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关腌腊肠 岁月口味一脉香

民生   2024-12-19 20:50   云南  

家乡味是历经时间积淀,酝酿出历久弥坚的生命力。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想起,那股舌尖上的思念就在脑海打转,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在施甸县姚关镇,这种家乡味一定是腌腊肠,腌腊肠是农家人给予岁月最深情的陪伴,让人有诉说不完的牵挂。

姚关的腌腊肠是冬季最有滋味的馈赠,冬天越冷,腊肠越香,一节节,一串串,一挂挂。姚关的冬天最适合腌腊肠,寒冷中带有水分的温润,让腌腊肠口味冠绝,越腌越香。只要跨进冬天,草木中略带浅霜凝露,姚关人知道,制作腌腊肠的时候又到了。一次腌腊肠的制作,也是饮食文化的展现。晒黄豆,磨豆腐,准备相关佐料,撵出家中圈养的肥猪,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杀年猪,腌腊肠。腌腊肠有豆腐肠和肉香肠两种。老肥肉切成布丁与豆腐搅拌一起腌制成豆腐肠;肥瘦切成炒肉状腌制肉香肠。不管哪一种腌制,都要加上猪血来染色。一般腌腊肠是一门手艺活,把猪肠子清洗干净开始制作,盐巴、花椒、草果面、酒水等,一切配料都是“秘方”传承。大家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确保一根肠子完整无损,肠子再用棉线“打节”,每一节十多二十公分,“打节”结束之后用针戳通肠子适当排气,这样可以避免肠子在热胀冷缩中破裂。一两天晾干水分之后,每天早晚烟熏火燎,肠子变成腌腊肠,烟火是关键的一步,十多天后肠子变干成型,腌腊肠正式制成,这时候腌腊肠就可以下架,用剪子在扎节上一节一节剪下来。

腌腊肠制成,年关将近,游子归家,亲人相聚,煮上一节,一片片切出来,在光阴的挥发下成就滋味,软糯适中,肥而不腻。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异地生活,姚关人不带乡土,只恋乡味,在异乡亦能吃到,一个快递,天涯并不遥远,故乡就在身边,融入一日三餐。

如今,姚关腌腊肠已经走出了百姓之家,越来越多的人把家乡的特产变成产业,饱含着烟火,走出了人气,招来了经济,让姚关味道声名遐迩。

家住姚关镇姚关街的杨凤平,冬天是她家做腌腊的黄金季节,走进她家的小作坊,古朴传统的庭院成了腌腊肠场所,一行行,一排排挂得到处都是。新做的已经赶不上畅销的量,传统的房舍已经变成小作坊,充满了烟火之味。大家忙着包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据她介绍,自己家做腌腊肠已经二十多年,原来只是小打小闹,街头街尾买卖。在疫情期间,其它事情做不成,一家人也不能坐吃山空,所以选择了腌腊肠。由于食材认真,手艺纯正,很快做成了规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收获了经济效益。
一门手艺,一份腌腊,一份家乡情怀,最近几年,像杨凤平一样,做腌腊肠的小作坊越来越多,大家点缀着姚关腌腊的热闹,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让一份手艺在岁月中传承脉香。


来源:张天理

本期编辑:陆应仙  张智力

投稿邮箱:shuimoshidian@163.com

该公众号由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编辑管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水墨施甸
善洲故里 稻母之乡 地质宝库 高山硒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