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城关镇凉泉村作为全省乡村环境微改造试点,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钱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居环境,培育自治组织,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积极性和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次工作坊从5月底开始调研到8月初顺利结营,共历时70多天,完成各项大小节点共计7处,期间因雨季原因暂停数次。记得刚来凉泉村时,除了驻村干部及村两委的热情和对共同缔造的期待之外,我们对村民的印象是老弱病残多,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方言俚语沟通起来较为困难。整个湾组显得缺少朝气与活力,与遍地苍翠的树木竹林和生机盎然的庄稼形成鲜明的对比。调研结束的时候,我们既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又感到山一般的压力!然而,让我们所有小伙伴感到惊喜和感动的是,当我们再次来到凉泉村驻村帮扶时发现,先前确定好的改造节点,已经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发动和带领下,被村里能干活的大爷大叔不顾高温酷热进行了彻底地清理。原来遮天蔽日的植物和杂草都清除干净了,取而代之的是铺上了碎石的平整场地。这些朴实的乡亲们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并不富裕、身体也不再年轻,言语甚至很木讷,但生于斯长于斯,只要脚下这片土地需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奉献他们的力量。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感受到发动群众参与的重要性,感受到共同缔造的意义。如果说一场融合各方共建力量的共同缔造工作坊,能让所有人满意,且不留遗憾,说实话很难。但在凉泉村,我们做到了。尽管期间大半个月在下雨,但村委和帮扶团队及时调整工作坊安排,最后并未影响大局。高温肆虐,阻挡不了共建施工,多变的天气,也浇灭不了所有人的热情。没有人退却,大家齐心协力,每个人坚守自己的岗位,全情交付。工作坊总导师刘杨,从前期和我们一起入户调研,听取每户村民的想法和意见,到方案设计,以及后期和乔木老师一起施工落地指导,哪里有需要,她就在哪里。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张平乐教授、李玥老师和徐宏年老师带领志愿者们从方案设计,到和村民一起动手现场施工落地实施,完成了一处又一处的庭院改造。阿连的菜园、阿连商店、观山小院、观石小院,还带领村湾小朋友一起完成“儿童乐园趣味墙绘”。甚至还在下雨停工期间,开车从襄阳前往现场和村民沟通具体落地方案。
襄阳市草草义工的志愿者们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我们教村民做了一场非常开心的手工活动,特别是志愿者翟瑞老师,不仅全程参与工作坊的活动,而且真正做到了哪里最脏最累他就在哪里。
襄阳市和南漳县各级政府、领导都非常关注本次共同缔造活动,多次来到村里走访、调研,积极与村委、帮扶团队沟通情况。
驻村第一书记张琳和安永红姐姐每天早上七点和文体协会会长闵大旺,带领村民们一起排练节目,一个月的时间带领一群从来不会跳舞的村民,排练出健康操和扭秧歌两个节目,这其中年龄最大的有83岁的陆登玉奶奶。
村委班子成员全体出动,带头每天在现场和村民们一同干活,先进党员冲锋在前,乡贤能人捐钱捐物,七八十岁的奶奶们送水送西瓜。身残志坚的刘万举大哥,第一个报名参与自家小院的改造,他家改造小院的红砖就是他自己开着三轮车去邻居家拖回的。看着我们团队的小伙伴、志愿者都在忙,他也不闲着,忙前忙后为我们提供工具、做帮手。最后还一起参与到村湾清杂工作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组的马光兰阿姨知道村湾节点改造需要轮胎,特地收集了十一个轮胎,专程从南漳县骑摩托车带到二组里来。
村民们投工投劳,义务投入到清理石林的杂木杂树工作中,两天时间,清理出近千平方石林。其中年龄最大的是74岁的王大发、73岁的刘美安和70岁的刘进太爷爷。驻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村民、帮扶团队、志愿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干部群众,不分城市乡村,所有人都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引,一同参与到这场工作坊当中。大家互相体谅,也互相支持,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彼此影响,也彼此带动。真正体现了共同参与,也让大家明白了再难的事情,只要有人组织,就会有人响应,只要大家响应就会得到好的结果。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在乡村建设和治理过程中,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主体的重要性。最终,三个公共区域,三户庭院施工落地节点,圆满落地。远远走来“西冲石林”四个大字高高耸立,引人注目。旁边的“同心亭”在劳作之余给予村民安逸的休憩。而同心亭下方是近千平方的石林,这些天然石林磅礴大气遮天蔽日,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恩赐的石林也让凉泉村西冲成了最火热的打卡点。 此次改造的“云朵乐园”节点的土地,原是一片凌乱的宅基地,分别属于几户村民,最开始不仅村民不愿意捐出来做公共设施,历史原因边界划分还有争议。驻村第一书记张琳和村党支部书记王安东带领村两委亲自走访当年的亲历者、调看当年的视频、拿着尺子实地丈量并召集当事人现场拉家常、讲政策。有的村民住在南漳不在村里,他们又专门赶到南漳做工作,最后村民被他们的诚意和不辞辛苦为村里的精神感动,不仅同意了村委的改造建议,还慷慨地参与到改造建设的工作中。在节点建设开工前,曾有施工单位想要承包该乐园项目,报价十万,村两委坚持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拒绝了当作项目对外承包,后由村两委统一购买材料,村两委全员任务分工,投身在施工第一线,最后云朵乐园仅花了四万多块钱就做好了。并且经过改造后,既保留原有的停车需求,又摇身一变成了凉泉村西冲的儿童游乐场。一朵朵砖砌的云朵承载着小朋友的梦,两架秋千飘荡着孩子纯真的童年,一面充满童趣的墙绘则是由小朋友参与共建共同绘制。根据村委和村民的需求,此次工作坊还在原先杂乱的公共区域建起了共享柴房,让安置点十七户村民的柴火有了集中堆放的地方,解决了村民们柴火乱堆乱放的现象,让环境更加整洁。三户庭院改造,都是秉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阿连商店、阿连的菜园、观山小院、观石小院,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老师带着村民和志愿者们一起动手,教会村民如何就地取材,用不同材料打造自家房前屋后。 ▲废纸盒子做小卖部信息墙▲随处可见的竹子装饰菜园 ▲清杂清出来的各类石头,随手一摆就是一个石林景观 ▲废弃的水缸种上植物就是一抹生机微景观
▲不同材料排列组合就是一道景墙
▲用家里废弃的坛坛罐罐结合放柴火的需求一起,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让村民见证了我们如何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六大实操节点分别在村湾的前中后,各自成景,但又彼此互联,加上中间五个节点的设计规划,相信后续落地后,定会一路走来,步步惊艳。 本次西冲改造节点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村民自发捐赠或就地取材而来。广大村民也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改造建设。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也是惊喜变化的流动。示范样本已然落地,凉泉村后续的改变将很快实现。
乡村,相比于城市来说,一直以来,人情味更浓。但因为工业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取代了传统农耕文明,越来越多的人远赴他乡谋生,如今的乡村要把所有村民汇聚到一起很难。在初期走访调研中,帮扶团队走访入户,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收集各项信息。与村两委成员一起,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选举出了文体协会、关爱协会、环境协会的会长。临近建党节,为丰富凉泉村文体建设,同时提高村民爱国爱党精神,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和帮扶团队积极开展了“幸福凉泉 共同缔造”七一建党节主题活动和趣味闯关文体娱乐活动。为了调动村民共建,也为了村庄后续的共管,环境协会自治组织在施工结束后自发地开展“净村”环境清理行动。活动期间,村民自带工具,让环境卫生得到极大的改善。从第一次走进凉泉村,我们一直用相机时刻记录美好,把“爱心共建影像活动”贯穿整个工作坊期间。最后一天,除了“共建墙”,我们和村两委一起把给村里老人和孩子拍摄的照片打印装框,布展赠送。当“参与”的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共建”的意识便悄无声息地开枝散叶。短短两个月时间,西冲石林、观山小院、共享柴房等一系列村居环境改善项目相继落成,乡亲们看着家乡在自己的手里一点点变美,喜悦之情和成就感溢于言表。工作坊结束后,回顾这些难忘的经历,王安东书记非常感慨,他表示:从对共同缔造理念不了解,到带领村两委、党员群众、村民代表出去学习考察转变思想,到今天取得阶段性的成绩。最大的感受就是:做群众工作,首先村干部要亲自示范、对政策要理解得深入透彻,只要是真心在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王安东 党支部书记(左上) 周宏涛 纪检监察委员(左下)刘玉华 村委妇女委员(中间) 刘玉保 支部委员(右上)
王文 财经委员(右下)
在数字文明叠加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西联机构秉承“帮农民致富,助乡村振兴”的使命宗旨,结合十年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创新提出并践行“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四位一体现代乡村振兴理念,创立“希望工程小农基金”汇集社会结构性力量,借力数字技术重塑具中国传统小农文化真善美特质的信用体系,打造以良善文化为引领、以社群经济为特征、以幸福生活为目标的小农数字共同体,努力推动物理与数字融合、城市与乡村融合、物质与精神融合的新时代乡村生命体健康可持续生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是数字时代中国智慧乡村振兴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 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包括乡侬学堂、小农数字运营中心、Epc乡村建设中心、乡村康居运营中心、三亲教育文化中心等,拥有小农数字小程序、小农乡创公众号、乡侬公众号等自媒体,可提供“以农民为主体、以活化乡村为目标”的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咨询及全域规划、数字乡村运营及乡村社区营造指导、乡村产业孵化落地运营指导、乡村振兴社会化学习培训及活动策划等多项服务,迄今为止已为罗田苍葭冲荆楚家学第一村、松滋“麦酒原乡”新星村等近百个乡村提供了系列服务,获得政府与社会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