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皖风歌宜城 | 《活起来的技艺》安庆篇

文摘   2024-12-05 10:02   安徽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黄梅唱腔婉转,演绎古城新韵

千年窑火不息,皖风劲吹八荒


12月6日晚21点,《活起来的技艺》第四季第八集,安徽公共频道播出,让我们走进安庆,听黄梅戏韵,看痘姆古陶。



黄梅曲调婉转,声声入耳。桐城文脉悠长,薪火相传。六尺巷中,谦让之风引为佳话,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至今闪耀着光芒。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这里,是长江入皖之始,八百里皖江波澜壮阔,书写着风云激荡与文化觉醒。这里,是曾经的政经要地,商贸通衢举足轻重,皖山皖水古韵厚重。文化之邦、戏剧之乡,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马滢、孙鹏飞将跟随文化嘉宾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共同踏上安庆非遗探索之旅。从婉转动听的黄梅戏到精妙的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让我们一起了解皖江文化,感受安庆这片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黄梅戏


一座黄梅城,满城戏中人。一曲黄梅调,谁人不知是安庆。


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并融合当地高腔等民间艺术形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戏曲剧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怀腔”或“皖剧”。在以安庆为中心的100多年的发展中,黄梅戏渐渐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和全国知名的戏曲剧种。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



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风靡全国,并引发港台地区多次翻拍。黄梅戏名家韩再芬用她精湛的表演,让《女驸马》《徽州女人》等剧目深入人心。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黄梅戏艺术节已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全国文化品牌活动,黄梅戏也成为安庆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主持人马滢、孙鹏飞跟票友一起演唱黄梅戏)


痘姆陶器制作技艺


痘姆古陶产自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痘姆乡,痘姆乡制陶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薛家岗文化时期。据考古发现,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与薛家岗遗址出土陶器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唐朝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可见痘姆乡自古便是陶器手工艺制作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地。新中国成立后,痘姆制陶业达到鼎盛,从业者数万人,周边十里八乡老百姓家中的坛坛罐罐、盆盆碗碗十有八九都出自痘姆。2008年,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痘姆陶器烧制技艺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痘姆陶器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程柏全介绍痘姆陶)


痘姆乡现存一座全长96米的古龙窑,依坡而建,因形似卧龙而得名。龙窑烧制的重要工序是“煨火”,即从窑口到窑尾,依次往鳞眼洞里投柴,让近百米窑体内头尾温度保持均衡,陶胚受热充分均匀烧透,松枝富含的油脂遇高温瞬间汽化,更使陶器釉面鲜亮且产生意想不到的窑变艺术效果。



痘姆古陶选用当地天然陶土为原料,经传承人手工制作和千年龙窑烧制而成。其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有原料加工、陶坯制作、装窑、出窑等多道工序,需要25天左右烧制而成。其中,装窑技术含量较高,要把大小不等的陶胚码放平稳,尽可能多地装进窑里,同时还要保证留有合适的间隙,让每件陶胚都能够均匀受热。制坯方法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陶车对陶坯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坯。现在痘姆陶烧制的各种茶具、餐具和文创陶器种类繁多,很受青睐。



黄梅唱皖韵,陶艺传新声。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有着丰富的历史遗珍和多姿多彩的各类非遗,如今也在传承和保护中,续写着绚烂的新时代文化篇章。


12月6日晚21点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

《活起来的技艺》第四季

第8集《戏韵皖风歌宜城》

安徽公共频道播出


锁定安徽公共频道

关注《活起来的技艺》第4季

一起见证非遗的魅力!





来源:“活起来的技艺 年份故事”微信公众号


END


投稿邮箱:ahfygzh@126.com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扫码关注公众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提供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资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资源展示、学术交流等内容,为业界、学界和公众搭建交流、互动、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