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5次才中状元,42岁的张謇却放弃仕途,拿着2000银子去办纱厂

文化   2024-10-27 23:12   广东  
1894年,在因慈禧太后60寿辰而特设的恩科会试上,41岁的张謇意外考中状元。
听到这一消息,师友家人们纷纷为之欢呼雀跃,但张謇本人却怎么都兴奋不起来。
几个月后,他主动放弃大好仕途,走上了一条当时少有人选的路。




1



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常熟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天赋过人。5岁时,他就因能全文背诵《千字文》而被传为佳话。

16岁那年,张謇一举考中秀才,远近闻名。他曾以为自己会一路顺利考到会试,不料却屡屡碰壁。

成为秀才后,张謇陆续参加过5次乡试,但都以失败告终,直至33岁才有幸中举。此后,他四度赴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

光绪二十年,41岁的张謇对科举之路已然心灰意冷。
就在他准备放弃追求功名时,突然消息传来: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朝廷决定增设一场恩科会试。

起初,张謇并不想参加这场会试。但最终,他还是禁不住父亲和师友们的劝说,硬着头皮前去应试。
没想到,正是在这场会试上,张謇脱颖而出,获得了状元头衔。

然而,就在亲朋好友为其金榜题名而欢呼雀跃时,张謇却怎么都兴奋不起来。
此时此刻,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并不是近在眼前的大好仕途,而是自己考学路上,挤在狭小逼仄的考室中日作夜伏的情景。




2



身体上的束缚,势必带来精神上的不自由,更不用说僵化的选拔方式和八股文对人思想上的禁锢。
想到这里,张謇甚至有些不寒而栗。他暗下决心,未来要创办新式学堂,推广现代教育,培养真正的国之栋梁。

然而,还没等张謇来得及认真规划他的教育大业,几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正是这场饱含屈辱的战争,让一直以“天朝上国”子民自居的国人如梦初醒。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这场深重的民族危机,让张謇忍不住对晚清积贫积弱的根源做出了如下剖析:

“中国之病不在怯弱而在散暗。散则力不聚而弱见,暗则识不足而怯见。识不足由于教育未广,力不聚由于实业未充。”

在张謇看来,教育和实业,是救国图存的必由之路。相比起百年大计教育,发展实业的效果可能更立竿见影。

于是,张謇义无反顾地抛开仕途,走上了实业兴邦之路。

在张之洞的鼓励下,42岁的张謇拿着仅有的2000两银子,开始在南通兴办“大生”纱厂。

起初,大生纱厂的募资很不顺利。很多有钱人对在南通这个小地方兴办纱厂没有信心,因此选择观望。
半年过去,张謇原打算全部商办的纱厂成了“空中楼阁”。

就在这穷途末路之时,张之洞出手相助。他用官方购买的机器入股,但只参与分红,不涉及管理,同时还给予了税收优惠。




3



就这样,在保留了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1899年5月,张謇的大生纱厂终于顺利建成投产。

之后,大生纱厂虽几经沉浮,但幸好,天时始终站在张謇一边。到了纱厂开机的第三年,盈利已达到十万两。
此后五六年,大生纱厂年年盈利。
即使在八国联军侵华后,面临极度不利的政商环境,大生纱厂仍顽强地挺了过去。

大生纱厂成功后,张謇因看好南通的位置优势,陆续创办了多家航运公司,还修建了公路和码头,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成功创办实业后,张謇又将目光投向心系已久的教育。

自光绪二十八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起,张謇一生创办了400多所学校,可谓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先驱。
其中,著名的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 就是由张謇主导创建。

民国15年8月,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从晚清状元到实业大家,张謇一生中充满坎坷,但建树颇丰。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处于什么身份,张謇都能洞察问题本质,坚持经济兴邦,教育为民,而不盲从任何一个政权。
他就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用他的一生,点亮一个时代。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别忘了点赞、收藏、评论也可以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往期精选


钱学森96岁生日,来了个神秘女人,一句话让他情绪失控

107岁邵逸夫去世,四个子女却不在身边,几百亿遗产,子女也不愿继承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28岁张连芳开着飞机,直冲了过去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史故事。


了解写作、自媒体变现、创业思考,欢迎移步公众号【灵笙】,发送“见面礼”,即可领取自媒体写作变现秘籍。


灵枫历史阁
历史并非沉闷而无趣,反而拥有着想象不到的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