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去哪儿了,为什么会输注无效?

2024-06-02 20:43   四川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输注血小板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所致的出血的重要支持手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策略是ABO同型,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机器单采血小板只需是ABO同型,无需进行交叉配血。面对血小板临床需求不断增加,而血小板资源短缺的现状,临床医生在诊疗中规范输注血小板,确保血小板输注有效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血小板输注无效?

一般情况下输注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升高约为10~20×109/L,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不能以血小板计数升高与否作为判断的唯一指标,病人在止血过程中要消耗血小板,如果出血症状有所改善,也表明输血有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上升低于预期值,甚至比输血前还要低,或者出血症状未见改善。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结果判定:CCI是个相对值,没有单位。输注后1小时<7500,24小时<4500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结果判定:输注后1小时回收率<30%,24小时<20%为输注无效

另外,血栓弹力图(TEG)的MA值受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可用来判断血小板功能,输注血小板后,我们可以通过MA值是否上升及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输注是否有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怎么回事?

供者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血小板制备时离心损伤,不合适的运输保存条件等都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在血小板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影响其输注疗效的原因有两大类: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见表1)。

表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免疫因素

同种异体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I抗体,人类血小板抗原抗体,CD36抗体)

血小板自身抗体

其他(药物诱导产生的抗体,ABO血型抗体)

非免疫因素

发热

感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栓性疾病

药物

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储存因素

一、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主要包括:同种异体抗体、血小板自身抗体、CD47抗体、CD38抗体等。

(一)同种异体抗体

1、HLA-Ⅰ类抗体

HLA-Ⅰ类抗体是PTR最主要的免疫介导因素,占免疫因素的80%~90%。血小板表面主要表达Ⅰ类抗原,包括HLA-A、B、C位点抗原。当患者初次输注血小板时,机体识别异体HLA抗原,激活记忆性T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致敏T细胞迅速启动免疫应答,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表达相应HLA抗原的血小板被清除导致输注无效。

2HPA抗体

HPA是血小板特有抗原,定位于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上。HPA抗原变异性低于HLA,且由于其携带有高频率基因,因此介导同种异体免疫的发生率较低。HPA抗体单独致PTR较少见,常和HLA抗体共同作用。

3、CD36抗体   

血小板表面CD36又称GPⅣ,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缺失影响血小板功能。CD36抗原缺失者接受输血、器官移植、妊娠、流产等刺激后机体产生CD36同种抗体,再次输注CD36抗原阳性血小板可导致PTR。

(二)血小板自身抗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输注血小板时,由于自身抗体具有广泛特异性,可结合输入的血小板,显著缩短血小板的存活期导致输注无效。

(三)其他

药物及代谢产物是半抗原,与体内的血浆蛋白或血小板膜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导致受者体内形成相应抗体,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常见药物有:头孢菌素、苯巴比妥、安替比林、肝素等。此外,血小板表面也表达或从血浆中吸附少量ABO血型抗原,成为发生PTR的潜在原因。

二、非免疫因素

非免疫因素导致PTR主要通过血小板消耗及破坏增加引起血小板减少,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发热

发热患者体内IL-1、IL-6、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热源水平增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二)感染

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免疫刺激作用、内毒素直接损害、网状内皮系统捕获等可导致血小板激活和消耗增加。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出血

DIC以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微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主要特征。该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并消耗,继发出血者,血小板丢失增加,共同导致PTR。

(四)药物

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化疗药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可抑制骨髓,损害巨核细胞,诱导血小板凋亡。

(五)其他

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血栓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和巨脾等。

如何应对血小板输注无效?

一、处理非免疫因素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DIC、减停可疑药物等。脾亢引起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或者增加首次血小板输注量。

二、选择合适来源的血小板

预防性使用去除白细胞或经辐照的血小板,以减少同种免疫的发生;使用交叉匹配相合的血小板,此方法对包括HLA、HPA等所有抗体类型导致的PTR均有效,但每次输注均需要进行交叉匹配。对于HLA抗体导致的PTR,建议选择性输注与患者HLA完全匹配或者允许性错配的血小板。

三、免疫治疗

针对免疫因素导致的无效输注,若无匹配血小板,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清除体内抗体和(或)抑制抗体产生。例如,注射免疫球蛋白或利妥昔单抗。

最后,温馨提醒各位医生,一定要严格把控输血指征,结合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申请输注血小板。输注前尽量查找原发疾病,降低并发症对血小板输注的影响;发现PTR时,应及时找出原因,以免影响下一次输注。正确合理使用成分输血,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无效输注的发生,才能使病人最大程度上受益。


文稿:张兴利
编辑:郑   凡
审核:聂   滨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1、检验法律法规;2、大咖讲座;3、最新进展;4、检验培训小视频;5、检验项目意义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