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网采不支付!35万家医保定点药店的“生意”危机

职场   2024-12-19 20:52   上海  

增收不增利问题没有充分解决,转型过程中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方向,现在药店又遇到医保管控及合规要求趋严。不快点找到解决思路,数万家药店,恐怕要变天了。


撰文| 石若萧

随着行业扩张到顶点,药店增收不增利的问题在今年加剧暴露。然而就在从业者绞尽脑汁研究转型,还没有找到稳定盈利方向的当下,又遭遇了新的挑战。
12月12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定机构”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两定机构)未在省平台网采药品的医保费用明细,不允许上传和结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55.04万家,其中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19.8万家,定点零售药店35.24万家。
如果日后类似规则进一步推广开,整个药店行业的利润或又将进一步遭到稀释。
医保对于药店的管控越来越紧,合规要求也日益趋严。然而当下增收不增利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再叠加上最近全国药店“关店潮”的大背景,药店行业面临的形势,显然更加严峻了。
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提升运营能力、专业能力,发掘新的增长点。但时间似乎有些不够用,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了。

新政策,意味着什么?

其实今年以来,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的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
但就在11月发布的《关于发布河北省化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中,措辞还没有这般严厉,只是规定河北牵头京津冀集采87个品种,要求门诊保障药店作为采购主体之一必须参加,对社会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则“按医保协议参加”。
仅仅过去一个月,措辞就变得严厉了许多。
将视野从河北一地扩展开来,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的地方还有不少,只是程度和侧重点稍有不同。比如湖南省常德市近日正式启动了“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试点工作,市医保部门的要求主要针对“五统一”,即统一悬挂集采专识标牌、统一设置集采药品专区(柜)、统一双标签公示价格、统一销售价格承诺、统一监督管理。
此外还有价格。对于双标签公示价格,市医保部门要求药店明确标识集采中选价格,也就是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和销售价格,同时要求零售药店加价不得超过15%。
而前几个月上海市药事所发布的《关于本市限药店药品转申报挂网的通知》显示,上海将不再接受仅限药店药品申报挂网,原本市限药店药品应在限期内转申报挂网,经企业申请审核通过后,转为医院药店均可采购药品(采购状态为全部医药机构有效)。这意味着院内和院外两套挂网系统实现了合并,医院和药店的价格均实现一体化管理。
另外,陕西省医保局也在10月发布了《陕西省开展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行动。
将近几个月多地发布的文件结合起来,趋势很明显:自2018年以来,集采的参与方主要是公立医院,零售药店的参与度一直不高。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区域协同 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专门提出要鼓励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参加集采,定点零售药店上省平台采购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只是随着责任层层压实到地方,“鼓励”也渐渐发生了变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省份中,河北省药品降价幅度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相关通报,2019年至2023年,河北省药品采购价格指数下降32.1,降幅全国第一;2023年价格指数67.9,同样也是全国最低。

 推荐阅读 


连锁药店“关店潮”已现苗头,国大药房打响第一枪?
关1200家,巨头也“叫惨”!谁能拯救连锁药店?

合规组合拳降临

集采药进零售药店,只是今年以来医保部门针对零售药店环节多个政策组合拳的其中之一。
比如药品比价。10月3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称,2024年底前,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将覆盖我国全部定点药店。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国家医保局积极部署,指导各省加快搭建定点药店医保药品比价小程序。
比如追溯码工作,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应用试点工作。随后,国家医保局在多份文件、多场新闻发布会中均强调药品耗材追溯码。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安排,今年年底前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医保药品耗材扫码入库工作,明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应用。
而在此过程中,不少零售药房因推广追溯码落实不到位,被暂停门诊统筹服务或取消医保结算资格。
此外还有愈发严厉的飞行检查。根据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近日印发的一项通知,2024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工作首次开展“回头看”,将从往年已经飞行检查过的定点医疗机构中,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回头看”。
据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谢章澍介绍,截至9月,今年国家飞检已检查定点医药机构500家,查出涉嫌违规金额22.1亿元。
当然,这些政策的用意都是好的,只不过对目前处在寒冬里的药店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随着医保部门监管手段和力度的加强,零售药店对医保业务的态度变得也愈发暧昧了起来。
患者倾向于在能够使用医保的药店购买药品,因此申请定点的药店能够增加客流量,稳定客源,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但随着各项的政策推进,这一块业务的销售额和利润率都将出现断崖式下滑。何况药店的运营成本并不仅仅只包括药品采购,再将房租水电人工都算上,盈利点就渐渐转成了亏损点。许多药店甚至主动要求退出了医保业务。
如何在医保业务与医保外业务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成了当下零售药店们纷纷研究的课题。

出路在医保外?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药店总量已经突破70万家。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四大上市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都再次创下历史高峰,进入“万店时代”。
盛极必衰,顶点之后就是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国药一致零售板块(即国大药房)成为了对国药一致业绩负面影响最大的板块。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3.97亿元,同比下降7.47%;实现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110.36%。
而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四大上市连锁药店中,前三季度仅益丰药房的营收净利实现双增,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的归母净利润降幅分别高达26.93%、12.06%、57.36%。严峻形势下,大参林、老百姓都官宣暂时不再新开门店和并购,以及不再向新的省份扩张。
大型连锁药房尚且如此,小连锁和单体药店的生存状况只会更难。从业者的想法都从过去的做大做强,变成了“先活下来再说”。
想要活下来,不被淘汰,转型迫在眉睫。既然医保业务收益变得越来越固定,监管越来越紧,药店的转型方向已经呼之欲出了——发掘医保外业务。
转型的关键,在于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商业保险业务、患者自费药业务、健康管理业务、中医养生和实用技术(艾灸、理疗、推拿)等。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光涉及到新业态的发掘问题,背后的整个药店管理体系和激励体系都要随之改革。
一家医药B2B平台创始人对E药经理人指出,过去,药店行业在医保经费充足时享受了红利,可一旦经费开始严控后,就必须考虑自身的运营水平和运营能力问题。“大部分药房运营能力甚至没有便利店强,因为便利店毕竟是高周转商品,药品是低周转商品。”未来,唯有不断提升运营水平,才能在更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医药市场研究百人会创始主席、医药营销专家李从选于近日撰文指出,连锁药店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来自原来的连锁经营管理体制和店员激励体系上。
在李从选看来,如果不改变过去的提成比例,供应商就没有费用空间提供线下终端门店的助销、推广工作,非医保大单品就做不起来。最合适的方式是先以项目制方式运作,新项目、新机制、新激励,逐步实施转型。“如果店员还是拿着三五千元的工资,还期望其能够配合转型、认真学习,是不可能的”。
除了提升运营能力,改革激励机制以外,提升专业化能力也是重中之重。
比如DTP药房。DTP药房在产业生态中早已有之,随着集采、国谈等政策的系统推动,DTP药房几乎成为了近几年来医药流通巨头们增量市场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上药云健康药房、华润德信行、浙江英特怡年等。
随着DTP药房在院外渠道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市场体量也随之快速扩大。中康CMH-DTP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DTP门店总数从2019年3936家增长至2023年底的7132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只不过,由于DTP药房更偏向严肃的医疗场景,硬件投入大、经营成本高,盈利一直是个难题。一项研究显示,非药高占比(>30%)的药房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能达到36%。DTP药房虽然具有高客流、高客单价的优势,毛利率却低于平均水平,仅有6%左右,净利润率则基本为负。
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DTP模式可能还是偏“重”了,提升专业化或许有更“轻”的方式。
比如发掘联合用药。上述创始人指出,现在患者去医院开药,往往是3-5个药联合使用,而去药店开药,基本上只会买1-2个药。想要提升联合用药的比例,除聘用专业医师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外,引入CSO服务商通过大数据开处方,会在在药店行业的未来变革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
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是否成立,需要长期的摸索。但留给药店的时间不多了,当下,唯有一边想办法活下去,一边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行业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深刻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