多家农特产店。将一批非遗资源、文化符号和文化景观相融合,引进了汉服、木雕、陶艺等商户,新增了皮影、叶雕、面塑等业态,打造汉服巡游、红色情景剧等沉浸式场景。通过网络直播带动游客线下逛集市,线上销售本土产品。各类视频网红日记以及线上促销等活动,助推本地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利用,转化增值。


村里还建有公益站,是由本地公益组织联合民政、邮政部门开办的一个志愿服务场所,是乡村的慈善超市也是生态村邮站,村里老人可以把自己的手工产品在这里兑换成生活必需品,年轻人通过努力开发的农富产品可以在这里展示和售卖,城市人富余出来的二手物品可以捐赠到这里或旧物对换,实现了城乡一个对接。

荷塘是郝堂村的眼睛,也是最惹人喜爱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荷塘,郝堂村的景色会大打折扣。郝堂村的荷塘原来是稻田,通过土地流转,把一百多亩改成了荷塘,荷塘也成了郝堂村风景的主角。除了造景的功能之外,塘里的荷本身也是一笔能够生财的宝贝。一株荷花,盛夏可欣赏,鲜莲子甘甜可食用,干莲子可做八宝粥,莲心和荷叶都可制作茶,就连干掉的莲蓬连长杆一起阴干,也可以做摆件。荷塘里放养了鱼虾,绿色生态无污染,还可以直接上了来村游客的餐桌。荷塘是郝堂村风景的封面,也是村里发展经济的实际载体。





郝堂村的发展是地方各级积极努力的结果,同时与专家的关注指导也密不可分。中央美院油画师、北京绿十字倡导者孙君和著名“三农”专家李昌平为郝堂村的发展倾注心血,出谋献策。他们主张“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把农村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从多角度进行关照和活化。每做一个项目都结合考虑土壤改良,生态平衡,产业结构,旅游资源,村规民约,乡村金融等对农民生产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目的是真正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

孙君团队致力于把现代文明中的艺术、审美、建筑、环保理念输送给农民。在帮助规划设计时,保留村庄原有的人文环境和空间格局,村庄原有的道路,农田、沟渠一律不变,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房屋分别建设,分散居住,四周无围墙,敞开建筑,确保居住环境优美,原汁原味。针对每户居民居住特点,分别设计个性鲜明,新颖别致,风格迥异的原生态住房。每栋房子设计图纸都要经过主人同意,主人可根据房屋的功能,与专家商量修改意见,签字同意后,才可以动工。郝堂村在改造时还将危房破房拆下来的碎砖石铺在村路上,石缝里长出接地气的青草,土房子用砖石垒成的框架支护,坚固美观。郝堂村恢复的不仅是城里人记忆中的乡村,还是农民眼里的乡愁,不但城里人喜欢,农村人也有皈依感。

荷塘边上路口有一块大景石,上面刻着《人民日报》的版样,题目是《画家画出的小村》,里面写道“画家孙君,从外乡来,10年前开始给农民画房子,他的工作室里,画满了建筑草图。主人家改和不改,全凭自愿。如何改造,充分协商”;“村子改造时,无论是画房子的人,还是动手建房子的人,都特别注意了对美的发现和保留。没有一味用新代替旧,千百年形成的村落布局凝固了历史沧桑和邻里关系,石砌矮墙,草搭长亭,体现着村庄的肌理。雨水冲刷,让砖石变得温润,留下了时间的痕迹。村庄最细微的美,都得到了尊重”。


应该说,郝堂的实践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径,对其他地方都有着借鉴意义。孙君团队在郝堂组建了中国乡村规划设计建设院,通过举办复兴乡村讲坛,传播思路理念,培养骨干人才。他们在全国很多地方与当地洽谈合作,指导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工作。

2023年5月,孙君应获嘉县邀请到县里为县乡村三级干部作报告,他以郝堂村多年来的实践为例讲了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他带领团队在县里现场考察,调查研究,结合获嘉实际,指导县里规划设计新农村建设。史庄镇作为距离县城较近的乡镇,有五百多年的花卉种植传统,镇域内有大面积的花木苗圃,是获嘉县成为“花木之乡”的核心区域。香山寺、千亩玫瑰园等景点,也吸引周边很多游客来此观赏游玩。史庄镇和孙君团队合作,通过实地调研,查找历史资料,征求群众意见,并且到郝堂村参观学习,就村庄规划设计、发展产业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从去年开始在西曹庄入手,打造具有获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西曹庄离县城较近,处在苗木花卉基地中间。该村东边有引黄调蓄工程300多亩的水面,有亚洲草地掷球运动场。村南镇里倾力打造的奇幻玫瑰园,每年花开时节,吸引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来这里赏花。村西头有故王冢,是牧野大战后封神的文化遗址。这样资源为美丽乡村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和优势。同时,村庄西口路北原来有一个面粉厂多年废弃,部分房顶已经坍塌,院子里杂草丛生。旁边挨着的村小学,因为生源减少被撤并,学生都到其他学校去上学,一排教室也闲置下来。这些都有改造利用的价值,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条件和空间。



史庄镇的领导和孙君团队根据西曹庄村的现状,经过认真研究,拿出了对村里进行整体改造的方案。重点以村西口区域为基础在发展产业上先行一步,带动整个区域达到改造提升。他们把老面粉厂房屋进行整修,在路边临街的位置把原有的老房加顶加柱,装饰成老酒坊的模样,用“故王酒坊”命名,增加文化品味。车间采用古法酱酒工艺加上现代蒸馏技术,原料用史庄镇近年来培育的特产彩色小麦,酿出的酒有独特的芳香,很快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他们在原来学校门口改造组建了图书室,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村民充电学习,参加活动提供了场所。在院内原来的五间教室集中办起了研学项目,五个教室分别是安排有印刷、木工、布艺、医药、做饭等内容。每个功能室都有让学生动手体验的各种器材、工具。学生在这里可以自己动手用纸浆造纸,可以用活版印刷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可以制作成纪念品。学生可以用传统木工用的刨和锯做成木制用品,体验榫卯结构的奥秘。用这里的小缝纫机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做成布艺玩具,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裁剪出作品。中药室里墙上挂满了产自本地的中草药标本,激发孩子们对中国国药国医的兴趣。来这里做饭用的工具一应俱全,学生们可以比试着谁做的饭最好吃。这些研学内容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平时特别是节假日来此体验的学生络绎不绝。


有了游客和消费者,他们又在路南的紫藤培育基地的树林里建起了类似蒙古包外形的餐厅,为大家提供有本地特色的小吃美食。坐在园子里,四周都是绿树围合,吃着烧烤和当地有名的饸饹条,吃着随地可取的新鲜蔬菜,大家都会感到非常惬意。再往西有一片空地,谋划建设了小冉同学文旅小镇。充分发挥获嘉是全国游乐设备生产主产地的优势,联合生产厂家把多种游乐设施安装在这里展销,为企业提供了展示体验场地,丰富了西曹庄的业态,为来村里研学的学生和游客增加了游玩项目。

西曹庄坚持把各种业态融合打造,注重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他们提出“生活即教育,田园即课堂”“乡村做学堂,农民当老师”的理念,把发展产业和培养人才一体考虑。在项目建设上确立了“小投入,微改造,自运营”的模式,积极发动村里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入股的形式,既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又为村民提供了一条增收途径。建设研学基地时,村集体还有24万元缺口,吸纳了45户村民股东。村里开发了信息化平台,所有项目运转在平台上一清二楚,当天的收益随时都能查到,哪个股东能分红多少,电脑屏幕上实时可查。所有的文旅项目,每天每单收入实时显示,项目运营人、村集体、股东收益一目了然。这个公开透明的举措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也更加凝聚了干好项目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西曹庄的项目运行一年多来,正在逐步展现出效果。不仅村子的面貌得到改善,随着前来学习、考察、研学、游玩的人逐渐增多,村民的收入也在增加,观念也在悄然转变。村里原来闲置的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还在不断催生和发现新的商机。乡村两级干部从实践中开拓了视野,摸索了经验,发展信心与日俱增,过去平静平凡的小村正在积能蓄势,孕育更加美好的华丽嬗变。

西曹庄的实践只是众多学习郝堂经验中的一个项目,因为地域差异,资源禀赋不同,有很多地方和郝堂相比,不具备发展条件。重要的是学理念,学思路,而不是一味照搬照抄。西曹庄村立足自身实际,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注重有价值的产出,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理念,才是学习到了真经。


从郝堂到西曹庄,有很多可以令人思考的东西。新农村建设改善环境,把村庄打扮的漂漂亮亮,干净整洁,这个是很必要的。但决不是改个门头,垒个花墙,造个景观那么简单。只注重房屋样式的改造,设施的修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郝堂村当初建设的初衷也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个景点,充分考虑现实的发展需要,有稳定发展的产业和持续收益才是重点,否则即使建的再漂亮也难以为继,郝堂村被旅游其实也算是这种发展理念带来的意外收获。

尽管西曹庄起步较晚,和郝堂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学习精髓,掌握原则,坚守初衷是十分重要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跟风,不盲从,不头脑发热,不脱离实际,这是到任何关系时候都不能丢弃的真理和法宝。我们也期待类似西曹庄这样的新农村越来越多,干好眼前的一切,行稳致远。期待有更多像郝堂一样的美丽村庄,在各地不断涌现,遍地开花。(来源:行走在山水间)

往期推荐


写在新乡市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十条”发布暨项目合作集中签约之际

安罗高速上跨新兖铁路特大桥梁“完美转身”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薪火相传——新乡中院举行干警荣誉退休仪式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新乡日报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701


|总监制:张 哲

|监 制:王高峰

|主 编:董文胜   

|责 编:刘伟佳    

|校 审:杨   璇

|美 编:韩   雪 

分享

点赞

在看


新乡日报
新乡日报社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