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11.3 | 古建系列:八大辽构一次看七座,古建爱好者必冲

旅行   2024-09-30 19:30   北京  









何子华老师“古建系列”考察之八大辽构篇继续招募,古建系列线路以“天下第一辽构”奉国寺为开篇,续篇从山西到河北,八大辽构一次看全七座,带大家遍访北国经典古建,了解古建发展的脉络,近距离欣赏古建之美。

辽代建筑普遍承袭了唐朝建筑的艺术风格,有着简洁明了与恢弘大气的根本特征,金则承宋风,这些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瑰宝。本次行程的亮点集中于能全面且近距离赏析山西、河北、天津三地的辽构以及辽金建筑,包括:

  • 外观设计:辽代建筑和唐朝时期建筑的屋顶设计相似度较高,正吻形式也相对接近,高高耸立并趋向内部中心弯曲,深远且飘逸;金代建筑则继承了宋代建筑的遗风。

  • 文化理念:辽代建筑文化理念简单明了,建筑整体颜色偏暗,呈现出端与大气之感。

  • 内部空间:建筑整体跨度较大,巧妙灵活地采取减柱法令内部空间具有更加通透的视觉感受。

  • 建筑气场:建筑普遍建立在高台上,真正提升了建筑气场,使人观之感受到建筑的高大巍峨与恢弘大气。

  • 独家解本次活动何老师会带大家深入了解辽金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亲临现场观看欣赏的同时,能够获得独一无二的专业解读


辽国的皇家寺院——华严寺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
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殿内采用减柱法构造,减少内柱12根,扩大了前部的空间面积,便于礼佛等各项活动。
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布列辽代彩塑29尊,分3组。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辽金建筑

          ——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始更名善化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配殿。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中国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造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塔高67.31米。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小木作的经典制作
          ——净土寺天花藻井与天宫楼阁

净土寺大雄宝殿是全寺主殿,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重建。殿内天花藻井和天宫楼阁是小木作的经典之作。大殿的藻井布满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间为斗八藻井,正中金龙盘绕,气势磅礴。混金彩绘的天宫楼阁,采用的是《营造法式》中的制作方法,构造精美,雕工巧细。

唐风浓郁的开善寺

开善寺位于高碑店市旧城址的东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建筑风格的佛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原建筑多已被毁,现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

开善寺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

保留两座金代建筑的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是我国现存辽金三大建筑之一,寺院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金皇统三年(1143年)建弥陀殿,金代又建观音殿。弥陀殿之琉璃脊饰、华册巨匾、雕花窗棂、精美壁画、塑像背光等“五绝”享誉中外,观音殿之“减柱营造法”为现存最早实例,艺术价值高是名副其实的“金代艺术宝库”。

阁院寺“七绝”

阁院寺文殊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966),该殿平面近于正方形,单檐歇山式布瓦顶。在中国古建史上,它的减柱造、斗拱、窗棂、壁画、外沿彩绘、殿内原来的肉身像、院子东南角的古钟,称为阁院寺的“七绝”。

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乐寺又称大佛寺,虽为千年名刹,它的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最早可追至唐代贞观十年(636)。其中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生动古朴,为辽代原物。

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阁高23米,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整个楼阁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其大小形状,无论是衬托塑像,还是装修建筑,处理都很协调,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更多古建课程
👇扫码订阅👇


历史讲坛游学
国内深度文化游学的先行者。多年以来专注连接人文专家与爱好者,深入文明腹地,走进文明现场,感受中华与世界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