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看点 | 玉溪市构建排污口监督管理闭环机制 助力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

民生   2024-12-18 10:30   云南  






为加强杞麓湖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推动入杞麓湖污染负荷有效削减,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杞麓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工作,着力构建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机制,助力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为切实推动杞麓湖入河(湖)排污口的排查、监测与溯源工作,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杞麓湖入河(湖)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整治工作范围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清晰划定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安排部署整治工作内容和进度。市、县两级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由玉溪市生态环境局统筹组织,通海县人民政府配合保障,通海县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具体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28人分成四个排查溯源工作组和一个采样监测组,统一开展业务培训,收集基础资料,以保障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执行有力、信息畅通。


坚持目标导向,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专班工作人员基于历史排污口和水质数据的分析,结合“查、测、溯”的技术规范,遵循“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采取“人工徙步、目测识别”的方式,对杞麓湖流域湖泊岸线及7条主要河道入河排污口开展全覆盖排查登记。排查过程中,系统核实历史入河排污口信息,补充登记新发现的排污口及其排污状况,及时修正错误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性。同时,按“边排查、边监测”原则,对问题入河排污口进行筛查和采样监测,深入了解其污染物类型、具体排放情况及影响范围。排查结束后,及时汇总整合每个排污口的基础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特征和污染物类型,形成数据库。期间,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精准识别排污口的位置和特征,及时获取排污信息并识别潜在污染风险。



精准划分排口类型,识别水环境污染风险

经过排查,专班工作人员确认了杞麓湖流域入河排污口,重点对杞麓湖岸线、红旗河、者湾河、白渔河、大新河、窑沟、万家大沟、中河排污口进行了初步溯源。根据玉溪市人民政府对杞麓湖保护区域功能区的划定,分别对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保护区排污口进行了分类登记。排口类型涵盖3大类12个小类,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业排口其他类型排口,其中农田退水排口占比最大,箱涵数量最多。排查期间,共抽取24个排口开展监测,水质检测显示流域内部分监测排污口特定指标异常或偏高,确定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尤其是农田退水口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流域内绿色发展区的水污染风险显著。


系统梳理问题,科学提出整治建议

排查工作坚持“一口一策、一抓到底”的原则,秉持“成绩归零”的心态、“问题清零”的干劲以及“追求卓越”的理念深入剖析,排查结果形成《杞麓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技术报告》。排查期间主要识别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集镇和农村的截污设施尚不完善,生活污水散排现象普遍;二是城郊结合部的河道成为污水聚集的热点区域,部分河段明显出现黑臭现象;三是农田退水口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四是河道上存在众多闸门,管理粗放;五是群众环保意识薄弱;六是杞麓湖流域绿色发展区水环境污染风险显著。为此,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分别研究提出制定整治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截污治污工作,补齐截污治污短板;二是强化汛期污染防治和湿地管护作;三是加强对城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四是封堵必要的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与雨洪排口;五是减少杞麓湖流域绿色发展区农业面源污染。



交办整治任务,强化责任落实

根据对本次排查录入的排污口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专班建立“一口一档”资料,形成了《杞麓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拟整治清单》,拟纳入整治的排污口涵盖了10种排口类型,以农田退水口和农村生活散排口居多。需整治的问题排口由玉溪市生态环境局移交通海县政府,由通海县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问题排口所在乡镇、村社进一步开展溯源调查工作,按照“一口一策”原则研究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整治责任主体和整治时限,形成切实可行的杞麓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确保整治工作高效务实,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

来源:玉溪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 | 宁 珏

审核 | 马冉奚

往期精彩回顾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江辉到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调研指导党建、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江辉深入普洱市督导帮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云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尾矿库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试点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