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心文
微纪录片《讲述·周恩来的故事》顾问
张军锋
微纪录片《讲述·周恩来的故事》总编导、总撰稿
荆慕瑶
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街》栏目主持人
播出时间 CETV-1 2025年1月26日20:00-20:30
为真实再现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摄制组专程采访了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赵炜、高振普、纪东和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四位耄耋老人怀着对周总理浓浓的思念,分别讲述了他们在中南海西花厅与周总理相处的难忘岁月,以及深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往事,披露了大量感人至深、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由于讲述者特殊的身份,讲述内容的权威、真实、生动、感人,节目上线后,很快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各大视频网站大流量传播,取得较大社会反响。
张军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中共中央直属的研究、宣传党的历史、领袖、理论的专门机构。随着新媒体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党的历史成为大势所趋。2018年以来,我们创作了一批微纪录片,产生了很大反响,自2023 年开始,我们开始创作《红相册》系列微纪录片,已经播出《毛泽东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两季,每季20集,现在正在创作《周恩来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廖大姐帮我们联系采访了这四位在身边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讲得非常感人、史料很珍 贵,于是就决定先以口述形式推出8集,在1月8日在总理逝世的日子上线播出。
我们党一贯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为什么重视?周恩来曾明确回答:“谁有青年,谁就有未来。” 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任务,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这些年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在探索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对青少年教育更有效。通过电视节目,包括我们今天介绍的微纪录片,就是一种很好地引导教育青少年的方式。这部片子从内容上讲,是围绕几个主题讲述一个伟人的故事,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奋斗精神等等,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让青少年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告诉他们怎样去系好人生第一扣,怎样去实现有意义的人生目标。从形式上讲,这部片子把影像、文献、图片、外景、讲述很好地结合起来,比起单纯的看书本更有吸引力。
张军锋:肯定首先是因为让观众看到了政治舞台下面生活中的周恩来真实、日常的另一面,这些是大家不太了解的,具有一定的揭秘性。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周恩来对亲属的严格要求、保密纪律,为党和国家呕心沥血,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在重病中坚持工作,他和邓大姐的爱情、家庭,这些故事实在太感人了,我们审片时大家都是含着眼泪看,一位专家发言时泣不成声。再有,四位老同志对总理饱含深情,讲得非常动情,很多故事细节都是刻在脑子里倾泻而出,非常有感染力。
主持人:应该说周总理的一生,要拍摄的内容很多,这部片子也只有8集,每集时长也不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创作过程中,你们如何想到只拍摄了这8个方面?在选取拍摄事迹上有何考虑?集与集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廖心文:口述史是保存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部片子在选材上有抢救活材料的意义。当事人的口述是对没有文字记载或记载缺失的一段历史的一根重要链条。这部片子的讲述人最年长的93岁,最年轻的82岁,在选材上实际关照到四位讲述人的人生,他们在伟人身边印象最深,编导也认为最有价值的故事。先了解讲述人的历史,请他们讲述与周恩来关系最密切的故事。集与集的共同点是以情感人,他们能够记住并且记忆深刻的都是打动他们的事情,他们讲述出来去打动观众。但是各集又是独立成篇的,因为围绕的点不同。
主持人:在拍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趣事,分别是什么,如何解决的,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编辑|刘 蓓 苏 静
责编|杨立辉 冯 帅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