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2024年第3期刊发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以实体经济需求为牵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加快交叉融合、迭代创新,加快各类技术革命性突破。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以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引领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分配,有力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加快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助推生产力跃升和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能否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实现产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事关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正在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大丰富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持续拓展信息化、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习近平总书记还着眼网络强国建设全局,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但是我国还不是网络强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信息化发展程度有待提高,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亟须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产业基础还不够牢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必须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促进各类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引领和驱动产业发展升级、技术创新提速、治理格局优化,为网络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夯实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技术融合、设施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等多层面协同发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推进技术融合,构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引擎。网络和信息技术创新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核和引擎,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技术融合主要表现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之间交叉融合,以及网络和信息技术与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之间加速融合。技术融合能够打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间的壁垒,带动以绿色、智能、融合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催生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生产要素及其组合不断优化,推动生产力迭代跃升。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区块链技术体系不断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0.6万件,近五年年均增速达21%。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超算、人工智能、RISC-V等领域开源社区持续壮大,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不断拓展。
推进技术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等制度优势,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把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持续强化网络和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布局,研究制定前沿技术攻关路线图,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着力促进自主可控算力芯片、算法框架研发建设,打造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加速自主大模型研发和应用。加快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重点网信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网络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不断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开辟新领域、构筑新优势。
推进设施融合,夯实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基石。数字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日益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活动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设施融合既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优质的通信网络、强大的算力设施、规模化的应用设施将催生先进的生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跨越。当前,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信息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9月,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总数达408.9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9.81亿户;IPv6活跃用户达8.11亿户,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62.66%。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序开展。
推进设施融合,要秉持适度超前、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基础。要加强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约利用水平。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体系化建设、规模化部署、产业化应用。统筹推动5G-A和6G发展,加快推动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实施重点城市IPv6专项行动,促进卫星互联网发展。推进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要素融合,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活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数据进入生产环节后,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不仅能够让其他生产要素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更大的产出,而且可以使产出的结构、质量、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融合,需要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作为支撑,数据要素才能发挥作用。我国是全球数据资源大国,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到32.85ZB(泽字节),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数据资源质量持续提升,面向大模型训练的数据资源加速增长。预计2024年,数据生产量增长将超过25%,数据存储能力快速提升,数据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推进要素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安全管理,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要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大数据共享,探索数据信托、数据中介等个人数据价值实现可行路径。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创新和丰富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强化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实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发挥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作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推进产业融合,打造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动能。产业融合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鲜明特征,对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产业融合不仅表现为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还包括数据、技术、信息等要素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能够促进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共享,推动产业间分工内部化,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大幅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27.6%。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80.1%、62.9%。服务业数字化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42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6%。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提速增效,双化协同综合试点扎实推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良好生态是发展前提与重要保障。要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相关领域改革,不断完善数字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治理、网信企业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生态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以良好数字生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深化市场改革,推动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数字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社会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能够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要全面强化电子政务赋能作用,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制度规则创新,推动业务协同、系统互通、数据共享,持续提升决策施政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加强数字技术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政务服务场景中的应用,扩大电子政务应用场景,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坚持鼓励技术创新与推动技术向善并重,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机制,依法规制算法滥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向外提供优质服务,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网站平台规范内容、运营、资质管理,健全平台规则和内部机制。
推进协同共治,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依法规范治理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持续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适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完善相关规则体系,丰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生态治理,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完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协调机制,构建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的部际协商机制,定期交流和汇集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进展。加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和应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探索多元共治,推动政府监管、行业自治、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协调一致。
强化主体地位,构建服务网信企业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网信企业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主体,在识别市场趋势、加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始终坚持网信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深化全球创新协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培育壮大网信领军企业机制,引导网信企业切实肩负起时代使命,大力推动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打造更多更具创新力、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网信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以信息流、数据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线上线下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服务机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数字化浪潮是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机遇。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开展数字领域双多边对话合作,参与数字经济治理国际机制活动,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用好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机制,全方位参与数字领域技术规则、标准制定,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走深走实,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领域务实合作。高水平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加快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网络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