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

学术   2024-11-12 17:03   山西  


 #小编叨叨叨# 

哈喽,终于等到你了~

欢迎加入

中德职教资讯的集中展示平台

带你领略中德两国职教行业精彩内容


中外合作专业由于其合作的国家及学校之间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不同,合作办学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及师资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中德合作办学中,学校需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 准,更新教育理念,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01

中德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深入考虑社会需求、专业定位、核心能力指标、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

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工程教育领域的趋势和德国在该 领域的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向。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德国具有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而中国则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双方可以结合各自优势,共同制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智能制造领域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其次,核心能力的确定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核心能力应与认证标准相匹配,并具备可衡量性。例如,对于电子信息领域,学生应具备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核心能力,并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双方需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再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中方可以通过与德国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引入德国实践教学方法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帮助学生积累工程项目经验。

最后,由于中德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培养计划中必须包括一定学分的德语课程中德文化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工程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还需定期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和更新,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工程教育标准及行业的需求。


02

中德合作办学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中的课程设置需要充分考虑两国工程教育体系的差异,以满足双方的教学要求和行业标准。

首先,课程设置应与国际认证标准相匹配。参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确保中德合作办学的课程既符合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要求,又满足德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例如,双方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模块,确保课程内容涵 盖工程设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通用基础学 科,并注重实践环节和项目经验。

其次,课程设置应强调工程师能力的培养。结合中德双方的优势和特 色,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实践项目,以培养学生所需的工程师核心能力。例如,结合德国工程教育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特色,开设工程设计课程。中方教师可以解析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德方教师可以分析先进的工程设计案例并分享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课程设置应考虑行业需求和趋势。学校办学时要与中德两国的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与交流,了解中德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根据行业趋势和工程技术更新,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例如,开设与 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相关的课程或专题,使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最后,课程设置还应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和发展方向,双方合作院校可以共同制定选修课程 或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 


03

中德合作办学教学方法选择


中德合作办学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国际化和实用性,结合中德双方的教学理念和资源优势,以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以融合中德双方教学背景及特色,采用经典的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跨学科教学法和导师制教学法等。

比如,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结合德国工程教育的实践经验,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工程问题,在此过程中,中方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案例,而德方教师可以提供国际化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采用实践教学法时,可以利用中德高校各自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资源,通过设计实验、操作设备和记录数据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工 程原理和实验方法,同时可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与德国企业合作,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采用跨学科教学法时,可以结合中德双方的优势学科资源,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将工程设计与艺术、计算机科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采用导师制教学法时,可以借鉴德国高校较成熟的导师制模式,为学生配备中德导师,分别负责学术指导和实践经验传授,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04

中德合作办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在专业认证的框架下,中德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不仅需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故而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

在常规的试卷考核之外,可以尝试采用作品评价、小组项目评价和实习评价等方式进行。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作品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作品或项目,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创意和实用性等进行评价。例如,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一个小 型机械装置,教师根据其设计图纸、制作过程和性能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在采用小组项目评价模式时,学生先组成小组并确定合作项目,小组项目可以由多个阶段组成,包括项目计划、实施和总结等环节,教师通过考查小组项目的完成过程及结果,对学生的 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对于软件工程课程,学生可以分组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教师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沟通协 调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实习评价是对工程教育效果最直观的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在中德合资企 业或机构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然后由实习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实习评价,这样能直接反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学 生提供真实全面的评价。 


05

中德合作办学师资培育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化背景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教师需要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

为此,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制定系统的师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如进行专业发展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培训,以深入了解认证标准和要求,从而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培训,如通过研讨会和研修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

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如资助教师参加德国的工程教育研讨会,与德国教育界人士交流经验,以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深化其 对行业发展的了解。

此外,还应加强教师的语言培训,如针对中德合作办学的需求,提供英语和德语的培训课程,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来源:西部素质教育;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加入我们 


关于邀请加入中德职教产教融合联盟会员单位的函

 更新换代计划 


推动院校智能制造设备更新换代计划,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公众号

| 中德职教产教融合联盟 

中德职教资讯集中展示平台


联盟简介:联盟是由德国政府正式批准并注册的非盈利性组织,由德国行会、应用技术大学、职业院校、企业牵头,联合中国职业院校、在华中德两国企业、科研院所和专业协(学)会等自愿参加的多元化、跨区域、非营利性的产教联合体。

联盟使命:促进中德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合作,为中德两国产业合作和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促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项目的实施。

联系电话:010-5721 7092

移动电话:18600298198

邮      箱:lena@de-cn.com



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

| www.sgaee.com 

中德职教合作信息交互平台


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简称中德职教网)是由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主办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信息交互平台,协助中德两国职业院校在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建立德文及中文官方网站,提供供需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弥补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深度合作信息不对等的顽疾。

联系电话:010-5752 8046

移动电话:18511631946

邮      箱:lainey@de-cn.com

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
由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SGAEE)主办,打造中德两国行业新闻、职教发展、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国际合作、技能大赛、培训就业等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