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萨南油田开发建设6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胸怀大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弘扬大庆精神、践行优良传统,用青春热血浇铸石油事业的丰碑,用聪明才智绘就为油拼搏的画卷。9月23日起,厂微信公众平台、厂主页同步开设“辉煌六十载·群星璀璨”专栏,集中展示这些典型的风采。希望全厂广大干部员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查找差距不足,努力对标看齐,为油拼搏、为油奉献,形成奋进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采油厂建设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人物简介
他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无畏,立下赫赫战功。他说:“刻苦训练、顽强作战是一名军人应尽的天职,荣誉功劳都应该给予烈士。”朴实的话语中,满是陈发友对逝去战友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折射出了这位“老兵”对现今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意。
1947年4月,只有18岁的陈发友告别家乡,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志走上战场,成为一名战斗英雄。入伍后,他在机炮班当战士,主要任务是对空作战,负责炮击轰炸敌人战斗飞机。他同战友刻苦进行战前军事训练,努力提高作战技能。
1953年的一天,部队突然为所有官兵每人分发3斤棉花,说是让大家缝做棉衣服用。没过几天,部队召开全体将士大会,动员全体官兵紧急行动,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陈发友和他的战友们踊跃报名,连夜乘坐铁路闷罐车抵达朝鲜东海岸,进行实地战前训练演习。
在明处,美军及多国部队控制着281.2高地,我军在无名高地,同敌军只有一山之隔,训练演习只能在夜间进行。为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指战员们夜间拿锹镐修挖隐身洞,即“猫耳洞”,一旦打起仗来,遇见敌人轰炸,才有藏身之地。
部队紧缺的武器、弹药、粮食需要去山下搬运上来,而运输需要通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为了不暴露目标,只能在夜晚悄悄进行。有时敌人封锁严密,吃的粮食出现断顿,战士们只好拿出备用的几块压缩饼干,你一块,我一块,就着凉水解解饿。
经过一个多月战前整修后,陈发友所在连队又奉命转向西线战场,1953年5月,陈发友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阵地防御作战。当时,他已担任了高射机枪班长。但由于新装备的苏式12.7毫米大口径高射机枪不能适应高速飞行的美军飞机,加之我军刚刚投用该装备,大家既无理论知识、又无实战经验,因而几次对空作战全连一无所获。
陈发友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摸索出打敌机的办法,即使牺牲了也是值得的。不然,还要我们高机连干啥?”他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对付敌机的办法。在连队召开的“诸葛亮”会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一天上午10时左右,美军飞机果然又耀武扬威地分成几个机群向我阵地袭来。陈发友和他的战友们早已严阵以待。就在敌机准备扫射的一刹那,“打!”陈发友果断地先敌开火,说时迟,那时快,一串串愤怒的子弹射向敌机。只听见“呜”的一声,敌机就拖着黑烟栽到后山去了。在那次战斗中,我军一举击落了美军F86战斗轰炸机两架,重创F94战斗轰炸机一架。由于班长陈发友指挥有方,机智勇敢,战绩突出,被前线总指挥部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并荣获集体二等功,他本人也被提拔为机炮一排少尉排长,机炮连被抗美援朝前线指挥部给予隆重表彰。
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部队陆续返回祖国大陆,回到亲人的怀抱,陈发友毅然留了下来,帮助朝鲜老乡营建,营建中陈发友所在连队表现突出,受到朝鲜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并受到前线总指挥部通令嘉奖。
1960年,陈发友转业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他被分到会战指挥部招待科,负责统筹会战员工吃住接待等。之后,他被组织调到厂里组建新区,当过食堂管理员、机修厂后勤组长等,他艰苦朴素、严细认真,保持军人本色不变,多次被评为五好红旗手。
当年“五两保三餐”“九热一冷”是会战时期艰苦场景的真实写照,环境恶劣,工作难度大,起早贪晚没有休息日,作为干部的陈发友还要开会学习。可陈发友回忆起在朝鲜战场打仗和参加石油会战的情景还是很乐观的说:“以前吃苦甚至流血都是为了今天的幸福,只有过去的付出,才有今天的回报,为了今天的好日子,过去吃苦流血值得!”
编辑丨谢牧天
校对丨全 振 林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