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乡村振兴“头雁”集训营重磅干货!谷城县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演讲全文

民生   2024-06-30 23:43   湖北  









闵洪艳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任谷城县五山镇党委委员、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闵洪艳带领广大村民艰苦奋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堰河村打造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及表彰。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带头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支部书记”、 市“优秀共产党员”、“襄樊市十佳环保卫士”、省“三级联创十佳党支部书记”、享受省级“政府专项津贴”,是省、市、县、镇党代表,市、县、镇人大代表,2009年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2018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19年,入选“中国好人榜”。现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6月17日闵洪艳书记为麻城市乡村振兴“头雁”集训营学员进行了专题分享,以下为录音全文。






首先非常欢迎麻城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头雁”集训营各位领导和村书记来堰河村指导工作。今天这个机会还是非常好的,我们襄阳市为了落实王蒙徽书记到我们堰河调研,一年来的总结我们堰河发展经验的一些启示。我们襄阳市9个县、市、区的书记在堰河村,昨天、今天调研了两天,昨天听我们介绍,今天入户调研。为什么我们9个县、市、区的书记来入户调研,这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一是对我们农村的关心,第二个是对我们基层干部工作的检验,或者是考验。做没做假事,说没说假话,让老百姓说了算。
今天,各县委书记们直接下户调研,因为去年是我们的省委书记王蒙徽来调研,前不久,上个月29号是省长王忠林长来调研。给我们堰河村提出了很多要求和希望。现在的工作越干越实,我感觉是越干越有底气,越干越有劲。因为有了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支持。
我刚才问了,今天在座的有我的同行,支部书记,也有我们组织部门的领导们。我们堰河村过去最早的时候,就是组织部门在村里驻点;我们堰河村有了今天,就是组织部门最先给我们帮助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想把我们堰河村这么多年来发展的历程、做法和效果做个汇报。汇报不足之处,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湖北省省长王忠林
分别在堰河村指导工作

首先把我们堰河的基本情况做一个介绍,我们堰河全村版图面积16平方公里,4个村民小组,303户1050人,我们村党委下设2个支部,37名党员,14家公司,其中有我们的生态旅游专业经济合作社,还有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是我们村支“两委”直接创办的。2023年,我们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00多万元,280多万元来自于生态旅游专业经济合作社和13家注册公司,去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万元。
这么多年来,我们堰河村在各级党委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不上天翻地覆吧,叫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我们取得的荣誉来说明,我们有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森林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中国旅游重点村、国家4A级景区等19个国牌。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都来过堰河,给了我们堰河很多鼓励,也给了很多肯定。当然在这些成绩和肯定面前,我们堰河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学习堰河的变化,不能忘记堰河的过去,我今天可以用过去、现在、今后这三段来讲一下我们的堰河。
堰河过去的生态环境,我们老百姓总结了一个顺口溜,是“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一个地方。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交通而言,老百姓总结的是,80年代无路可走,90年代修了一条路,坑坑洼洼有路难走,直到2004年我们抓住了国家村村通水泥路的机遇,我们把路修通了。到今天都是水泥路和柏油路,老百姓说我们从家门上前门到天安门都不走泥巴路,这是我们2004年老百姓总结出来的。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这条路,富了我们的这一方百姓。
我们堰河村过去的生存环境,用老百姓的话说,不是人待的地方。我是1984年结婚的,那个时候自行车都不能骑到村里来。穷则思变,我是1992年当村书记,到今天已经有32年了,一个建设30多年的地方,我们把它建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4A级景区,不得不说,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我们村支“两委”、全体党员、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奋斗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我们没有优越的条件,我们远离城市,又没有什么资源,能有今天的这个成绩,我们不能不说我们这个村支“两委”在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依托依靠我们本村的资源优势,发挥了我们的村支“两委”的领导作用、领头雁的作用。
1992年当书记,那个时候我才29岁,我当书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让堰河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堰河村要赶得上周边的先进村——红旗村。我们下面的村是先进村,上面的一个村是红旗村,唯有我们堰河夹在中间,是贫穷落后的村,每年到了三级干部会议,发锦旗、发奖牌都没有堰河村,我们的党员干部在会上一年一年感觉到脸上无光,身上的压力非常大。穷则思变,我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当时我当书记的时候,很多人对我也持有质疑甚至怀疑的态度,这么多年堰河村一直贫穷,这么多的村支“两委”没有把堰河发展到怎么样,他能把堰河发展成什么样子?

我当时的想法是,要想当好这个支部书记,必须要把党员队伍武装好、带领好、引领好。怎样带领村支“两委”、全体党员来建设发展乡村,就是摆在一个支部书记面前的重要任务。党支部书记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还要具备接受新理念新观念的能力。当党支部书记不是说要有多高的水平,但是,最起码的要能理解党中央的政策,要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要能研判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更要精通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当一个支部书记必须具备事业心、公益心,还要有一个奉献精神。这个支部书记可不是那么好当的,组织部就是我们支部书记的直接领导,他们多么期盼着每一个支部书记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多么渴望我们每一名支部书记都能干出点业绩,都能当先进、扛红旗。当然先进不是做形式,红旗不是填表,就是要靠我们的智慧、能力换来。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当支部书记是1992年,正好赶上了国家发展的转型时期,九十年代以前都是要发展工业,走工业化道路,那个时候哪怕不是好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了,都想卖出去,都要卖出去。不管你有没有污染,都没有办法考虑。当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时候,国家就要搞转型发展,提出了走绿色发展之路。

1992年,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社论,里面有两句话对我的启示很大,到今天还在指引着我们堰河村前进的方向,这两句话就是“发展绿色企业,建成绿色银行”,绿色能成企业吗?绿色能成银行吗?这篇社论里面还提到了中国今后要想发展,必须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之路。什么是生态?我当时的概念很模糊、很浅薄,当时对生态的理解就是有点树、有点水、没有污染,这就是生态。那篇社论里面就解释了,我们要保持或保护乡村原来的生产生活状态,就哪怕是一个老房子、一个古井,一个古农具,也要好好保护。这就是生产状态、生活状态,我们现在说的叫返璞归真,是无污染的,没有转基因的。那篇社论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我是好多年以后才知道转基因不是好东西。

那篇社论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那时候我们根据堰河村的实际情况,决定要抓住绿色发展的这个机遇,我跟我们的党员、村支“两委”研究堰河的路怎么走,我们就在反复地琢磨,堰河村远离城市,没什么好的资源,我们的穷在山,那么我们的出路更在山。

1993年我们召开村民大会,把我们研究的十几个字向老百姓们做思想工作,我们就是提出了“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很多人说你这不是开玩笑吗?祖祖辈辈都是砍柴伐树,你能管好山吗?这里面就要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这个过程不知道有多么艰辛。很多人说,人家当书记叫我砍柴烧炭,你当书记不叫我砍、不叫我烧,我们的出路在何方?当然我们也提出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那个时候一边搞绿色发展,一边开发茶园,一边修路架桥。






我们从1992年10月份发展茶叶,一年400多亩,到了1995年,我们发展了1200多亩茶园,把荒山荒地荒田都种上了茶。种茶不是一年就能见效的,老百姓暂时看不到希望,也还挣不到钱,少数老百姓说你种这么多茶,能当饭吃吗?我们1200多亩茶,确实有不能当饭吃的时候,因为就算是丰产的时候,茶叶也非常难卖、难销。老百姓说那些不能当饭吃,没办法,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闯市场的那种雄心和壮志。90年代有几个支部书记敢到市场上做生意?只有我敢这样搞。起码在我们五山镇来讲,我第一个带头扛着麻袋,搭火车乘汽车,上山西到陕西去推销茶叶。

我有次推销茶叶推到陕西的一个县。那时候工商税务管理比较严,被扣住了,叫我交税,他将我扣到了税务所里。那个时候跟我一起的有个村里的年轻人,给人家税务所的主任说这是我们村的书记,税务所的领导感觉到不可思议,他说哪个支部书记会出来贩卖茶叶?他说如果你是书记,你回你们乡里写个证明,如果能写到证明我就不收你的税。他这话说了以后,当天下午我就回来了,写到了证明,第二天上午我就赶紧过去。这个主任非常感动,不仅不问我要税了,还请我们吃了一餐饭,走的时候他写个条子,留下了电话号码,他说如果再有人要扣你,你就把这个证明给他看或者打电话找我。

这次在陕西推销的收获非常大,税务所旁边就有一个供销社,我们茶叶在当地只能卖2块多钱,但陕西当地没有茶叶,我们的一级茶叶在供销社能卖到7块7毛7。这次卖茶叶,卖出了7000多块钱,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的最多的一次钱。那时候最大面额的钱才是10块,这7000多块钱,我叠成这么厚一沓,放在上衣口袋里,专门找了个照相馆去照了一个相。我当时说了,我今后要把照片给我的孙子看,看他爷爷当时多么艰辛。但遗憾的是,三年后搬家的时候,这个照片不见了,当时最珍贵、最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没有了。






就这样,我们堰河村的茶叶就销出去了,不但我们的茶叶销出去了,周边几个村里的茶叶我都帮着销出去了。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成立合作社,卖茶叶赚的钱大多数都给茶厂了,我们的路费、个人费用除掉以外,每个人都赚了一点小钱。

我们的茶叶销出去了,老百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老百姓腰包里有点钱以后,立马想要盖房子,当时我们整个村只有两户是红砖房。当时我们村里就考虑到,要迎接新的时代变化的到来,老百姓建一个房子不容易,不能随便建。我们请不起做规划的人,我们村支“两委”、党员群众代表就开会讨论,我们要制定一个堰河村庄建设的方案,当时说叫村规民约,现在说的叫规划,这个规划我们怎么提出的呢?要依山傍水,显山露水,高低错落,不开山不劈石不占地,要有利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这样的一个村庄建设规划,老百姓工作难得做呀,张三要往西,李四要往东,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我在大会上说必须要按照村里的统一要求,不是我们批的,坚决要挖掉,这是一个。第二个凡是按照村里要求建的,我们都要支持他、鼓励他,给予他适当的物质奖励。






分享会现场

当一个支部书记,你要有战斗力、凝聚力。特别是凝聚力,怎么做到?我们要把老百姓的事当做我们自己的事、把村里事当做家里事来干,如果你是这样的村干部,我觉得你村里再难你都能干得好。我们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高攀、不攀比,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事一件事去干,一件事一件事干成,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那个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如果你找局长要钱要项目,那个时候没这个概念,只能要物质。我们村里每一家老百姓盖房子,要么我给钢筋,要么我给水泥,要么我给白灰,要么我给砖,这些东西都是我一点点从外面要过来的。当时很多局长看到我都跑,说我脸皮厚,要了一次还有第二次,当然这也是玩笑。我的厚脸皮为的是老百姓,为的是这个村,到今天很多局长很敬佩我,我把仅有的一点人脉关系都用在了老百姓身上。

老百姓说我们是父母官,父母官是指谁呢?我想就是指我们的村干部。两家村民有矛盾,出现了他们自己都难以调解的问题,他们第一时间找的是我们,不可能找镇党委书记,作为一名支部书记,群众这样相信我们,我们多给老百姓做一点实事、具体事,村里就不可能再出现多大的矛盾。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都能理解我们村干部,也能看到我们在办实事办正事。我们不断地召开群众大会,讲乡村发展,在引导老百姓的过程,就是教育和治理的过程。

很多人说老百姓是“刁民”,在我心中,就算是过去农民负担非常重的时候,我也没感觉到老百姓是刁民。我对老百姓始终怀有一种同情,因为我来自于老百姓。我们过去搞计划生育,交农业税,村民说的那些不好听的话,甚至骂我们,我不会因此而置气。我们有一个村主任,在收公粮的时候,那一家妇女骂了他,回来以后他就说这一户怎么怎么,要惩罚他,我说主任呐,你叫人交粮食,你还不叫人家骂你一声,那老百姓哪有活路呢?过去那个时候我就是这种想法,到现在我总感觉我的心没变,始终关心百姓。当我们感觉上级出台的个别政策跟我们不相适应的时候,我们也说过牢骚话,当人家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保持冷静。

老百姓称我们是父母官,我们给他们的温暖在哪里?如果是父母官,那就要看你是怎么样地去保护你的孩子、爱护你的孩子,你能不能那样去保护爱护你的群众?我们很多时候或多或少还用简单的方法来对待工作,这是要改正的。






堰河村垃圾分类

我们用短暂的时间,到了1998年,整个村庄都建设好了。我们的山清了、水绿了,茶叶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庄建设好了,下一步怎么搞?

2003年搞垃圾分类是什么概念?我种茶叶还能当饭吃,搞垃圾分类的时候,少数老百姓又说这能挣钱?凡事都是悟出来的,你看到文件、看到政策,你就悟。2003年我就看到了税费改革,我们国家的走向还是贯彻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我在想我们堰河村山青水绿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庄也建设基本可以了,但是我们仍然还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田间地头、河边到处都是破衣服破轮胎,到处都是。我们认识了一个专家叫孙君老师,他被派在其他省份搞垃圾分类,在别的地方搞了很长时间没人搞,我却从垃圾分类看到了希望,悟出了道理。

文明从哪里开始?就是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通过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才能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那就搞垃圾分类。我也不搞行政命令,通过多次召开群众大会,我当时就提出了,搞3个垃圾桶,装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垃圾桶也好、垃圾篓也好,只要能装就行,愿意的自觉跟上。小小的垃圾分类提高了大家的文明素质,转变了发展观念,转变了发展方式。

下一步,我们就做起了农家乐。2004年我们出去学习做农家乐,很多老百姓说你搞农家乐谁来吃呢?村里一年来不了几个小车。搞农家乐谁来搞?搞农家乐谁来吃?到了2005年都没有人搞,我就做工作,叫我的媳妇带头搞农家乐,媳妇说别人都不敢搞,我们赔了钱谁负责呢?我就反复地做媳妇工作,我媳妇从2005年开始做农家乐,第一年不赚钱,第二年赚小钱,第三年慢慢就能赚钱了。最开始只有我们一家人在做农家乐,慢慢发展到一家、两家、三家,一看到老百姓都在搞农家乐了,我又去做媳妇的工作。因为我们的农家乐是先搞的,客源比较多,张局长李局长到堰河村来了,想吃个农家饭,首选就到堰河支部书记那个家里去,其他老百姓搞的农家乐有客但不多。我就跟媳妇说,我说你看一下老百姓的目光,感觉到好像是不想叫我们搞的意思,他们来搞。她说是我们先搞的,他们哪个敢说?我就反复做我媳妇工作,我说我们可以搞其他的,反复给她举一些例子,结果我媳妇思想工作做通了。我说我们当一个村干部,没有人搞的时候我就带头搞,有人搞的时候我就带头不搞,把这些资源交给老百姓,让群众得到实惠。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媳妇到现在都没搞农家乐,我叫我媳妇又搞什么呢?她第一个做垃圾分类,第一个做炭灰鸡蛋,第一个搞茶叶木耳项目,搞这些特色农产品作为商品。她在带头搞这些的时候,老百姓又看到希望了,又有几十家跟着她一起干,这不需要关系,人家看中了买,看不中算了。这些事情我们干部必须要带头,为什么你都不敢搞的事情,你叫人家老百姓搞?






我们在座的书记同志们,我们村干部不管怎么搞,都不能滥用职权。我们必须带头,多赚也好、少赚也好,我们不是国家干部,我们不是公务员,我们是农民的干部,我们必须带头让农民从我们的发展中、从我们的工作中看到希望。我说老百姓很质朴、很淳朴,是不是这个理儿?你要找老百姓问去,张大爷李大爷今年怎么样?今年比去年好些,这两天的收入比前两天好些,就行了,你不需要再问他屋里有多少粮食,多少存款,你问他这有什么用,他不可能跟你说的。我们在座的说个真话,这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很多领导说你们调研不行,你要把这些老百姓的家底摸清,这是没有用的话,你要把老百姓的家底摸清干什么?他只要说今年比去年强点就行了,他看到了希望,他就在为共产党、为我们这些管事的人在点赞。他要说我今年不如去年,你来这有啥用?那是对我们干部的打击。我总能看到老百姓淳朴的一面,民风淳朴。调研也很简单,张大爷我们坐着歇一歇,给他一根烟,这几年家庭发展怎么样?收入怎么样?他说那还好;这几年你们村里发展变化怎么样?他说大得很;你们支部书记、你们村干部咋样?他们都在为我们做事,就行了。你回去做总结,咋写都行,就怕群众说这帮干部只想自己,不想别人不想我们,这些干部把集体的东西都贪到他手里去了,这些干部什么什么都是坏的,那就完了。

我认为群众是真正能理解我们的,群众眼睛都是雪亮的,为什么我们当一个村干部非常简单?我们好像都待在一个透视机里边工作,我周围都是透视机,周围都是照相机,因为群众的两个眼睛都在看着我们。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要想到群众;每做一件事,要为组织负责任,要为家庭负责任,要给子女树榜样。哪怕我们当干部当得艰辛,哪怕我当得贫穷,我就是我子女儿孙的榜样,我就是这样的。我们把村集体发展好了,把农民的收入搞上去了,老百姓就不会说你,老百姓会说书记你做得对,会为我们说公道话。我们通过发展搞垃圾分类、搞农家乐,农家乐我媳妇搞了以后,现在农家乐由一家发展到几十家。搞民宿,搞农家乐,又搞成了旅游,又搞成了民宿。我们去年游客接待量接近70万人次,今年要突破80万,80万人到这个地方是什么概念呢?就能把我们这些产业都给带动起来。我们过去只是搞点农家乐,现在发展到100多个业态,有很多新业态。

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个组织,2006年国家合作社法颁布,2007年我们就成立了合作社,通过三年入股把老百姓融入到了合作社中。今天我们每一家都有一个红利卡,我们每年的分红都打到了红利卡里,老百姓拿着卡到我们的合作社,领米领面领日常用品,不要钱。有的家庭一年的红利他用不完,吃不完,你说老百姓还会骂我吗?不可能的。通过合作社,我们又注册了“堰河香”这个品牌,“堰河香”品牌这个品牌是公共的,大家都可以用。你说我们搞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我认为就是品牌,你说你搞市场,人到市场里去了,没用;品牌到市场上去了,那就是效益。

所以我说了,我们现在的村干部必须要用工业化、企业化的理念来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用市场化的理念来营销农村,来卖好农村。今天我们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怎么把它变成金山银山?怎么把它变成现金?我们有了市场的观念,有了品牌,现在很多人都来堰河村打工,我们堰河人在干什么呢?都在搞旅游。我们当时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要做到村里有产业,户里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村里有茶叶产业、生态旅游合作社;户里有项目,家家都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都有钱赚,他还找我事吗?不找了。我们现在老百姓,不干好他还不好意思,都争着比着干。大家都明白,我也要有项目,我也要有事干,我也要有钱赚,这就是规划,这就是奋斗的目标。

在2020年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老百姓也搞不懂,我给他们说搞到4个一就是小康,我们的目标是“一户一栋小洋楼、一户一辆小轿车、一户一个致富能人或致富项目、一户达到十万存款”,那就是堰河的小康。这提出的奋斗目标,既简单又明了。现在我们堰河老百姓,刚搞农家乐的时候,做点小生意的时候,你喊老板他很高兴,现在你要喊老板他还不高兴了,你要喊张总李总他就很高兴。因为什么呢?堰河的农民转型成为了新型农民,我们常说的叫新三农。过去你在大田里种田,现在电商是农田,手机是农具,直播是农活了,这是堰河的新农民。我们的旅游做起来了,我们的旅游业态也做起来了,我们搞接待中心、民俗园二期,现在要搞民俗园三期。






民俗园三期的定位是什么呢?因为在发展,不同的消费人群来了,民俗园三期绝大多数都是智能的高档民宿,按照国家标准来搞。我们搞乡村旅游,2011年是国家3A级景区,2022年是国家4A级景区,十年磨一剑。可能在座有的村也搞了农家乐,也搞了民宿,就是没有客人。做旅游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想做旅游,有两句话必须要记住:第一句是“不创A是门外汉”,第二句话是“不创高A不是好汉”。以村为单位命名为4A级景区,你们查一查,在全国都很少,全国旅游部门发的规格高的牌子,我们堰河村都拿到了,19个国牌,我们的旅游牌子占大头,我是全国旅游发展能人,也是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模范带头人,国家发的,那不是开玩笑的。村里转型搞旅游必须创A,不创A上不了平台,你创了A,不需要你做多大的广告,旅游自然而然就做起来了。

现在我们又抓住了乡村振兴。什么是乡村振兴呢?很简单,乡村振兴就必须要老百姓高兴。怎么高兴?五大振兴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又提出了“五有”:村里要有金融、家里要有资本、户里要有硕博生、发展要有产业、出行要有房车。要说堰河的经验,美丽乡村建设也好,新农村建设也好,都是老百姓直接参与进来的。我们有这样几句话,我们始终是党员带头干,干部使劲干,群众参与干,社会支持干。我们说共同缔造,怎么叫共同缔造呢?只要农民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农民不想干的事你干,老百姓不干,那就不是共同缔造。我们通过共同缔造,通过这个合作社,我们堰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缔造?共同缔造就要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就能看到共产主义的影子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实现了“六变”,把山水变成了风景,把资源变成了资本,把农民变成了股民,把产品变成了商品,把两山变成了红利,把振兴变成高兴。要达到这“六变”,我觉得远景目标也正在实现。

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堰河也面临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产业要提档升级,新型产业要做大做强,我们也得搞新型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未来是什么样的?“五有”实现了,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就是为再造一个有实力的新堰河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们的集体收入达到了三百多万元,通过今年明年我们想达到五百万。到了五百万,我们要为老百姓争取做到“四不”:吃饭不出钱、养老不出钱、就医不出钱、九年义务教育不出钱。集体收入达到一千万以后,就要实现“五有”,可以说正是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我们集体收入一千万的目标,农民的红利一年要比一年增长,我们还说合作社要在三年没有一分钱收入的基础上,保证三年给老百姓的分红,一分钱不能少,合作社要达到这样的实力。






总的来讲,我们堰河有今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谷城县五山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我们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我们堰河的干部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打扫卫生,开早会,开早会三句话(总结昨天的、安排今天的、想好明天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在一起打一次麻将;这么多年来,没有用集体的钱在一起吃一次饭。我们总感觉到,每次领导对我们的奖赏,都是沉甸甸的压力,是对我们的鞭策。

最后我讲,通过堰河村这么多年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农民是有潜力的,农村是有高度的。今天负责现场的是我们的组织部门,在很多方面都帮助到了我们。只有这些专家,他来引导、帮助我们,按照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思路去干,这个村没有说干不好的;只要有我们的组织部门直接保驾护航,这个事不会发展不起来。我认为现在最落后的村、最贫穷的村,最差条件的村,相反是最有优势的村,因为我们很多村庄已经建设得不伦不类了。现在你那个地方可能很贫穷、很落后,但是同时也是最有潜力、可能会发展最快,所以不要悲观,不要看不到希望。在座的,包括堰河在内的,都是很有优势的,要么是人为优势,要么是我们的资源优势,要么就是我们的自身优势。

总体来讲,我们基层党支部书记就是要一心一意,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要说人家搞得好,我就垂头丧气,觉得自己没得搞头了。一定要坚定信心,一年干好一件事,十年就干成十件事,一个村你干出十件大事,你说会有多大的变化?一年干一件事,好好干十年就可以了。我们堰河发展好的时期也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发展到今天,不断去抓住机遇,因为我觉得农村是很有搞头的。















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简介

       

      在数字文明叠加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西联机构秉承“帮农民致富,助乡村振兴”的使命宗旨,结合十年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创新提出并践行“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四位一体现代乡村振兴理念,创立“希望工程小农基金”汇集社会结构性力量,借力数字技术重塑具中国传统小农文化真善美特质的信用体系,打造以良善文化为引领、以社群经济为特征、以幸福生活为目标的小农数字共同体,努力推动物理与数字融合、城市与乡村融合、物质与精神融合的新时代乡村生命体健康可持续生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是数字时代中国智慧乡村振兴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

      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包括乡侬学堂、小农数字运营中心、Epc乡村建设中心、乡村康居运营中心、三亲教育文化中心等,拥有小农数字小程序、小农乡创公众号、乡侬公众号等自媒体,可提供“以农民为主体、以活化乡村为目标”的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咨询及全域规划、数字乡村运营及乡村社区营造指导、乡村产业孵化落地运营指导、乡村振兴社会化学习培训及活动策划等多项服务,迄今为止已为罗田苍葭冲荆楚家学第一村、松滋“麦酒原乡”新星村等近百个乡村提供了系列服务,获得政府与社会高度认同。

联系人:
泥巴  15607204448(微信同号)






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




西厢房乡侬
引领共同学习、推动乡村活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