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市级主流媒体深入杭州各区、县(市)进行大调研、深访谈、聚众智、全记录,探究助残共富的杭州样本,以纸笔记录、用镜头定格,捕捉杭州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奋斗与收获。
今天,一起来看浙江日报系列报道:《临安区:“助残共富基地”,展示“残艺”,直帮“残困”》。
临安,高虹镇龙门秘境石门村“助残共富基地”,暖暖的灯光打在残疾人用藤条编织的精美挎包、藤篮、收纳筐上,吸引了游人的目光。来自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幸福里残疾人之家的余女士说,她和几个手艺比较好的同事用藤条编织包包,通过残疾人之家、共富集市销售,现在已有了新平台,在这里“助残共富基地”展示销售。她今年藤包编织已经收入五六千元。
在临安,龙门秘境作为乡村运营的先范,也成为“助残共富基地”的先行者。这一创举背后,是临安区苔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龙门秘境运营团队的深度合作,为残疾人开辟了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新道路。
苔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王颖告诉笔者,选择龙门秘境并非偶然。经过临安区残联与苔花的全面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龙门秘境凭借其每年40余万的游客量脱颖而出。作为临安乡村运营的成功范例,这里的客流量能够为残疾人手工产品提供广阔的销售空间,有效带动残疾人的收入。
龙门秘境对“天目助残 共融共富”助力残疾人共同富裕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免费安排助残共富基地的作品展示。“景区原本就有展示和销售当地特色产品的业务,融入残疾人手工品不仅能丰富产品种类,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这些手工品饱含着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梦想,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是整个社会的义务。”其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为方便游客了解残疾人产品,该景区还特别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合作短短两个月,已经成功售出藤编篮、藤包等产品 12 件,为残疾人创作者带来了1500余元的收入。虽然金额有限,但每一笔销售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注入了强大动力。
龙门秘境的助残实践,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他们认可与尊重,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目前,这样的“助残共富基地”在临安四处开花 。今年临安区完成人民广场、博物馆等临安地标性地点8个助残共富基地的点位建设,进一步拓宽残疾人产品销售渠道,打开残疾人产品销售市场,解决残疾人产品市场销售难问题,增加残疾人收入,带动残疾人共同富裕。
怎么想起创建“助残共富基地”呢?
据悉,临安区残联在走访调查发现,临安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残障人士手工艺人及残障人士农副产品创业者,且临安区各个残疾人之家都基本拥有各自的手工艺品,也具备一定的生产制作能力。这些手工作品和农副产品都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产品分散、销售渠道窄、宣传力度小等原因,难以将产品转化为商品进行市场化销售;同时在走访中也了解到残障人士对于提升职业技能、丰富产品的需求,表达了他们想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增收的愿望。
临安区残联通过策划多元化探访服务,将残联、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不同主体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的协同效应,在临安创新推出“助残共富基地”。预计第一年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不少于20万元,惠及残障人士100余人;第二年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不少于45万元,惠及残障人士200余人;第三年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不少于55万元,惠及残障人士300余人。三年总目标预计建立不少于100个共富站点,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不少于120万元,惠及残障人士不少于600余人。
进一步调查了解,“助残共富基地”由临安区残联指导监督,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通过设立共富基地、打造共富工坊、搭建数字化平台、开展手工艺技能培训、整合社会各界爱心单位等方式,拓宽残疾人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残疾人技能,增加残疾人收入。
事实上,助残共富基地,只是2024年临安助残共富的一个直接、有效的举措之一。
2024年,临安区残联着力提升残疾人自主就业能力。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1场,培训1000余名残疾人。结合残联主题活动开展现场招聘会,新增残疾人就业109人,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和应届残疾人大学生100%就业。开展按比例就业政策宣传,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按比例就业补贴和集中就业企业超比例奖励扶持政策。
同时,高质量完成省残疾人“就业精准帮扶”试点工作,对6000余名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上门走访调研,做好一人一档信息录入。目前,就业精准帮扶平台下派任务总数4165条,已办结4125条,办结率达99.03%。完成基础信息核实916人次,未就业情况分析1555条,就业分类1112条。通过就业精准帮扶系统,摸清全区残疾人就业底数,精准、动态掌握残疾人就业数据。牵线搭桥,精准帮助残疾人找到岗位。企业有安置残疾人的意愿,残疾人有找工作的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通畅,企业“招不到人”,残疾人“找不到岗”的问题时有发生。临安区残联通过访企拓岗,帮助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在就业精准帮扶系统上发布招聘信息,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可本人或通过残联专职委员在平台发布就业需求,三方合力,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自试点开展以来,已走访企业100余家,拓展岗位57个,招聘人数159人,依托就业精准帮扶平台大数据的匹配,帮助残疾人稳定就业50人。
临安区残联挂职副理事长王彦博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的途径。助残共富,就业是硬道理。”
采访札记
助残共富基地,增强残障人士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拓宽残疾人手工制作作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残障人士的收入,实现自身价值,缓解部分残障家庭经济压力;链接整合更多社会化助残力量,让残障群体丰富生活同时,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残健共融。
助残共富基地直接、直达帮助残疾人,进一步擦亮了助残共富的民生底色。
资料: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