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至《深海》,田晓鹏用七年编织的绚烂梦境为何让观众迷失?(上)

文摘   电影   2023-05-23 17:42   湖南  

记得,本号在今年2到3月对《深海》及其导演田晓鹏,还有对国漫电影有过比较宏观比较深入的观察。今天,我想从更微观的角度接着说道说道。

“如果没有创新,我可能不会做电影。”这是田晓鹏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对记者坦言的心境。

七年前,2015年,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总票房9.56亿的总额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动画片,并拉开“国漫崛起”的序幕,以“成人向动画题材”,带领中国动漫电影开启新的篇章,也成为了国漫电影史上的现象级作品。

《大圣归来》导演 田晓鹏

时隔七年,《大圣归来》的导演和编剧田晓鹏近乎销声匿迹,用全部的热情打磨创作了一部——世界首部三维水墨国漫电影《深海》。这部全新力作未上映先火,导演历时七年匠心创作、独属中国的三维动画形式、如梦如幻的视觉体验都让这部动漫电影承载了观众们太多的期待。

可是,万众期待的《深海》上映后,却与上映前的高预期相差深甚远,口碑也呈现出两极分化,很多普通观众纷纷表示“看不懂”、“故事不好”、“画面太混乱了”……12亿的高成本也让光线传媒回本无望。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何能大获成功?

反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何能大获成功?细细从头再品了一次电影原片,才发现电影中对经典形象的挖掘、清晰工整的逻辑叙事与影片内涵弘扬的传统文化精神都能与观众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作为国产动画电影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讲述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封印法力后,由最初的迷茫、不自信、颓废逐渐被小沙弥江流儿感化,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冲破阻碍,重回巅峰的过程。

电影大获成功的秘籍,第一,是动画片对于经典形象的成功挖掘。中国的神话故事与历史宝库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作为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形象,“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但守护唐僧一路西天取经,一身正气,降妖除魔、侠义心肠。”孙悟空本身在大众的心目中就具有一定的审美期待和心理预期,观众们有着固有的“期待视野”,期待着影视创作者如何对孙悟空形象的重构,如何在原有的故事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再创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创作者也满足了对经典人物重构、成长、蜕变的期待心理,片中孙悟空的刚开始的形象是一个“中年落魄侠士”,完成蜕变后,形象转变为头戴紫金冠,身披红披风,绚烂夺目的大圣形象,也符合观众希望它冲破枷锁获得重生的心里期待。

第二,动画片的故事逻辑线十分清晰,层层起伏的剧情紧抓观众眼球,孙悟空刚从山洞里摆脱束缚后,充满了桀骜不驯的厌世情绪,当它现自己还未摆脱如来的封印时,充满着愤怒,企图通过暴力的方式摆脱控制。徒劳几次无功后,逐渐接受现实变得低迷与颓废,直到被反派“混沌”完全踩在脚下。但小沙弥江流儿却始终信任悟空,对它怀有热情与崇拜,一开始希望通过念经让佛祖听到他的心声,后来在悟空危急之时,又不顾生死去帮助悟空战胜敌人,在江流儿的鼓励与牺牲之下,悟空也点燃勇气与决心,重拾信心,冲破封印,用勇者无惧的信念实现了自我超越。经典传统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期待视野”,导演又在影片中融入了全新的成长叙事,着重刻画矛盾与成长,将自强不息精神、梦想精神、超越自我精神融入其中,不仅能引起大众共鸣,更为古典名著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第三,影片中所蕴含的主题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能给荧幕前的观众带来精神力量,并符合现代社会的诉求。孙悟空被封锁法力后,被“反派”、被现实无情击打,颓废、迷失,但它内心朴素的正义感驱动着它去战胜敌人,救出孩子们。即使身负镣铐,依然嫉恶如仇,即使迷失颓废,也绝不屈服,这不正激烈着当今社会的青少年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时刻具备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吗?

下期更新,请继续关注《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至<深海>,田晓鹏用七年编织的绚烂梦境为何让观众迷失?(下)》

亲子视界圈
亲子内容行业全景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