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吸引20个产业入驻,是“生态+艺术乡建”的典范,村集体收入达770万元!

民生   三农   2024-09-05 18:58   北京  

杭州黄湖镇·青山村,采用“乡村+治理+艺术+美学”的模式,成为全国“艺术乡建”的典型案例,未来乡村实验区的样板地,吸引了全国20余个艺术产业项目入驻,艺术乡建人才80余位,实现了集体收入达到77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89万元。

小探马考察了青山村2次,艺术、美学、干净、自然、舒适、生态好、热门打卡地……是他的标签,下面和小探马一起来看看这个曾经“污染严重”的村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艺术与美学”并存的共富村。

01

  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青山村位于杭州西北部,古镇黄湖的东北面,由原来的塔边、里三、东坞三个小村于2003年经村规模调整合并而成,区域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2662人,境内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79.9%。
青山村的改变源于2015年一个水源地保护项目

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毛竹加工业的发展,村民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造成龙坞水库氮磷超标等面源污染,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影响。
2014年,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选择水源地保护项目时关注到了青山村。

2015年,大自然保护协会在青山村项目的负责人张海江进驻村庄,开展水源治理工作。他发现要想改善水质,必须先从水库周围的土地开始。

张海江利用“善水基金”资助的33万元,与43位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承包下汇水处的500多亩毛竹林,进行集中管理。改变毛竹耕作施肥方式,彻底消除了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给山林时间和空间,静候大自然自我疗愈。
“善水基金”信托建立了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运行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自然好邻居”一个商业反哺公益的集农家乐和民宿为一体的运营平台,让村民参与到家乡发展。村民将餐饮住宿收入的5%--10%捐赠可持续的水源保护,在村内消费的访客都以这种形式为村内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自然好邻居”项目还提倡村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活和经营方式,不使用一次性制品、垃圾分类、文明公筷等,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截至2022年,平台商户已增至60余家。
仅用三年时间,青山村水质就从Ⅲ、Ⅳ类水质提升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自此,青山村也开启了更新之旅:从水源保护开始,逐渐走出一条以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度假和文创传统手工艺为支柱的乡村振兴道路。
呈月牙形的龙坞水库

目前,青山村相继获评浙江省未来乡村、浙江省美育示范村、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等荣誉。青山村案例先后入选2021年度国家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2年度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名单和2023年度杭州市第三批共同富裕试点。


02

  艺术乡建:产业、人才入村  

青山村采用政府与社会组织“众创共治”模式,围绕“国际设计村落”的定位,共建生态艺术村落,通过以下3种策略吸引人才和产业入驻,逐步打造艺术与生态结合的文旅产业。

1、“新村民+老村民”共建共创

张海江在扎根青山村后,与张雷团队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引导,帮助村民升级和销售农产品,村民参与其中的内生动力得到提升。在建筑师的参与下,青山村访客中心、青山村文化礼堂、生态大草坪公园等一批极具艺术感的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相继落成,让文艺行走在绿水青山间,成为访客的打卡热点。
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和产业入驻青山村,更有外国友人在这里定居。新老村民在这里共同生活,互相借鉴、学习。本地村民打开了国际视野,新村民更近距离接触了农耕及传统民俗,在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中找到创造的灵感。
青山“同心荟”举办了村内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协商会每月举行一次,参与人员包括新老村民、镇村领导和业主代表,会议会提前公开征集议题,任何人皆可申报,在协商会上大家会针对议题展开讨论,落实具体责任人去执行,共同建设未来乡村。
几年间,青山村吸引培育了以设计师、文化志愿者、建筑师、摄影师、手工艺匠人等为核心的艺术乡建人才80余位成为“新村民”,吸引回乡创业青年50多人。

2、“艺术+生态”赋能乡村

青山村通过艺术设计赋能,按照就地取材、物尽其用、有限干预的理念,形成了打造“传统之上的未来”的美学共识,村庄整体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相继引进融设计图书馆、西湖绸伞、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近30个艺术产业项目入驻,增加就业岗位近300个,形成以美学教育、非遗手工艺研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围绕“传统之上的未来”的艺术乡建思路,青山村建立了“青山民艺社”和“青山共富工坊”,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近三年年均增长超60%。

3、多重政策,留住人才

余杭区与黄湖镇制定出台未来乡村人才评定政策、搭建人才贡献度评价体系,对符合村庄发展、经评审入驻的创新项目给予房租补贴、活动补助、社保返还等优惠政策,从而为新村民提供服务保障,留住突出贡献人才。
此外,政府积极实施公共交通、村庄路网、生态步道、电力上改下、5G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访客中心、足球场、生态公园、青山崝登山健身步道等公共配套项目,从而满足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03

  多业态赋能  

青山村现在有很多业态,从水源保护开始陆陆续续入住进来,利用自身所长在村里建设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和组织,有设计室、图书馆、手工艺、自然学校、咖啡吧、酒吧等等,各种手工艺人、插画师、摄影师、建筑师、音乐家等等他们的工作坊散布在青山村的角落。

满足了游客更多元的需求,为千万工程学习,提供了不一样的考察内容。

1、融设计图书馆

由半损半废的东坞礼堂改造而成,全国第一座传统材料图书馆,非营利组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分类方式,建立中国传统材料的数据库和分类体系。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完成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手工艺普查,每年接待数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独立设计师、环保主义者,吸引了30余位国内外设计师常驻青山村。
△改造以前
改造以后“修旧如旧”

2、青山自然学校

废弃村小学重建成包含夯土建筑和花园的组织,2019年开学,学校在此开展自然教育体验活动以及多样的社区活动,实践用商业模式推动公益可持续发展。

比如,开展生态公益宣教,倡议村民遵守水资源保护、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环境公约,引导村民践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3、青山青年社•里三畔

位于青山村红心大礼堂旁,原为村里的幼儿园,在其旧址进行改造成了全新的共同居住、共同办公的社区空间,以居住、办公和创业空间为主,提供个人长住、短期旅舍、共享厨房的复合式产品。
4、青山青年社龙坞里

将已经废置数年的龙坞泉水厂改造成为青山青年社——容纳住宿、办公、展览、商店等功能,为到青山村进行短期休假式办公、驻村创业,度假的人们提供一处共享居住&共享办公(Co-Living& Co-Working)的建筑。
还有大草坪露营、蛙之助(青蛙主题小花园)、青山生态绿地等业态,共同打造艺术乡村。


  案例总结  

青山村为全国村子提供了作为未来乡村实验区样板,他的发展是“因城(杭州大市场)而兴”“因人(新村民)而强”、“因治(开放的治理体系)而久”,很多经验值得大家深度参考。
9月19-22日,庄主帮杭州千万工程经验考察团,将会考察永安村、横一村、颐居小镇、石舍村、青山村、大竹园村、横溪坞村、龙门秘境等村域和项目,涵盖乡村运营、强村公司、艺术乡建、共享田园、露营业态、研学业态、民宿集群、未来乡村不同主题和业态,报名咨询杨老师18910559309(同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课程详情

— 庄主帮学习社群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我们的青山村”

庄主帮
2015年创办的农教旅融合学习社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