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作者 | 十年
微信号 | shinianyuppie10
我总是孤单的,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学生时代的人,总是喜欢成群结队,害怕自己落单,被孤立,显得不受欢迎,这是合乎情理的。
因为大学之前,我们作为个体也都生活在小的群体和所谓自己的“熟人社会”里。总需要用人陪,去驱逐一些表面和内在的孤单,
比如:做课间操下楼要有人陪,去小卖部卖绿豆沙冰要人陪,去找老师问问题也会要有人陪,甚至上厕所也要有人陪。
学生时代的我也不例外,比如小学的时候,不想放学一个人走路回家,所以总跟一个女生说:我们能不能一起走?大概这是我难得有些讨好型人格的体现,尽管有些时候她们不太愿意,以及内心不舒服,但是我仍然会和她们一起。
当然,也会有真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闺蜜,但是那样的日子就感觉十分短暂,比如一毕业,从初中到高中去,就又得要找伴。
高中后期,我已经放弃了在高中寻找什么朋友,因为我觉得没有意义,也不想费劲。所以我对高中几乎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任何留恋。
毕业让我感到解脱。
果然,大学是我的天堂,能让我孤独而不显得古怪的做自己。
我依旧独来独往,一个人吃饭,早起读英语,晚上泡图书馆,看历史,各类经典文学,商业财经。
我开始积累,沉淀,突出,绽放,变得耀眼。
我是疲惫而又快乐的,我变得无比的享受孤独,因为我发现高质量的独处,正在使我突飞猛进的成长。就像我很喜欢的那段话: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 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但少年,梦想你要亲自去实现, 世界你要亲自去看; 当你为未来努力踏踏实实付出的时候, 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 都将终在你生命里出现。
回过头看这段话,的确如此,那些我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逐渐在我生命里出现。被我亲眼所见。
当然,我这种表达欲极强的人,当然需要与人交流,需要思想的碰撞,所以我会通过互联网寻找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讨论,或者跟我信服以及敬佩的老师汇报自我成长和思考。
再后来,我的话太多,想表达的太多,我开始了写作。
因为,朋友大多是阶段性的,总会走会散,而写作,是我一生的朋友。
而且,我真实的感觉到,无论爱情,友情,人与人相处想要有高质量的感受和能够同频共振,都只会因为——吸引。而大学和高中截然不同,我成了半个社会人,能接触到的人的年龄,圈子类型变得多种多样。
我发现我只爱和年长的人交流,我结识了不少忘年交,甚至有跟我爸妈一样大的叔叔阿姨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同辈的朋友中,平均年龄也都比我大四五岁,同龄的朋友我大多是不爱交流的,总觉得对方不够深刻。
在我看来,朋友之间有精神上的交流,三观的认同,以及对于彼此的支持是更珍贵的,我并不太需要谁陪我吃喝玩乐,但我非常喜欢深度的交流。
我活到25岁,没有过买醉,狂欢开party之类的经历,听起来有些无趣,但我的确喜欢一个人呆着,看书写作,做饭做卫生都好,但不要让我加入一些让我感到空虚的热闹。
今天想了想原因,大概是自己太过于能干,偶尔也有些过于理性的通透和冷漠,加上独生子女天生自私,也缺乏奉献精神,有点难搞,更不愿意讨好他人。
拿旅行这个事情举例,能让我想要一起出游的朋友,很难同时满足——经济实力相当,想去的目的地相同,时间能够凑在一起,性别人数方便等条件。
毕业后,朋友们大多沦为社畜,为了讨生活,他们会失去一个我最为珍视的东西——自由。这个自由不仅仅包括经济财富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时间自由,地点自由。
我每次想去哪里的时候,我只要脑子一转就能排出几个人,看看有没有可能一起去,不过从未成功出行。后来我放弃了,我知道我是找不到伴的。
但是,我依然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只不过都是我一个人。
第一次,一个人完全独立出门应该是去云南昆明和大理,
从此之后,我从心里觉得我再也不需要依靠他人,也再也不用等待配合他人的时间,
原来我一个人,也可以安排的很好,吃得好住得好,性价比高,也没有人让我有什么情绪。也不需要照顾他人的感受,去一些不想去的景点,或者很累还要陪同伴一起去干嘛。
一个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几点就几点,路走错了,点菜踩雷了,也不会有任何人指责我,不需要承担任何心理负担,我也无需给任何人提供情绪价值,好一个自在。
至于拍照,社牛如我,张嘴让路人,或者工作人员帮个忙就行。也不用怕路人不耐烦,因为有无数的路人,这个技术不行,不耐烦,换一个就行。
大理,重庆,三亚,南京,我全部都是一人上路。
当然不否认,若有相处得来的朋友或者男朋友陪同,会有不一样的美妙体验,但是一个人能够搞定一切的感觉,也是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话说回来,一些女生,愿意和男朋友出去旅游,是因为男朋友通常都是作为付出更多的一方,搞定好流程,做好攻略,帮你拿东西背包拍照,或者大方买单,让自己纯纯获利,这样的事情谁不愿意呢?
但是风险也显而易见,若是在旅游途中吵架,生闷气,不管再好的景色也会大打折扣,毫无心情。甚至情感破裂,老死不相往来。
而若是跟朋友相处,大家的付出也要基本相当,总需要为了对方的需要,而有所让步,若不是非常好的朋友,在一些抉择和选择的时候,还非常容易因为意见不同而闹矛盾,埋下雷点。
说白了,友情也是价值交换,对我而言,对于旅游,既然我不准备占人经济上的便宜,也对对方的陪伴价值食之无味,那自然我不愿意迁就和奉献什么,也就宁愿一个人自在玩耍,在路途上遇见朋友,与充满新鲜感的朋友交流。
我向来都不是好相处的,也不是好人缘的,这我很清楚。因为我有锋芒,要强,又有自己的思想,性格也较为尖锐直接。
除非我很爱你,否则我不会对你很好或者讨好你。谁在我眼里都没什么大不了。
其次,长到这么大,我比较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要去哪里,
我不盲从不跟风,所以我孤独;
我很清醒通透,我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有自己的价值观排序,所以我孤独;
我不会因为大家都去哪里而去哪里,所以我孤独;
也不会因为,大家都不去哪里,我就不去了,或者一定要找一个伴,我才肯出发。所以,我肯定孤独。
例如是来美国,大部分都是有朋友同学一起来,才敢或者才愿意来,我尝试过询问身边人,但是身边人没有人去。
长辈也都问我,有没有伴一起去能有个照应。但很可惜,的确没有。就算是去美国,我也是一个人。
所以只能一个人好好照应自己。
我也是一个人一路摸索,询问,慢慢将一个个未知变成已知,才到达的。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害怕孤独,恐惧孤独而逃避孤独,他们需要那种热闹感,来麻痹自己空虚而没有方向的内心,或者需要维持自己人见人爱的社交面具。
但是,内心是否能够真正感到满足,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总之我是常与孤独为伴的,以及我已经觉得这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很喜欢鲁迅先生的那句话:牛羊成群结队,猛兽才会独行。
想去的地方,不能因为没有人陪伴同往,就一直等待。毕竟自己的路,终究只能靠自己走出来。
我总是孤独的,但我早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