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这样躺下来放松能得乐大自在,可得法身普贤之位

文摘   2024-11-26 00:01   北京  

“身调如前眼不动,气由口鼻三徐放,自然解脱境中松,心要不执自性行。”当你身体气脉调和好了,眼睛注于空境界,像达摩祖师一样,瞪起两眼,不要用力,停住在那里,根本没有看;眼不动,念头也不动,如果眼睛还有注视力在看,那就不对了。这时嘴巴要微微张开,气微微放掉,完全放松把你身体的气放空了,但是要慢慢的这又另是一个法子了。这样一吸一放之间,气自然放完了,空了,眼睛也瞪开了,心念空了,自然的解脱,一下就没有念头了。
在解脱的境界里,身心一切放松了,也无妄念,也无执着,管他有啊,没有啊,气啊,感觉啊,都要放松,不执着,在自性境界中,自然而行。不过,也不要老是用这个法子修,不能老是抓着鸡毛当令箭,不晓得调整是不行的。修行到底是靠智慧,所以你们有什么资格专修呢?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何时该修空,何时该修有,你有择法眼的智慧能力吗?怎么能去专修去闭关呢?所以法门不是呆板的,要晓得调整,调整好了,就在这个境界上,马上躺下来可以睡了。
下面讲摊尸法:
“其后仰卧伸手足,厉声念哈心注空,无散、离、合、顿然住,气心自解住乐境,无障显现无量德。”仰卧手足四肢散开大大的,并大声地念“哈”,大声地叹气,然后心注于空,这时不散乱,离戏论,不空也不有,合于法尔自然的境界。这时不是渐修,是顿断妄念,等于我们打七,香板拍下来,妄念顿断,这时候气与心自然解脱,而且生起无比的乐境。不痛不苦不烦不忧就是乐,还贪什么乐?若另有个乐,就给你乐死了。可是人生一天到晚都是不满足,偶然有一个境界蛮快乐的,自己却烦恼起来了。为什么烦恼?这境界好是好,就是不乐,愚痴众生,颠倒莫甚于此者。这个时候,如果身心一摆脱,一松开,身体都不要了,随一念之间,无量功德,无障碍显现无量功德,自然就是解脱了。既然无障碍、无病、无痛、无恼,很平安地过一天,不是已经很解脱了吗?又要去找个什么解脱,找个什么快乐呢?
*****
“身坐如毗卢遮那七法,气由口鼻三孔极徐而放出,心无念刹那而松懈者。”这时候的工夫方法呢?慢慢地放气,一上座,一切弄好了,刚一坐,就这一刹那心无念。但是再等一下就不清净了,因为凡夫习气来了,又去抓一个道,抓一个空,抓一个境界,又完了。你要永远保持刚刚上座那一刹那就对了。孟子也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气有定数,是时气系于中脉中。”当然这时气是有一定的数,要均匀,笨方法是计数,最好是不管;气这时自然松了,让它自然,则气自然在中脉中往来。虽然还有生灭法,没有达到不生不灭,但能让它自然,如此慢慢练习,做到此心于任何地方、任何境界,都可以随时达到无念,无念不是昏沉。
“心于何处皆得无念时,为使气心本净任运故,伸手足仰身而卧,目视空中,厉声念‘哈’三声,气外住。”因得到无念,即仰卧,念“哈”三声,不吸进来,停止了呼吸。你内在的“能”在里头动,当然不吸进来,同时也不呼出去,道理就是达摩祖师所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心住于本境,刹那顷遂现出于何处皆无分别执着之智慧,法尔尽者之密意,是名为顿成大圆满金刚界之坛城,得到法身普贤位也。”这时用“外息诸缘,内心无喘”这个方法,气调好以后,一躺下,心住于空,然后身也不管。本来就无分别,也无执着,你自性的智慧自然呈现,就懂得这个原来是无量、无边、无尽的自性功能的密意,这时候最容易体会见性的道理,这个是顿悟入道的法门,可得法身普贤之位。此时不谈报身,报身是气脉内在的问题,而此时这个是法身境界,你见到的是普贤境界。这是讲炼气的道理,由炼气可以化神。
*****
“任运仰卧气心徐,一切无念皆不执,自性离戏境中住,无障大乐菩提成。”躺下来,摊尸法,枕头都不要,任运仰卧,死人一样躺着,气也不管,念头也不管,慢慢地……一切念头都不执着,自然住在自性的离戏境界当中,无障无碍,大乐的菩提成了。这是讲修身的部分,乐的境界。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东方出版社)
******
赞赏 
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从南怀瑾老师的文章中汲取精华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