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春节假期里也有朋友找我咨询“最新、最领先的服务器现在是什么参数了?”,如果现在有需求要大规模的采购服务器,在产品选型上要考虑哪些因素?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浅见,除价格因素外我大致总结了10点,分别从产品形态、领先性、兼容性、易用性、信创与否、产品成熟度、服务及时性、定制灵活性、扩展性以及增值服务方面,和大家展开聊聊。
一、服务器产品形态的选择
如果是采购通用类服务器,最主流的就是2U双路机型了,这里和大家简单科普一下,服务器从CPU的路数(就是几颗CPU)上可分为单路、双路、四路和八路,从服务器机型外观的不同又可分为机架式、塔式、多节点、刀片式、整机柜形态等。下图是IDC最新发布的截止至24年Q3的市场分析数据,可以看到最主流的产品类型是双路和机架式了,双路机架式服务器近年来出货量(台数)都超过了80%以上,机架式服务器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也细分为1U、2U、4U等,2U最主流,4U一半是存储型服务器和GPU型服务器、1U机型一般用于算力密度要求较高如私有云场景或者HPC的管理节点等,塔式服务器一般工作室或者实验室,多节点(HPC类超高计算密度场景)和整机柜服务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CSP类用户中)在常规市场上见到的不多。
二、产品的领先性的选择
目前服务器市场,从Intel平台维度在售的产品就有5、6代,这里的5、6代指的是从2017年发布的skylake到24年发布的至强6,都有对应的服务器在售,到底怎么选择呢?不同代的产品对应客户使用有何影响呢?
上图是我个人整理的目前市场上在售的Intel 至强CPU产品对比图(有不准确的欢迎大家指正),对服务器不熟悉的朋友往往只看中每台服务器的CPU(核心主频)、内存(容量)、硬盘(类型和数量)等,其实每一代的产品对应的升级是综合的,除了CPU的核心和主频外,还有对应的内存通道与频率、PCIe的数量和代数以及支持的高级特性(如CXL)等。下图是Intel官方针对Intel至强6两个系列的对比。
举个例子:一台至强6的双路服务器(CPU选择2颗6980P)总的物理核心数就高达256c,得益于处理器制程工艺和微架构的升级,性能差不多是一台顶配双路Sky-lake的十倍了,这就是新产品领先性的表现。当然价格上肯定是有提升的。
服务器新平台综合优势除了产品性能提升明显外,对应的生命周期也更长,对应客户后续的升级、质保、备件更换等更有保障。
三、产品的兼容性的考虑
1、系统平台层面:要从客户业务自身的角度看,比如操作系统类型和版本、是否有数据库和中间件等、是否需要满足云平台的适配如常见三朵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之前也经常见到招标要求在VMware的兼容性列表里。
2、产品部件层面:有些客户会有指定支持固件及数量,如GPU卡、网卡和硬盘等。
四、产品的易用性的考虑
尤其是大规模的采购项目中,服务器可管理性非常重要,是运维人员管好用好的关键,客户通常有自己的监控管理平台,要求采购的服务器产品必须在可维护性上满足统一纳管,比如在招标前进行产品POC,对BMC系统进行逐项测试,测试不通过的还需要进行功能定制开发。反之如果管理方面功能有缺陷也会导致投标“丢分”。下图是国内某大厂的服务器白皮书对管理功能的概述。
另外,对于非大规模的采购,尤其是小项目客户的品牌倾向性很强,从易用性的角度是因为客户之前用过,对某品牌的产品操作比较熟悉。
五、信创的考虑因素
信创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在以党政为首的2+8+N行业中,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指导文件,我们常见的行业如金融、党政、通信、电力等信创的份额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在服务器产品选型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信创与否,如果需要还需考虑信创的技术路线等(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几年前我们熟悉的信创名录就是从国家层面为了规范信创市场甄选成熟度性能领先的产品为信创替代提供指导。
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正式发布《安全可靠测评结果-2024年第1号》将有利于显著提高客户对信创(或国产化)产品的采购比例,也将成为用户选择信创产品(或国产化)的重要参考指标,相当于 “信创目录5期”。
与之前的“信创目录”不同,这次信创测评结果显示,清单产品以芯片和操作系统、数据为主,信创发展更聚集了,信创整机厂商的门槛更低了,更利于市场充分竞争,有利于信创产业生态的发展。
本文为上篇,下篇我们将围绕服务器产品采购选型的其他因素持续分享。
以下是广告,算力之光商城,提供主流算力设备方案的供需拉通(可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