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播时,讲到春节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大家纷纷列举了身边发现的赚钱机会。
作为思维启发,这样的思考是Ok的。
毕竟,你“竟然”发现,本来以为这是打工人雷打不动的休息的时间,原来是可以作为一个时间差、机会差,用来赚钱的。
至少,突破了一点惯性思维,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作为赚钱来说,举得那些例子,无论是跑网约车、还是开游乐场还是卖气球还是卖花,都是在赚辛苦钱。
带孩子体验简单的商业,是可以的,但作为长线挣钱,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不是不能做,而是你做一件事的目的在哪里?
当年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大学毕业实习,去苏宁站过柜台,卖过货。就在这段短暂的经历中,他发现,不同商场同一个货品利润差距很大,原因是中间环节、管理效率等成本影响了利润。
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传统零售行业的痛点,并为他创立拼多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过程,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效率。
你看,同样卖货,目的不同,商业视角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赚钱这件事,其实是有层级的。不管你从哪个起点开始,越往上走,挣的钱就越轻松,但门槛也越高。
1. 体力层:用时间换钱
这是最底层的赚钱方式,也是大多数人正在做的。
送外卖、跑滴滴、搬砖、流水线工人……这些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你的收入完全取决于你投入的时间。你干一小时,挣一小时的钱;你不干,就没钱。
这种挣钱方式的特点是:辛苦、不稳定、天花板低。你每月拼死拼活,可能也就挣个几千块。而且,一旦你生病了、累了、老了,收入立马断掉。
2. 技能层:用能力换钱
比体力层高一级的是技能层。
比如程序员、设计师、律师、医生……这些工作靠的是专业技能。
你的收入不再完全取决于时间,而是取决于你的能力水平。
技能层的优点是:收入更高,稳定性更强。
但缺点是:你得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如果你停滞不前,很快就会被淘汰。
3. 资源层:用资源换钱
再往上走,就是资源层。
比如老板、投资人、中介……这些人挣钱的逻辑是:整合资源,赚取各种差价。
他们不一定有很强的专业技能,但他们有资源、有人脉、有信息差。
资源层的优点是:挣钱更轻松,天花板更高。
但缺点是:门槛高,风险大。你需要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还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
4. 资本层:用钱生钱
资本层,比如巴菲特、马云、马化腾……这些人挣钱的逻辑是:用资本撬动更大的资本。
他们不需要亲自干活,甚至不需要亲自管理,钱会自动生钱。
资本层的优点是:挣钱最轻松,天花板无限高。
缺点是:门槛极高,风险极大。不但需要有巨额的资本积累,还要有极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我一个啥都没有的普通人,怎么往上爬?”
我的建议是:先跳出体力层,为后续发展提供时间和机会。
如果你现在还在靠体力挣钱,第一步就是想办法跳出体力层。
你可以学一门技能,哪怕是从零开始,也比一辈子锁死在体力层强。
年前,我发快递时和快递小哥聊天,他说现在收入降了很多,人少活儿多了,但是没办法,自己干这个10年了,只能继续干这个。
话说,小伙子才刚30岁出头。没人锁死他,但他自己把自己限制在那里了。
再往上突破,就是要掌握一两门技能,且做到优秀。
掌握技能不仅仅是能吃饭这么简单,而是一旦靠技能站稳脚跟后,同时为下一步积累资源创造条件。
无论是律师、咨询师、还是厉害的调理师,你做的越优秀,你结识的人脉也就越多,越广。如此,你可以透过人脉,看到其它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副业积累更多资本。
记住,资源是往上爬的关键。
如果你野心没有那么大,不是非得弄个几个亿,十几个亿的那种,只希望做一个活得滋润的普通人,那么接下来就是等待机会。
这个机会可能是某个风口,也可能是某个贵人。一旦机会来了,果断抓住,不要犹豫。那么,就很容易跃升一两个阶层。
因为赚钱这件事,从来都不是线性的。
你可能前十年都在积累,但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收入就会指数级增长。所以,不要急着挣眼前的辛苦钱,先走一步稳一步,同时把眼光放长远,提升自己的认知。
如果你还是觉得赚钱太难,那可能是因为你的认知还不到,加上没有耐心,物欲太大,所以容易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走了回头路。
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认知的变现;认知到哪里,财富就到哪里。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