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造假,李雪琴高考加分质疑,王艳儿子北大特招的背后,我们在焦虑什么?
文摘
电视剧
2024-07-03 19:33
广东
每年6月,高考都是整个月的主旋律,今年互联网却像反常的天气一样,转了风向。先是涟水的一名中专女生因为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里力压群雄,剑斩清北,获得了第12名的成绩,成功登顶各大媒体头版,刷爆了互联网。不料被质疑成绩造假,现在证明其能力成了学术与舆论角力的对象。然后就是因为李雪琴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不会游泳,后有网友爆料她是游泳二级运动员,引发“加分造假上北大”的质疑。虽然后续确实证明李雪琴是靠自己实力考上北大的,但游泳二级证书尚且存疑。最后则是,知名女演员王艳,曾饰演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晴格格”,她的儿子通过篮球特招考上北大引起热议。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关于能力、学历以及教育公平的话题热度比六月的夏天还要炙热。很多人觉得这是吹毛求疵,带节奏的看热闹不嫌事大,实际上背后却是人们对如今阶级身份固化的焦虑。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一直都在为了推动教育公平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升级反作弊的力度,细化试卷考纲的批阅要求,近年来更是推动扶贫、支教发展,所以张桂梅老师成了一个时代人物。接连取消的课外补习更是希望把不同圈层的学生拉到统一起跑线上,可是这些改革只是停留着考场内,至于考场外的差距则是在不断拉大。名校毕业的家长可以在课外轻松指点孩子的作业,而普通工薪家族甚至字都识不全的农民工只能和孩子一样看着数学题挠头。高考填志愿对家长来说更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可对于圈层的人们来说,应对的方案却截然不同,中产阶级依靠经验和人脉消息,给孩子准备三套报考方案。工薪阶级每天下班去张雪峰直播间牌堆上麦;手机都玩不明白的农民工只能和孩子窝在家里抓阄瞎选。富人圈层可就是完全不同的做法,早年直接送去国外,直接安排美本英硕,海归回来子承父业,近年国外动荡,不想外出“游行”、“枪战”,就安排回来走特招进名校。所以大伙都觉得王艳儿子进北大有内幕,可是人家儿子在校队有稳定的出场时间,在篮球训练方面也确实狠下功夫,除了身高有点硬伤以外,还真挑不出毛病。应试教育本身筛选的是“水桶效应”下的人才,各方面都比较均衡,适合社会需求,而特招则是应试教育下的补丁,用于筛选“长板效应”的天才,专项发展。可特招却在信息差和资源差的影响下成了富人儿女的成长捷径。当年奶茶妹妹章泽天就是通过体操特招考进了清华,而那次体操比赛却只进行了一次。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更多的是不知道和没办法,不知道有特招这一渠道,知道了却没办法培养孩子走特招的路径。所以,在教育公平的体制下,同一阶层的人们越来越平等,不同阶层的人们差距却越来越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是鲤鱼跃龙门的存在,是可以让后代不再吃苦的捷径。可是近年的事件却让人梦碎,那只不过是吃苦的轮回。为啥张雪峰老师成了专家攻击的对象,平民吹捧的英雄,是因为他用他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去努力地去消除信息的差距。可是对于他而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在时代的洪流里,这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