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4年11月8日
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
“没有什么比你内心的信念更加真切,没有什么比你内心的力量更加坚忍。像水滴击穿岩石,像火焰照亮星空。”
一年365天
你记录着
天铁的奋进
天铁的欢笑
你“钉在”现场
站着 蹲着 趴着
……
只为搜集到第一手资料
抓拍到
一张照片 一段视频
你一直在路上
你一直在打磨每一处细节
光荣与梦想
责任与使命
让你们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光
你记录了很多
关于你的记录却很少
今天
祝你们节日快乐
也记录下你们的心声!
中国记者节
刚参加工作时从事过几年宣传工作,今年6月份我回归到宣传队伍中来,能再次成为天铁改革发展前行的见证者、记录者、宣传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始终心怀感恩,并为之全力以赴。
这半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宣传工作与之前相比更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中心工作,挖掘新闻素材、提炼新闻亮点、策划宣传方案、创新宣传方式……,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手中的笔头、镜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记录公司日新月异的变化,讲述身边每位奋斗者的故事,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司法重整以来,天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企业宣传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员”“传播者”的作用,坚持与企业发展同步,不断提升业务本领和新闻素养,修炼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四力”功夫,努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要全面展现企业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传导变化,凝聚共识,为企业的改革发展鸣锣开道、加油鼓劲,内鼓士气、外树形象,助推天铁这支“航母舰队”行稳致远、战无不胜。
中国记者节
在记者节回首过往,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有责任与热爱,也有辛苦与甘甜。
在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是我创作的背景音,我捕捉工人们专注作业的神情,记录技术革新的点滴,展现生产线上的热情与汗水。在职工食堂,我寻找那些温暖的画面,从新菜品的推出到温馨氛围的营造,这里充满了家的味道,传递着单位对职工的关怀。在绿化现场,我聚焦园丁们的辛勤劳作,花草树木在他们呵护下茁壮成长,为厂区增添生机,每一片新绿都让人心生欢喜。
然而,素材挖掘是辛苦的。从千篇一律的生产流程中发现创新亮点,得花费大量时间与职工交流;看似平常的打饭就餐,要找到独特角度报道却很难;绿化工作,花草树木的日常维护易被忽视,挖掘其中价值如同沙里淘金。寻找这些素材,如同在荆棘中开辟道路。而且,新闻具有时效性,新闻线索从不等人,无论何时,只要有消息,就得加班加点,紧张地采访、写稿。
但文化传播的甜能驱散一切的苦。当一篇篇报道呈现于公司公众号、企业微信或者外刊时,展现出车间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奋进,是甜;当食堂文化通过报道深入人心,成为凝聚职工的纽带,是甜;当绿化之美和园丁的辛勤在字里行间流淌,让单位充满生机,更是甜。这份甜,让我甘之如饴,为宣传工作奉献力量。
中国记者节
作为一名基层“土记者”,我始终记着自己的责任,足迹踏遍厂里各个区域,采访、记录、报道重点工程、重点事件,用镜头见证厂区变化、企业发展,用文字讲述身边职工辛苦劳作的故事、歌颂他们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有时为了赶写一篇稿件,会不自觉地加班延点,苦思冥想,不仅仅是因为使命,也是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
多年来,记不清自己撰写了多少篇新闻稿件,除了公司公众号、企业微信等内部媒体刊登外,多篇稿件在班组天地杂志、天津工人报上发表。每当看到自己用心写出的文字变成铅字,也是件快乐的事。
只要工作需要,我就会继续做一名追光的使者,积极传递正能量。
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祝各位同行们节日快乐!
中国记者节
2014年来到动力厂宣传岗位,转眼间,已经整整十年时间。从刚开始的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到现在能够快速抓住新闻重点,熟练谋篇布局,我在记者路上已经从青涩逐渐变得成熟。
但是,我也渐渐明白,想成为一名好记者是很难的,记者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岗位。必须要常学习、多交流,勤思考、多实践。新闻报道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发现线索是基,事实是本,价值是魂,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企业的宣传岗位是为企业发展的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做企业发展的记录者,更要做推动者。公司每月评出的“十佳好新闻”,为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标杆和导向,便于宣传工作者们更好地营造出企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做记者也是幸福的。日常我们能接触到优秀的同事的机会很多,在生产现场挖掘到的每个亮点,捕捉到的好故事,用心采写成好新闻,总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激励自己能创作出更多优质内容。
中国记者节
寒来暑往,从事宣传工作已十多年。这是个充满挑战的职业。
企业的新闻往往与生产运营节奏紧密相连。一旦有新闻线索,宣传工作者就像听到冲锋号角,立刻奔赴现场。现场的机器轰鸣、职工忙碌的身影,是我们的素材源泉;大脑不停地思考,双眼敏锐地捕捉,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企业的重点工作,职工的敬业故事,闪光点不容错过。以笔为号,挥纸当旗,引导正确的舆论,让榜样发挥力量,凝聚起千千万万个职工与企业同生共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坚守。
然而,我们的付出也非一帆风顺,也会遭遇嘲讽和不理解。
“天天坐办公室多舒服……”职工们看似可爱的玩笑话,却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心头,我们只能无奈苦笑。
采写新闻的苦与累,像一道道深深的刻痕印在记忆里。酷暑时节,骄阳似火,一线采访,汗透衣衫;寒冬腊月,冷风刺骨,寻找素材,四处奔波。为拍摄到理想画面,爬高走低日行万步,只为一个能打动人心的镜头。为了赶稿,日夜颠倒,久坐不动,腰酸腿疼,不敢懈怠。遇到突发情况,风风火火赶来加班也是常事。这些,哪一点像别人眼中的“舒服”呢?
但是,苦涩没有磨灭热情。当我们采写的主人公真诚地夸赞“写得真好”的时候,当我们的稿子得到领导点赞和鼓励的时候,当我们现场采写看到兄弟姐妹们一身油污、满头热汗,却满含热情笑脸的时候,当我们的报道如号角吹响,凝聚起团结、磅礴、奋斗、昂扬力量的时候,所有曾经遭受的不理解瞬间化为乌有,转而成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再次背上相机,拿上笔本,义无反顾冲向一线,奔赴那个充满故事的“战场”。因为那里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挖掘、鼓舞、激励的兄弟姐妹,一起燃烧斗志!
我深深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所承载的使命多么重大。我们必须把这些温暖和正能量传递出去,肩负起让更多人了解企业精神、企业发展和前景的重任,这是一名记者的坚守与热爱,更是这个职业永不褪色的底色!
中国记者节
五年前,企业司法重整时,我怀着激动、好奇、崇敬的心情加入了宣传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宣传通讯员。
真正进入角色后,才明白,这份常人眼中“风光无限”的岗位,背后承载了太多太多。
新闻采写中,如何把职工们的奋斗精气神多方面、各角度展现出来,如何把稿件写得生动还能体现企业管理,如何摆脱枯燥乏味以及陈词滥调,都是通讯员要考虑的。
每次写一篇稿件,我常常会采访3人以上甚至十多个人,因为从不同的受访者口中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具体的描述,更立体地将人和事展现出来。
前期采访仅是准备工作的其中一小部分,写才是让人“抓耳挠腮”之所在。什么样的标题既能表达中心思想,还能够引人注意,让稿子写出价值的同时“不跑空”?文中运用什么样的结构以及逻辑顺序能够更加起到递进和升华?点题段落应该展现集团、公司以及厂领导的什么样的管理思路或者职工们的内在精神?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以上内容,那么稿件是万万写不好的。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写的困难,拍摄也不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广泛,快捷、方便的消息更易被大家接受。图片和视频则具备了这些特点。
图片的拍摄和编辑需要学习摄影技巧,需要通讯员有更多的发现新闻和审美的眼光,比如构图比例、特写镜头等,我常常利用“碎片”时间,翻阅各种公众号以及报纸或者网站,时刻滋养新闻思想和培养美感。
视频的编辑相对就更难了,拍摄镜头的持续跟踪和积累只是一部分,背景音乐选择和整体编辑,耗费的时间会更多。
我就有一个视频因为背景音乐而足足耗费了两个整天时间的经历。很多背景音乐很动听,但不一定符合视频主题,为了选择更好或者最好,只能是漫游在“背景音乐”海洋里,广泛地听,时刻注意把需要的音乐收藏起来,便于每次编辑使用。
做一名宣传通讯员纵然辛苦,但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时,都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做,就要做好,作为一名宣传通讯员,我在痛并快乐着。
中国记者节
2003年,伊拉克爆发战争,正在读初中的我,第一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残酷的战争,而比战争更让我震撼的是,当时有一位记者就站在最前线,他拿着话筒,头上还有轰鸣的战斗机声音,身后是一片狼藉的战场。
正是那一幕,让小小的我,悄悄地在心里种下了一个记者梦。我也想像他一样,有一天能够用声音和文字向大众传递新闻真相。于是,2009年,高考完报志愿,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新闻学。
2013年,大学毕业,我回到天铁热轧厂,从事新闻宣传岗位,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我的记者梦。
这十多年,我始终站在基层新闻宣传的第一线,无数次站在1750轧线上,看着火红的板坯穿过粗轧、精轧机,经过层冷、卷取工序,最终成为板卷,那一刻,满心激动和喜悦;手中的笔,曾真实地记录着1750轧线的巨大蜕变,从日产10000吨的艰难,到如今能够轻松完成日产15000吨的从容,而各项指标也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和进步;我爬到过热轧厂最高的除尘点位,亲眼看着检修人员熟练的更换布袋除尘,更换完成后,他们满脸灰尘却笑的如此开心,这样的敬业,让我为之动容;我钻过地下液压站,在错落有致的管道前,听检修人员跟我如数家珍的介绍,这样的专业,让我敬佩;我见过凌晨2点,为了赶检修进度,加热炉内顶着困意依然坚持清理氧化铁皮的职工,这样的付出,让我心生敬畏。
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幸福大概来源于,每一次,都能第一时间记录企业的成长和变化,能够与职工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心声,在这样的氛围中,太多太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今天是中国记者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跟所有的同行们说声,“节日快乐,辛苦了!也希望我们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秉持初心,用手中的镜头和笔,真实客观的记录好企业的变化和成长,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无愧于公司和干部职工对我们的信任。”
中国记者节
2021年,因工作需要开始从事记者工作,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我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提升自己作为记者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稿件的真实性,在一次跟随设备工程部特种设备联查组深入电缆沟进行电缆沟巡查的过程中,穿着过膝盖的绝缘靴与检查组成员一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电缆沟深处靠着手电筒、手机灯的微光下,听着脚下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摸索着前行,脚下积水越走越深,心里的恐惧感就越来越强,走到深处积水已经快没过过膝绝缘靴了,想着电缆沟里会不会有蛇、鼠之类可怕的活物出现,内心恐慌有些压制不住。
但是内心深处另一个声音战胜了我的恐惧,“我是一名天铁记者,要想做好一名合格的企业记者就必须战胜自己胆怯的性格,必须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真实的素材,不论现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职工能去的地方我也能去,职工去不了的地方我也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就这样,继续紧跟检查组成员的步伐,默默记录着他们对工作的严谨,记录着他们高效的工作方式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这一路走来,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美好的瞬间,让所有的美好传递给公司的每一名职工,让大家能够因为一篇真实有效的现场报道稿件而感动并引起共鸣,能够让大家振作起来不惧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并肩作战勇往直前。
遇到偏见与不解,由最初满满的委屈转化为更强的动力:“提升写作能力,用事实说话,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新闻稿件去感染大家。”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有义务与责任用心里的光、眼里的光,去发现并记录工作与生活中的美好,影响感染更多的人,给大家以力量,这是作为一名企业记者的最终使命与责任。
中国记者节
从事宣传工作满打满算已有10年,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历程。10年来,我穿梭于各个生产车间,奔赴一线现场。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是一场独特的考验与机遇,从设备抢修、技术攻关、人员培训、人物专访等等,我用镜头和笔记录着职工们立足岗位实干的缩影。我目睹职工们在狭小的空间里争分夺秒的抢修设备,或跪或爬,汗水滴落,满面灰尘,全神贯注,那是职工们最闪耀的时刻。也深入车间班组,倾听职工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是家长里短又或是工作牢骚,把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呈现给大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都努力坚守事实的底线,去宣传每位职工的事迹。我也意识到敏锐的洞察力至关重要,它能让我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随着时间的积累我的采访技巧也在不断磨砺中成熟,懂得如何跟职工接地气的沟通,让他们能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10年走来,我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一名相对成熟的宣传工作者。每一篇报道都是我成长的印记,每一次采访都是与工作深入对话的机会,今后,我会继续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笔与相机,记录更多职工的精彩瞬间。
编辑丨王冰
出品丨天铁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