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地有租金,来合作社务工挣工资,年底还能分红,种、收、售都不用操心!”正在参与盖膜的村民杨拽子笑容满面地说道。
杨拽子所说的“合作社”,是今年该村党支部探索领办成立的磨窝青禾农业专业合作社。
“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引进了专业种植公司,主要以技术、资金入股,年底享受分红。”磨窝村党支部书记杨艳涛介绍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既占用劳力,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如何让群众、集体、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多条心”凝聚成“一条心”,是磨窝村“头雁”杨艳涛多年的心病。
今年7月,在新安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一次外出学习中,接触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理念的杨艳涛有了方向。“逐户走访,向群众讲解相关政策,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今年9月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杨艳涛说,目前全村有40余户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
据了解,磨窝村通过“合作社+企业+群众”形式,已流转土地310亩,其中300亩种植中药材白芷,另外10亩建造18座大棚种植羊肚菌。白芷和羊肚菌将分别于明年10月和4月采收,预计将带来经济效益40余万元。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12月02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