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面对问题时畏首畏尾,不愿深入实际。他们既不解决矛盾,也不推动政策的落地,只求责任能往下推,政绩能往上捞。这样的行为无疑在工作中制造了无尽的形式主义,让基层疲于奔命、怨声载道。这些人总是以改革创新为幌子,实则将本应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基层。各种事权、监管权被下放到最底层,基层不仅要扛起重担,还要应付不断的督导检查,填不完的报表。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基层无法专注实际工作,而是被迫把精力花在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上,心中的初心也逐渐消磨殆尽。面对上级的频繁检查,基层被要求提供各种佐证材料和整改报告,但这些文件往往无人问津。为了“对上负责”,大量精力被耗费在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上,却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正如法国作家加缪所言:“形式主义是现实的幽灵。”这些繁杂的流程和要求,形同一座座无形的高墙,阻挡了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道路。他们的所谓服务创新,也是徒有虚名。许多新政策、新措施看似高大上,但执行中却漏洞百出,让基层人员面临诸多不必要的风险。古人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政策的初衷再好,如果缺乏实地调研和执行的可行性,那便只能流于空谈。更令人无奈的是,当问题出现时,这些人却早已抽身而去,让基层承担一切后果,正应了那句“自古忠臣多磨难,从来奸佞享清闲。”当实际问题浮现,他们不仅不担当,还以督导、统计、标准化表格等手段对基层施压。材料不规范、报表不齐全都成了批评的借口。为了达成“标准化”,不管情况如何,一律按格式要求上报,甚至不惜让基层为一些毫无意义的内容忙得焦头烂额。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曾批评的:“所有的规范,若脱离实际,就如同虚妄之物。”这些人却反其道而行,让本应服务人民的工作,成了追求形式的摆设。他们的督导往往不看实际效果,而是看是否按照他们的要求执行,“雕花”而不“雕心”。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道:“病树前头万木春,况无人叹病梅。”这些形式主义者,仿佛那修剪病梅的工匠,不问树木是否茁壮,只求外表整齐划一。真正需要解决的矛盾被掩盖在层层表象之下,而基层则只能在这些虚浮的指标和标准之间徘徊挣扎。更荒谬的是,行政诉讼这种法律救济途径也被利用来施压。上级要求发案率下降、败诉不能有,否则责任追究直指基层。无论案件的实际情况如何,基层都被逼着去协调、让步,以实现所谓的“双降”目标。这种做法犹如古人讽刺的那样:“欲盖弥彰。”形式主义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什么这些行为让人如此反感?因为基层无力说“不”。上级的权威和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基层人员无处诉苦,更不敢表达不满。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弱者的愤怒是无声的。”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微弱无力,而形式主义者却继续坐拥权势、制定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当前,基层面临的困境已经非常严峻。农村的青壮年劳力渐少,土地无人耕种,农民的收入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城市里的小商铺空置率居高不下,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给基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国际局势也不容乐观,全球冲突不断,经济和安全形势复杂多变。虽然我国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社会仍然需要实干家,而不是形式主义的“空中楼阁”。墨子曾告诫:“志不强者智不达。”只有扎实推进实事,才能化解当下的诸多难题。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再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的形式上。社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是在矛盾面前敢于担当、解决问题的人。那些热衷于搞形式、推责任的人,不仅无益于社会发展,还在无形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信任。老子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理政,重在实干,而非虚文浮词。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人摒弃浮华,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为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福祉。
点亮【赞】+【在看】+【分享】,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