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的到底是个啥?

百科   2024-08-05 19:20   四川  

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总是在相互比较中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长和进步。

人们又常说“世人皆说路不齐,他人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的是一个人总是处于中间的位置而满于现状,既不名列前茅,也不吊车尾。

那么最早在这句话里面,比的是什么?是武功还是文采,又或是金钱和地位?

要知道比的是什么,得知道这句成语出自哪里。

有人说此成语最早出自战国中期典籍《太一生水》中:“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粗略一看,的确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意思,但放在原文里含义就完全不同了。

此句在原文中翻译过来是说的天地之间相互补缺,上面不足的,下面就会富裕,下面不足的,上面就会补足。

实际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出自汉代学者赵歧所著的《三辅决录》,里面记载了汉代长安的著名人物,因所记录人物都已亡故,可自由抒发自己的看法,所以名曰“决录”。

里面关于书法家张芝的评价就是“上比崔、杜不足,下罗、赵有余”,意思是张芝的书法在“崔、杜”二人与“罗、赵”二人之间,后人据此引申出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成语。

所以说比的不是其他的,正是书法,虽然如今早已超出了书法的范畴。

张芝本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曾拒绝朝廷的征召,一心研习书法,最擅长的就是草书中的“章草”,有“草书之祖”、“草圣”之称。

后人更是将其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为“书中四贤”。

其中“崔、杜”所指的是同为东汉著名书法家崔瑗和杜操,他们均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而闻名于世,在笔画、结构或是气韵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而“罗、赵”则指的是罗晖与赵袭,此二人成名稍晚,虽与崔杜相比稍为逊色,但也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

于是张芝曾在给太仆朱赐的一封信中,自比崔杜尚有不足,而相比罗赵二人却略有余地。

虽然此行为在当时有贬低他人,夸赞自己的嫌疑,但张芝在信中也曾提到,正气可以化除邪恶,人若无过,邪不自起。

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表示满足于此时处于中等的现状,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种自我陶醉。

关注获取更多有趣知识

扫描二维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趣冷知识
好玩、有趣、涨姿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