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经常有这种心理等于慢性自杀,生命白白消耗

文摘   其他   2024-11-22 00:01   北京  


这是形容心理状况,普通一个人,不懂神气相交的道理,所以睡醒后,一接触到外界的环境“为构”,就整天用心思,勾心斗角。“日以心斗”,一天到晚,自己的心里在斗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斗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形容得很妙,形容人都在欺骗自己。“缦者”,好像把东西密封起来,外表涂上油漆,自己欺骗自己。自己坐在那里越想越得意,我准备今天到股票市场,买它一千块钱,三天以后涨成三万,自己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窖者”,赚了钱怎么办?唉呀!放在银行靠不住,还是放在某一个公司,四分利息。嘿!靠不住,还是放在保险柜……心中不停地在打主意。“密者”,有时候自己想得笑一笑,你问他笑什么?嗳……没有什么,他在那里保密。缦、窖、密者,庄子一句话“日以心斗”,自己在那里捣鬼,心里闹斗争。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人生一天到晚有一个恐惧、害怕的境界。佛学上也用过“恐怖”这个名词,《心经》上面提的就是这个东西。一个人活着每天在恐怖中,恐怖自己钱掉了,恐怖自己生病了,恐怖自己没有事情做,恐怖没饭吃了,一天到晚伤脑筋。庄子这么一形容,活着没有一天是痛快的。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开始一念之间一动的时候,像手指按开关一样。这个机关,在某一个小问题上稍稍一动,就引起了大烦恼,接着就变成了一大堆的是非利害如果开关不向外呢?“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留在里头的如“诅盟”,自己在那里捣鬼,心里自己在骂架、打架、打官司。

“守胜之谓也”,守胜是个什么呢?道家解释为“厌胜”。譬如今天运气不好,到民权东路恩主公关帝庙去,买两根香蕉几根香几个馒头,去拜拜,也属于厌胜。或者叫人画一道符放在家里,或者去哪个地方点个灯呀!乡下庙子里很多。乡下人到成都路那个城隍庙,经常搞这个事,包一包香灰回去,那都叫厌胜。厌胜的道理是要求把坏的一面去掉,一天到晚总想人生得到真正的胜利,想达到成功的目的。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人的一生就在这个心理状况中过日子,好可怜啊!不晓得这种情况都是自杀的玩意,促成自己早死,像秋天冬天一样,万物凋零得很快。我们的生命本来是很长的,为什么凋谢得像秋天的落叶那么快?像冬天一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因为自己内斗而造成的生命消耗。等到生命消耗得差不多时,人也老了。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消耗掉的,及失去的东西,不可能再恢复。“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魂魄精神都没有了,所以对这个世界万事都很讨厌,灰心到了极点,嘴巴也封起来了,问他什么都懒得回答,摇摇头,没有兴趣了。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快要死的那个心,一点阳气都没有。这一段,庄子形容人如何消耗自己的神与气,到达了那可怜的境界。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

以瓦抠者巧”,抠是什么东西呢?汉唐叫射覆,射覆是猜谜。用一个碗盖住东西,就是现在的掷骰子,古代叫抠。另有一种投壶,古代是拿标枪,一边喝酒猜拳娱乐,一边看一个目标,像箭一样射出去。瓦抠是什么?像小孩子办家家酒,赌输赢,拿瓦片泥巴来赌,这就是巧了。


钩抠者惮”,进一步是钩,汉朝用的这些钩,等于现在挂钩子一样,银子做的,拿比较价值高一点的来赌,因为赌起来输赢影响较大,所以心中不安,输了就不得了。


以黄金抠者惛”,拿黄金来赌就“惛”,就更害怕了,输了统统没有了。


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虽然是三种赌法,但是“巧一也”,赌钱的巧妙是一样的。“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心里头害怕,原因就是怕自己赌钱的本事没有,看对方押的宝太重了,赔起来就不得了,那个情况影响了心理,所以害怕。


凡重外者拱内。”因此孔子下了结论“凡重外者拱内”,对外界的环境太重视时,心里就虚了,因为被外在影响了。人处理事物也一样,太重视环境,自己就受影响。比如,有个人进到我们这里,看见全堂坐满了,被这个场面吓住了;有些人不在乎这个场面,哪里都可以坐,很自然。所以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的人成不了大事,成不了大器。


常有国外的青年同学夜里打长途电话给我,问婚姻的事,考虑东考虑西。我电话里骂他一顿,我说你这个孩子,平常跟我那么久,人生就是赌,婚姻也是赌,赢输谁有把握!所以孔子也讲到,谁有把握啊!把握就是孔子说的“巧一也”,巧是智慧,智慧是同样的。你赌泥巴的时候很轻松,没有负担,智慧就高了;心里一有负担啊,智慧就低了。心理负担是怎么来的?受外界的影响来的。他说你忘记了一切外界的影响,你就是大丈夫,可以顶天立地了。

《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他问孔子怎样才够得上做为一个君子。孔子道:“不忧不惧”。我们听了这四个字,回想一下自己,常住在忧烦中,没有一样不担心的,我们怕自己生活过不好、怕工作没有了,大而言之,忧烦时代怎么变?小而言之,自己的孩子怎么样?一切都在忧中,一切也都在怕中。透过了“不忧不惧”这四个字的反面,就了解了人生,始终在忧愁恐惧中度过,能修养到无忧无惧,那真是了不起的修养,也就是“克己复礼”的功夫之一。

司马牛一听,觉得这个道理很简单。他说,只要没有忧愁,也没有恐惧,这就是君子?孔子知道他弄错了,告诉他不忧不惧是不容易的,要随时反省自己,内心没有欠缺的地方,没有遗憾的地方,心里非常安详,等于俗话说的:“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鬼不惊。”内心光明磊落,没有什么可怕的,有如大光明的境界,那时一片清净、祥和。孔子所讲的不忧不惧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普通的不忧不惧。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

我们的意识所产生的思想形态,在我们心中脑里,随时都有矛盾乱流,形成业力。任何一个人,随时在心中脑里,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随时自己和自己在争讼、打官司。除了能“自净其意”以外,“自讼”是随生命并存,永无停止的。所以道家的庄子,也形容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叫做“心兵”,就是说平常的人们,意识心中,随时都在内战,心理上起了争斗的现象,心里在用兵,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这种矛盾之中。

如果心兵不动,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人们假如能够学养到自净其意,不生妄念,心兵永息,更不自讼了,那才真是“知本”。《书经》里两句话:“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这个“狂”同一般人所认为的狂不同。照佛家和道家的解释,普通一般的“凡夫”就是狂。如果平凡的人,能把念头克伏下去,就是圣人的境界。换过来,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思想、感情、观念,就变成普通人。这是《书经》的文化,比孔子还早,是我国上古老祖宗的文化,孔子继承传统文化,就是这里来的。“克念作圣”这个“克”字,我们可以了解了,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

佛经有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欲望一旦黏染住了,越来越严重,道业就难成。所以修道做工夫,心里头有干戈之相,天理人欲之争;只有人欲平了,那个所谓天理,道的境界才能出现。自己心中对自己不再斗争,在佛家讲是妄念平息。儒家孔孟之道是“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妄念杂想平静净化了,就达到道的境界。
当年我上峨眉山闭关,我写封信给我的朋友,我说禁语,准备三年不说话。结果,我那个朋友回我一封信,那才妙呢!他说恭喜恭喜!希望你能做到“心声”都不响了。自己内心都不说话了。嘿!这就是禅宗的棒子,他写这一封信就打我一棒。嘴巴不说话容易,自己心里还在那里说话。自己还找两三个人说话。有时自己还跟自己谈起恋爱来呢!自己想着自己,另外还想个对象,两个人怎么谈,又想到对方怎么笑。“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啊!这是佛经上的话,怎么样去体会“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呢?我现在把我那个朋友送我的棒子再送给你。若做到“心声”都宁静了,那就差不多了,有点希望了。
《原本大学微言》《论语别裁》《我说参同契》《习禅录影》
******
赞赏 
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从南怀瑾老师的文章中汲取精华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