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独子不让参军。
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此生如果不当回兵,是一种终身遗憾。
于是,他熬夜写了一份决心书,第二天就跑去找公社找董书记,希望他能破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让他圆梦军营。
董书记很欣赏他的决心,加上大队没几个适龄青年,最终答应让他报名。
参军的事,赵国明一直瞒着家里人。
一来,他担心家里人会反对;二来,如果参军体检没过,也省得家里人担心。
很快,赵国明就通过了部队的体检,因为接兵干部要来家访,他才把参军的情况告诉家里人。
母亲很震惊,也很舍不得儿子,但没有反对,只是反复追问儿子:“能不能不当这个兵?”
不过,回忆部队生涯,他又觉得庆幸,因为在这里他和战友有了深厚的友情,其中一位战友还在退伍时,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这位战友叫福满,是个特别勤俭的人。
当时,每个月津贴6元,他能存下来四五块寄回家给姑姑。
受福满的影响,赵国明也变得努力起来,后来也当上了2年班长。
1974年的秋天,福满接到了姑父的一封信,说姑姑生了一场大病,情况很不好。福满急得不行,连忙请了假回家探亲。
赵国明知道后,就连忙把身上仅有的50块塞给了他,让他应对不时之需。
回来后,福满告诉赵国明,姑姑救治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此后,他每个月都会在发津贴之后,拿一部分还给赵国明。
当兵第5年,赵国明提交了退伍申请。离开前一天,福满找他喝了一次酒,算是告别。
赵国明说算了,但福满坚持亲兄弟明算账,一定要结清再走,免得以后忘记了。
就这样,赵国明便在部队多待了一天。
只是他没想到,到了约定还钱的时间,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福满。
他从上午等到了下午,送走了很多战友,还没等到人,就想着先回去再说。
退伍时,赵国明还想着,自己没干出一番事业来,回去还得当农民,可能会辜负母亲的期待,没想到还有去923厂的机会,就立刻报了名,成了一名石油工人。
在923厂,他也成了家,有了子女,过上了很不一样的生活。
每次回首往昔,他都会说,福满是自己的贵人。而福满会反驳,说:“这是你自己的福报。”
命运的阴差阳错确实难以捉摸。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