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普通人的爱国:中国心三个字,一直都刻在骨子里。
他低着头,眼神闪烁,根本不敢直视小婶的眼神。
曾几何时,他也受过党的教育,立志要保家卫国。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了伪军的中队长。
31岁的美貌小婶马宗英,看似柔弱,一直靠卖馒头为生,背地里居然在偷偷抗日。
利用中队长的职权,从自己队里挪走?
这太显眼了。
而且300颗子弹太多,如果都挪走了,一旦日军要求自己带队配合扫荡村子,会迅速露馅儿。
找其他伪军中队长凑一凑?
更不行。
这种事情越多人知道,风险越大。一个不小心,不仅自己脑袋搬家,还会连累亲戚邻居。
思来想去,王云蓬盯上了特务系长魏洪展。
这魏洪展掌管军火,为人狡诈、不讲情面,唯独有两个缺点:贪财、爱喝酒。
平时,王云蓬为了手下的队伍枪支弹药能富裕点,就经常陪他喝酒。如今,要想得到300颗子弹,只能从他下手了。
这天,王云蓬拎着花被面、大烟土,拿着好酒,揣着姑妈攒下的积蓄来到魏家:“哥,新得一坛好酒,特意送来给你尝尝!”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赌钱。三两下,王云蓬就悄无声息地把姑妈的积蓄,输给了魏洪展,哄得他非常高兴。
眼见时机成熟,王云蓬端起酒一口闷,开始倒苦水:“魏哥,你在皇军面前有面子,威望也高。
魏洪展拍着硕桌子,端起酒杯大方示意:“有啥事,跟哥说。”
“现在皇军经常扫荡,每次扫荡,咱们自卫团的兄弟冲在前面。可兄弟们手里根本没多少子弹……”
王云蓬一边摇头,一边把积攒的苦水都倒了出来。
魏洪展一听,拍着胸脯保证道:“多大点事,哥给你搞定!咱们几个自卫团都给拨点。”
当天晚上,王云蓬就找到马宗英,把子弹交给了她。
马宗英拿到子弹后,非常高兴,准备第二天把子弹藏在馒头下面,用手推车运出城。
平时,因为侄子王云蓬的关系,马宗英经常去日伪军的院子里送馒头,守城的伪军基本都认识她,一个漂亮的馒头嫂。
马宗英原以为,出城会很顺利。
没成想这天,她刚把车推出来,就发现守城的伪军换人了,是她没见过的生面孔。她心下一惊,这可怎么办?
退回去?太显眼,容易被抓。
马宗英心一横,双手一紧,硬着头皮往前走。到了城门口,伪军一把掀开小推车上的白布,指着上面的馒头说:“把它们都搬下来!”
马宗英一脸笑呵呵,从兜里掏出几张票子,塞在检查的伪军手里:“几位军爷辛苦了,小本买卖。”
没想到,他们根本不吃这套,直接把马宗英往后一推:“快搬!”
马宗英头皮发麻,后背出了一身冷汗。
这要是被发现,自己没命就算了,还要搭上侄子王云蓬。最关键的是,没有这300发子弹,游击队就危险了,他们拿什么和日军打仗。
紧急关头,马宗英突然摸到了口袋里的一个硬本本,心想:干脆,死马当活马医。
她掏出这个本本,笑着递给面前的伪军:“军爷,您看,这是我侄子给我的,说是能出城。”她一边说,还一边翻开了小本本。
带头的伪军一看,通行证是真的,而且,里面还有一张照片。照片里一男一女,女人就是眼前这个馒头嫂,而男人,居然是自卫团的中队长王天蓬。
这几个伪军虽然不是王天蓬的手下,却非常清楚他的为人,在院里吃得开,和几个伪军头头关系都很好,和管军火的魏洪展更是兄弟相称。
马宗英也笑嘻嘻地应和着,推着车出了城。
作为一名普通妇人,马宗英虽然没有上过前线,但她既是联络员,又是情报员,靠着一个馒头铺,为我党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
很多抗战物资,都是通过她的小推车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1992年,马宗英被评为“山东红嫂”,于她而言,无须任何养老金,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奖赏。
抗战时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马宗英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铭记历史,致敬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
完
往期精选
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史故事,欢迎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