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赵孟頫、文徵明、徐渭……古代墨竹名迹展

文化   2024-11-18 21:45   北京  

微信公众号全新改版,欢迎点击上方 “扔書”关注我们,并“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推送的新书噢。

宋 文同 墨竹图轴
绢本墨笔 纵131.6厘术 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之为物,其性不同于众木,不因寒暑而荣谢,不以四时而变化,风雨不惧,飒飒幽幽,劲不输于青松,曲可比于细柳,故寓君子于竹。”

千百年来,竹被比作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北宋的文同(字与可)与他的表弟苏轼开创了文人写意墨竹的先河,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源于文同。

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
浙江省博物馆编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2018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号:9787534070938
装帧:精装8开308页
定价:498元

2018年10月,文同诞辰一千周年之际,由浙江省文化厅、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文同诞辰一千周年系列展”相继拉开序幕。作为“纪念文同诞辰一千周年系列展”的重头戏,“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出元、明、清墨竹名迹38件(组),囊括文同以来的李衎、赵孟頫、顾安、柯九思、倪瓒、王绂、夏昶、文徵明、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金农、郑燮等,体现了文人墨竹画的传承与发展。展品除浙博馆藏外,还聚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并出版同名图录《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

元 赵孟頫古木竹石图轴
绢本墨笔 纵108.2厘米 横48.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与书籍分为“比德与竹”、“正脉相承”、“高呼与可”三个单元。展品虽然仅40件(其中两件复制品),数量不算多,但是几乎囊括国内各大博物馆最好的墨竹名迹珍品,其中不乏教科书级的经典名作。

第一单元“比德与竹”
是对文同德行的梳理。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西汉太守文翁之后,人称“石室先生”,又称“文湖州” 。他是文人墨竹的先行者,“湖州竹派”的开派宗师,首创“以墨深为面,淡而背”的竹叶画法,后世画家,凡写墨竹,无不受到文同与苏轼的影响,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宋 文同 墨竹图轴(局部)

这一部分仅展出两件展品。一件是文同原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的复制品;另外一件作品是海内外孤本《西楼苏帖》(天津博物馆藏)。


《西楼苏帖》文与可字说

《西楼苏帖》是宋人汪应辰搜集苏轼书法刊刻的帖石拓本(三十卷全本早已失传,目前仅见六册宋拓本,5册藏于天津博物馆,1册藏于北京市文物公司),为宋刻宋拓,非常珍贵。其中就不乏有苏轼对文同墨竹的描述,以及对其人品的称赞。如《与可画竹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文与可字说》:与可之为人也,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与为不义,虽禄之千乘而不顾也。《祭文与可文》是苏轼为文同写的祭文,讲到自己因念及文同逝世,“泪疾下而淋衣”、“梦相从而惊觉,满茵席之濡泪”。由此也可知,文同与苏轼的交往特别密切。他们不仅互相引为知己,诗文往来频繁,同时也是表亲,苏轼是文同的从表弟。

《西楼苏帖》与可画竹赞

苏轼曾评价文同“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文同曾说:“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文同真迹在元代就已寥寥,故而后世对文同的了解很多就来自于苏轼对其的记载与描述。文同去世前想见苏轼一面,因路途遥而未成,含憾而逝。他灵柩归乡,亦是苏轼资助。之后,苏轼每每翻见文同诗信、书画,便会睹物伤逝。

第二单元“正脉相承”
从元代李衎、赵孟頫、顾安、柯九思到倪瓒、王绂、夏昶等文同一脉的墨竹画家,他们直接承袭了文同和苏轼墨竹绘画的思想,甚至在此之上又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的绘画理论,比如王庭筠“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李衎撰《竹谱详录》,赵孟頫提出“写竹还与八法通”、“作画贵有古意”等理论主张,吴镇力学文同三十秋,柯九思心摹手追,倪瓒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气耳”、“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从各个方面延续和丰富了文同与苏轼的艺术思想。

宋 赵葵 杜甫诗意图卷
绢本墨笔 纵25厘米 横212·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元 李衎 新篁图轴
绢本墨笔 纵131.5厘米 横8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元 吴镇 多福图轴
纸本墨笔 纵96厘米 横28.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元 柯九思 双竹图轴
纸本墨笔 纵86厘米 横43.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高呼与可”
“高呼与可”四个字是清代石涛提出来,并且在石涛的很多画卷上都可以看到它提到文同以及苏轼的一些故事。文苏墨竹一派,至明代王绂、夏昶之后,陈芹、姚绶、文徵明、朱端、陈洪绶、恽寿平等人,以形写神,追求诗意,端雅渊静,正所谓君子之气,劲而不怒,逸而不散。同时又兼备竹之法度神采。是文苏一脉的正统传承。明代的陈惇、徐渭,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金农、郑燮,他们都给文人写意墨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每每放浪形骸,不求形似,笔墨跌宕而摄入心魂。

明 唐寅 风竹图轴
纸本墨笔 纵83.4厘米 横4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石涛 高呼与可图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40.2厘米 横5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郑燮 仿文同竹石图轴
纸本墨笔 纵208.1厘米 横10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又称“墨君”,起于唐而源流未审。自北宋文同(字与可)、苏轼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其写竹不止于状貌,非图其外美,而以纯素之心体竹高洁之性。后世画家,凡写墨竹,无不受到文同与苏轼的影响,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墨君”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意象和更高的情志。传承是艺术得以延续的根本,但是它更感人的一面乃是其绝世而独立的精神,是其郁郁勃发、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目 录

千载竹君——文同苏轼影响下的文人墨竹
第一单元 比德于竹
宋 文同 墨竹图轴
宋 文同 跋范仲淹《道服赞》
宋拓 西楼苏帖(选页)
与可书竹赞
净因院文与可书墨竹枯木记
文与可字说
祭文与可文
文同年谱表
第二单元正脉相承
宋 苏轼文同(传)等 六君子图卷
宋 赵葵 杜甫诗意图卷
元 李衎 四清图卷
元 李衎 竹石图轴
元 李衎 墨竹图卷
元 李衎 沐雨图轴
元 李衎 双鈎竹图轴
元 李衎 新篁图轴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轴
元 赵氏一门三竹图卷
赵孟頫 秀出丛林图
管道昇 墨竹图
赵雍竹枝图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卷
元 赵孟頫 竹石图轴
元 赵孟頫 古木竹石图轴
元 赵孟頫 兰石图轴
元 赵孟頫 自画像页
元 张逊 勾勒竹石图卷
元 吴镇 多福图轴
元 吴镇 墨竹坡石图轴
元 吴镇 枯木竹石图轴
元 吴镇 竹谱图卷
元 李士行 竹石图
元 张渥 竹西草堂图
卷首 赵雍墨竹图
元 顾安 墨竹图轴
元 顾安 幽篁秀石图轴
元 顾安 竹石图轴
元 顾安 风雨竹图卷
元 顾安 新篁图轴
元 柯九思 清阁阁墨竹图轴
元 柯九思 双竹图轴
元 倪瓒梧竹秀石图轴
元 倪瓒 琪树秋风图轴
元 倪瓒 竹枝图卷·
元 王蒙 溪山风雨图页(选页)
明 王绂 乔柯竹石图轴
明 王绂 墨竹图轴
明 夏昶 受王秋整园
明 夏昶 湘江风雨图卷
第三单元 高呼与可
明 陈芹 竹石图轴
明 金湜 双鈎竹图轴
明 姚绶 僧院清风图轴
明 姚绶 竹石图轴
明 姚绶 古木竹石图卷
明 文徵明 兰竹图卷
明 文徵明 临赵孟頫兰石图卷
明 文徵明 三友图卷
明 文徵明 墨竹图卷
明唐寅 风竹图轴
明 陈淳 兰竹石图轴
明 朱端 竹石图轴
明 詹景凤 竹谱图卷
明 徐渭 四时花卉图卷(雪竹选段)
明 徐渭 竹石图轴
明 王臣 双鈎竹图轴
明 孙克弘 临顾定之竹图轴
明 朱鹭 竹石图轴
明 冯起震 风竹图轴
明 归昌世 墨竹图轴
明 归庄 墨竹诗翰卷
明 鲁得之 墨竹图轴
明 孙杕 竹石图轴
明 陈洪绶 墨竹图轴
清 诸昇 墨竹图轴
清 朱耷 芭蕉竹石图轴
清 恽寿平 山水花卉册八开(选页)
清 石涛 丛竹兰石图轴
清 石涛 高呼与可图卷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卷
清 金农 墨竹图轴
清 金农 丹竹玄石图轴
清 金农 真书画竹题记册
清 郑燮 竹石图轴
清 郑燮 仿文同竹石图轴
清 李方膺 竹石图轴
清 方元鹿 竹石图轴
清 罗聘 竹石图轴
清 罗聘 花卉册十二开(选页)
清 虚谷 杂画册十开(选页)
清 赵之琛 竹石图轴
图版说明
后 记

实拍书影
图书推荐:扔書公号特别推荐这部限量绝版书,定价498,特惠近5折248包邮,现货发书。

购买方式:1.直接识别文中二维码;2.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3.添加微信咨询购买。

重要消息:扔書公号注册小红书啦,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发票:如需开发票请一并在订单留言处备注发票信息和邮箱号: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2024年1-11月美术史新书








































扔書
关注扔書,传递知识与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