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学校以区域重点课题的方式推进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跨学科实践、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特色课程实施、德育课程化、德育评价、优势学科小班化教学、教学质量提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近日,在海曙区“内涵提升”专题研讨会上,浙江省中小学教材评估研究基地、宁波大学基础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郑东辉对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学校办学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海曙区启动为期三年的初中学校内涵提升项目,共有海曙外国语学校、海曙区储能学校两个校区、宁波市东恩中学、海曙区田莘耕中学、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古林镇中心初级中学等9所头部学校参与,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朱伟强等三位专家作为项目“导师团”。此次的“内涵提升”专题研讨会就是项目的举措之一。
“希望借助教育专家的智慧,系统梳理学校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校长办学水平,打造名特优师资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海曙区教育局督导科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行动实施成效,区教育局还安排基教科、督导科、教研室负责人作为项目联络人,负责参与现场指导、督促推进情况、监督实施效果。
9月,9所项目学校已经分组完成第一轮“内涵提升”专题研讨会,各学校负责人与“导师团”共同研讨学校文化理念的再梳理与新架构,并基于第三方评估建议,提出年度对策与议题展望。
第一组的研讨会参加的有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海曙区田莘耕中学和宁波市东恩中学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胡苗坤、“导师团”的郑东辉主任等在听取学校的汇报后,对学校的探索议题提出建议,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可以聚焦“九年一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海曙区田莘耕中学聚焦“素养导向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宁波市东恩中学聚焦“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科实践与治理”,郑东辉主任提出,头部学校要承担好头部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解决发展性难题,为区域教育提供示范和引领。
“导师团”还来到二组的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等学校,学校校级班子和德育工作负责人、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了学校办学文化理念、教育教学实践和德育成果,“导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整合指导,还对学校分层德育实践成果进行了提炼,通过导师的提纲挈领,我们对自身的办学文化、理念、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让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宁波市第十五中学校长干学展说。
三组的“内涵提升”专题研讨会则有海曙区储能学校新芝、丽园两校区和海曙外国语学校的校级班子参加,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学校使命等学校文化框架做梳理汇报,朱伟强教授等专家分别作指导和点评。“各校在梳理文化框架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办学理念、办学愿景等文化框架内各项目的含义,要对文化框架中的各项目精确表述,各项目表述要做到各归其位。”朱伟强教授点评到,文化框架梳理对各校的课程方案编制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因此,理论性一定要准确把握,正确表达。
上周,朱伟强教授围绕学校课程建设专门为三所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对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版)》的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等五个板块逐一做了解读,他还借助SWOT分析法,以海曙外国语学校课程方案为例,对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办法展开了解读,对学校在具体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期望通过初中学校内涵提升项目,在教育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各初中学校的实践和创新基础上,通过三年合作研究,各初中学校都能建立独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并基于学校文化理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相应成果,或者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与案例。”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END
来源 | 海曙区教育局
编辑 | 斯陈杨
责编 |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