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周末,2024级新同学们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校区,正式开始为期2年的MBA课程。
长江MBA有哪些课,不同的课该怎么上,有哪些常见误区?
听听2022级上海班的张林学长怎么说。
张林
豪马国际 合伙人
长江MBA2022级上海班
在长江,如何“课”尽其用
这两年,我总结出了让自己“舒服上课”的3个认知。
1、姿势对了,事半功倍
我记得2021年7月,我刚拿到学校的offer没多久,有次去北京出差闲暇时间我跑到了校区拜访推荐我的EMBA老师,她告诉我在长江,一定要快乐学习,从小到大,头一回见老师让学生快乐学习,我印象特别深 。两年的课上下来,我特别认同这个原则。首先每个读MBA的,都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学费,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体验型消费,从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钱的角度来看,那也必须得快乐至上。其次人不能给自己太添堵,别跟自己特别不擅长的事较劲,总有那么几门课是自己不擅长的,学不会就放一放,没啥大不了的。最后,快乐的感觉能不断强化自己的正向反馈,有助于自己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吸收效率,最大化提升学习ROI。
开学第一课学校配发了教材,基本上每堂必修课都有对应的教材,
教材的阅读主要看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配套使用。
搬教材那天把我们累坏了,不过学校支持快递到家。
2、先接受再吸收,最后再评价
长江是个特别开放、多元的商学院,教授和同学们的教育及生活背景非常丰富,会有特别多不同于主流叙事风格的知识、信息和观点,课堂上的内容、互动的方式、交流的观点经常会和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不一样,甚至是颠覆式的内容。有些课程和内容,我一开始也不太适应,但是几次下来,我摸到了一些门道。
第一,不要试图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把自己置于对立面的位置,这是个名家荟萃学校,彻底的敞开心扉去接受各种各样的观点信息才能最大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决策参考纬度;
第二,恰恰是那些和自己认知不一样的东西,才是打破信息茧房的关键;
第三,不少教授的内容,听的时候不理解没关系,不妨先听听,实践会给答案,闭目塞听等于自掘坟墓。
最近看了一篇讲向上社交的文章,其中作者讲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向上社交后,要先停一停脚步,去系统性的总结吸收一下这段时间的收获,因为来自更高段位的信息、见解、资源、人脉势必是超出自己眼前的能力的,这段吸收时间作者认为通常需要1—2年。我认为在长江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这样,要给自己留足吸收内化的时间,然后运用的实践中,才能开花结果。什么是吸收呢?我可以举个例子,上周末我和隔壁班同学吃饭,他是拿了2个博士学位的大神,席间他说魏杰教授的课他记了笔记,到目前为止已经研读4遍了。
平面教室上课大家都会感觉很放松,
可以和教授更轻松的讨论交流。
3、记下来,总有一天用得上
长江的课程是不能录音、录像甚至拍照的,入学时大家都是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了的。学校给准备了教授的ppt课件,然而长江的教授目前我还没发现一个是照着ppt讲的,所以需要必要的记录和总结。有时候有些课程教授喜欢寓教于乐,经常会通过一些实践化的故事讲出来,但是如果说就是当成故事听哈哈一乐,那基本上是白听了。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其实有很多课我也听不懂,我的数理基础不好,一元二次方程我现在都整不明白,所以很多量化类、金融类的东西我根本不知道说的是啥,但是这些课程教授都会总结规律,结合实际给到大家常用的操作思路、避坑方案、重要常识,这些得记下来。
总有一天,某个学科的内容会成为你在业务上的刚需,这个时候,笔记+课件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大部分课程在我没睡着的情况下我都记了些笔记,
草草一算大概十来万字吧,
这里面有很多教授的智慧也有不少有趣的段子和故事,
相信以后翻起来我也会乐~
MBA都有哪些课?该怎么上?
写这篇文章,还有个目的,就是我也想系统的梳理一下这两年在长江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样的结构,涉及了那些类型,进而方面我后续有针对性的在实践中运用、提升。现在卷得很,得不断在结构化思维上精进。盘点下来,我大概把长江MBA的课程分成一下几类:
1、严肃经管类课程,必修必下功夫必须吃透。这类课程是构建工商管理类的基石,是任何TOP商学院都必须下功夫吃透的教学内容,在长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财务会计与分析、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司金融、公司并购、管理经济学、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资产配置等这些非常权威的课程,主讲的教授一般都是学校特别资深的教授。这些课程是现代企业家的必修课,各个方向都需要了解、清晰,这样在未来做大做强的路上不至于有特别明显的短板。
2、前沿视角类课程,长江优势仅此一家。这些课一般都带有浓郁的长江特色,我的理解是长江根据自己的优势打造的一些品牌优势课程。比如创办院长项兵教授的《全球大变局及企业应对之策》、《韧性的打造》、《新二元经济》、《营销迭代》、《管理经济学:历史、比较与未来》、《数字化转型》等,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只能在长江听得到,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而且视角独特、视野宽阔、紧跟当下,课程的内容迭代也很快,属于能够大幅拓展知识结构、冲击现有认知、开天窗换思路的内容,一般评价非常高。
2024年8月31日冯仑师兄给我们上课,课程超火教室爆满,这类选修课需要拼手速,开选不到3分钟就抢没了,候补100多位。
3、领军企业家课程,洞察社会非常宝贵。长江近期加大了这类课程的开发升级,学校会邀请DBA、CEO等课程的师兄师姐总结自己过往几十年的实战经验,形成体系化的课程内容进行分享授课,一般以选修课为主。我目前听了2次课,一次是冯仑师兄的,另一次是赵英明师兄的。这类课的特点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吃透某一行业,了解最新的发展动向,帮助清晰对未来的判断。通过和名家面对面,可以从对方身上吸收到独特的话语体系、决策方法、处事风格,这种交流对年轻人建立自信、理解复杂的商业环境、洞察社会来说非常宝贵,也是大家挤破头要抢的课程。
4、行业实践类课程,了解行业发展建立关键人脉。学校会精选一些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打造游学、参访、行业授课、互动体验为一体的课程,一般也是选修为主,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应的行业课程,这些课对于深入了解特定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重点玩法很重要。一般企业的高管都会参与授课,去的也都是这个行业的从业同学或者对这个很感兴趣的同学,也有助于建立关键人脉。
参加同班同学的集团实践课,第一次走进大飞机加工厂,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能够了解到的信息是别的方式无法取代的。
5、人文与洞察类课程,提升自我优化决策。这是我给这些课取得名字,因为学校开设了很多关于行为心理学、日本文化、艺术投资、政经前沿、中西方历史、商业向善以及基于价格/数据/AI等优化决策的课程,种类丰富、内容多样,但总归是可以帮助提升对自己、对社会、对不同国家的理解和洞察,可以帮助优化企业决策的课程。
6、特色公开课,精悍有趣收获满满。在必修课、选修课体系之外,学校还安排有挺多公开课,比较出名的有长江大讲堂、书客谈以及最近EMBA开设的至诚讲坛等等,各个项目也有一些专属的公开课。这类课短小精悍、轻松有趣,形式上以采访、嘉宾分享、圆桌讨论为主,一般线上线下都可以参与,我听过几次,比如真格基金王强师兄的、冯唐的等等,还是很有意思且有收获的。
总之,在课程这一块,学校提供的选择相当丰富,至于学不学、学多少全在于自己。我始终坚信,不管在哪个领域,花时间花精力花钱给自己打造一个结构完整、内容精深、持续完善优化的知识结构,是不断提升自己、超越同龄人、实现人生抱负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商业领域,长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有些基本常识我要扫个盲:长江的课程有要求,不是做作业就是要考试,也是会出现挂科情况的;上课不能迟到,迟到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惩罚措施;长江不教人怎么赚钱;学分不修满、公益课时达不到不能毕业!!
每次课程结束我们都会拍一张合照,
记录下大家天南海北聚在一起学习成长的瞬间。
准备好心态,你才是价值的定义者
读了2年,其实也有不少困惑,商学院是个高级商业通识教育大本营,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课程就很难设计的特别专业,不然不少人就听不懂了,所以想在商学院把自己炼成某方面的专家估计不灵。但是教授在他那个领域是非常资深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专家之路也有可以实现的路径。这几年的商业环境一言难尽,很多人都遇到了挑战,这些都是上课时大家挂在嘴边的话题,同学们也经常聚在一起分析项目、出谋划策、相互支持,这种氛围让人感觉很舒服也很有力量。
傍晚课后的教室,
17:30以后是大家愉快地进行课后作业和社会作业的充实时光
经常会被问到读长江有什么收获,我偶尔也会问自己。
从课程角度来看,我们坐在教室学到的主要就是知识、信息、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分析框架以及上面讲到的6类课程带来的综合性的思维框架。要说这些东西装到脑子里有什么用,我觉得可能有两种作用吧,一个是立竿见影的,某个课程或者某个教授解决了业务上的某个困惑,帮助掌握了某个方法,让业务和公司表现更好了。第二种是比较长期的,就像是种下了一颗好的种子一样,在实践中长成了参天大树,用长江的话说就是成为了能够整合东西方资源,征战全球的企业家。
知识本身创造不了价值,是人使用知识创造了价值。
长江MBA同级声
长江MBA的同学优秀、多元,是时代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正以科技视角和全球化视野,积极塑造着未来的商业格局。
MBA同级声展示同学们的就读体验和行业洞察,帮助大家在就读期间更好地理解MBA,发挥自己的能量,互通经验,快速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