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参军被退,四处找关系才得知: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文化   2024-11-18 20:26   广东  
1970年,刚满18岁的赵国明决定去参军,可报名后却被退了回来。他很不服气,多方了解才知道,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家中独子不让参军。

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此生如果不当回兵,是一种终身遗憾。




1



于是,他熬夜写了一份决心书,第二天就跑去找公社找董书记,希望他能破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让他圆梦军营。

董书记很欣赏他的决心,加上大队没几个适龄青年,最终答应让他报名。

参军的事,赵国明一直瞒着家里人。

一来,他担心家里人会反对;二来,如果参军体检没过,也省得家里人担心。

很快,赵国明就通过了部队的体检,因为接兵干部要来家访,他才把参军的情况告诉家里人。

母亲很震惊,也很舍不得儿子,但没有反对,只是反复追问儿子:
“能不能不当这个兵?”
赵国明的态度很坚决,最终,家里人也决定尊重他的意见。
坐在奔赴军营的闷罐车上,赵国明决心要在部队里闯出一番成绩。
但这谈何容易,参军4年多,他也只做到了班长,然后就止步于此了。

不过,回忆部队生涯,他又觉得庆幸,因为在这里他和战友有了深厚的友情,其中一位战友还在退伍时,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2



这位战友叫福满,是个特别勤俭的人。

当时,每个月津贴6元,他能存下来四五块寄回家给姑姑。
在部队,他干活也很卖力,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领导很赏识他,第二年就让他当了文书,后来还安排他去新兵连当班长。

受福满的影响,赵国明也变得努力起来,后来也当上了2年班长。

1974年的秋天,福满接到了姑父的一封信,说姑姑生了一场大病,情况很不好。福满急得不行,连忙请了假回家探亲。

赵国明知道后,就连忙把身上仅有的50块塞给了他,让他应对不时之需。

回来后,福满告诉赵国明,姑姑救治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此后,他每个月都会在发津贴之后,拿一部分还给赵国明。
当兵第4年,他们的津贴涨到了每月10元,不过因为福满还是把大部分的钱都寄回家,所以赵国明也没着急让他还钱,只告诉他别有压力。

当兵第5年,赵国明提交了退伍申请。离开前一天,福满找他喝了一次酒,算是告别。
然后,福满对他说,请他再多等一天,他去筹筹钱,把剩下的钱都还了。

赵国明说算了,但福满坚持亲兄弟明算账,一定要结清再走,免得以后忘记了。

就这样,赵国明便在部队多待了一天。




3



只是他没想到,到了约定还钱的时间,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福满。

他从上午等到了下午,送走了很多战友,还没等到人,就想着先回去再说。
不过,就在他要上车时,指导员突然跑过来说,还没离队的退伍军人,可以选择报名去923厂,即山东胜利油田。

退伍时,赵国明还想着,自己没干出一番事业来,回去还得当农民,可能会辜负母亲的期待,没想到还有去923厂的机会,就立刻报了名,成了一名石油工人。
后来,福满也联系上他,解释那天因为队里有急事被耽误了,并且要了地址,把剩下的钱都给他寄了过去。
赵国明笑了:“多亏了你被耽误,不然我也来不了923厂工作。”
其实,当石油工人并不轻松,不过,军旅生活锻炼了赵国明的意志力。
厂里的很多活他都不觉得辛苦,后来还当上了管理干部,把家里人都接过来生活。

在923厂,他也成了家,有了子女,过上了很不一样的生活。

每次回首往昔,他都会说,福满是自己的贵人。而福满会反驳,说:
“这是你自己的福报。”

命运的阴差阳错确实难以捉摸。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只管善良,剩下的让老天安排。
赵国明和福满的故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善有善报。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别忘了点赞、收藏、评论也可以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往期精选


美国人心中痛恨的中国女人,大部分年轻人都不认识

1937年,清华门口,梅贻琦校长被乞丐死死抓住,掀开头发一看吓坏了

周总理参加斯大林葬礼,要求立马带走一人,赫鲁晓夫听完表情凝重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史故事。


了解写作、自媒体变现、创业思考,欢迎移步公众号【灵笙】,发送“见面礼”,即可领取自媒体写作变现秘籍。

灵枫历史阁
历史并非沉闷而无趣,反而拥有着想象不到的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