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之一】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事   2025-01-11 09:51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建设现代化新乡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月10日,我市发布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十条”措施,一场以中原农谷建设为引领,推进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共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拉开大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市结合实际推进生产力变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去年以来,全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市情,发挥人才大市、科技大市、教育大市综合优势,抢抓机遇,找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重点,加大创新力度,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基因工程、氢能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全市各县(市、区)及2000多家规上企业,具有不同的自然禀赋、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科研水平,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均有所不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避免搞单一的模式建设,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引导生产要素顺畅流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走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味地抛弃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盲目地炒作新概念、仓促上马新产业,而是通过技术创新让传统产业实现“蝶变”,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因地制宜,向“新”求“质”,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确保我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我市有4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4家国字号科研院所、12所高等院校,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丰富,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还不够,科研方向聚焦到特色产业链上还不够,科创平台服务于市场主体需求还不够。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立足我市高校科教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深化产教学研融合发展,构建“高校即实验室、企业即创新场、城市即孵化器”科创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开放、合作、共赢发展格局,为持续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底色。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在产业链供应链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市传统产业体量大、底板厚、产值高,推动传统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在白鹭化纤集团,绿色低碳成为引领发展的持续增长点。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的以菌草为原料的菌草纤维,首创将菌草应用于生物质纤维领域,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开辟了“以草代木”新赛道。“老树”抽“新枝”,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逐“绿”向“新”、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当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校企地合作“十条”措施明确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措施,通过改革创新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组合、顺畅流动,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既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力,也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创新之城再出发,让我们在新质生产力这场“竞速赛”中,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
新乡日报视频号上新啦!

了解更多

欢迎关注新乡日报视频号


我市推出校企校地合作“十条措施”,80个项目签约,投资超11亿元

2亿元消费券要来了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新乡日报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701


|总监制:张   哲

|监   制:王高峰

|主   编:董文胜

|责   编:张   芳

|校   审:杨   璇

|美   编:韩   雪

分享

点赞

在看


新乡日报
新乡日报社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