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当我迷茫的时候,这10句话点亮我的人生,醍醐灌顶!

情感   文化   2024-09-12 18:43   湖北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天的见面
围观朋友圈:mrlinxiaoxi67

本文共计3880字,预计阅读10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真的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神作!

我曾无数次提到过这本书,因为我的成长与蜕变,很大程度上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重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遇见自己的过程。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书中感觉非常受益的10句话!

每当迷茫的时候,或许这本书可以点亮你的人生!



01.
真正的觉醒


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什么才是真正的觉醒呢?


这里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渴望、耐心、认知、时间。


发自内心的渴望,代表了你对这件事急切的热情和需要;


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要求我们不能过分着急,欲速则不达,得耐心者得天下;


认知的力量则是无穷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就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因为认知会影响人的选择,选择决定了命运。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成长的本质其实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为清晰。


与时间做朋友,一切都是时间的积累,一旦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在时间的复利之下,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02.
最好的时机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我们常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然而现实中,总是有太多的人抱怨:太迟了已经来不及了、我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了、我做不到……


于是又一次错过了“现在”这个时机。


就像周岭老师在书中举的真实的案例:


褚时健,74岁才开始创业种橙子;

王德顺,79岁走上T台;

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画,80岁举办个人展;

……


所以,哪有什么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呢?


“现在”永远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你永远不能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却奢望明天会有新的改变。


一个人若是放弃了成长,5年、10年之后肯定还是老样子。


但只要去改变、去行动,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03.
焦虑的本质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周岭老师说,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避难趋易、急于求成,都是人类的天性。


在天性如此强大的力量之下,个体难以产生改变也属于正常。


我们没有必要自责或愧疚,也没有必要与天性较劲,而应想办法看清背后的机理并设法改变。


当我们从认知层面原谅和接纳自己,并看清事物发展的本质之后,运用认知的力量去改变自己,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复利效应,也是我经常提起的,同样也对我影响深远。


它让我看清了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也让我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才能够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一路坚持到拐点,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比如我写作这件事,从22年底开始日更,到今天380+天。


前期也是无人关注、颗粒无收、收获寥寥。


但是我清楚自己在做一件极具复利效应的事情,所以非常有耐心,坚持输出,无问西东。


时间拉回到眼前,我已经日更将近400天,也收获了一批铁粉,顺利通过运营公众号实现了变现。


目前我已经举办过3期公众号实战特训营,好评如潮!


我已经迎来了属于我的“拐点”。


所以爱因斯坦,才会将复利效应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者被赚。


via《认知觉醒》



05.
舒适区边缘


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这个点也非常好理解!


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如果完全是一个新手小白,一上来就要求自己写一篇2000字深度长文,恐怕刚坐下就胆战心惊、连连后退了!


刚开始只需要写出50-100字,慢慢练习即可。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慢慢提升至500、1000字,逐级增加。


这样在舒适区边缘不断突破自己,让自己成就感满满,愉快地打怪升级。


via《认知觉醒》



06.
成长权重比


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我在22年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里,就陷入了这种误区,总觉得只要自己读越多的书,成长进步就越快。


那一年读了将近100本书,但是自己实际的变化并没有很明显。


直到我后来开始日更写作,这种变化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后来在《认知觉醒》中,看到周岭老师说的,才猛然醒悟!


原来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


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via《认知觉醒》



07.
读书方法


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


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


周岭老师提到的这个读书方法,极大地缓解了我的读书焦虑。


以前我一直觉得,一定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把所有重点都吸收进脑袋里。


但是周岭老师认为,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就可以。


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一旦转换读书的方法,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只需要去寻找那些触动自己的点就可以了。


这个触动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


唯一的标准就是,只要它真正触动我,并能让我发生真实的改变,我就认为这本书超值了。


一本书中哪怕只有一个这样的点,就算没有白读。


至于书中的其它内容,忘记就忘记了,不用觉得可惜。


况且,我们读到一本好书,应当反复阅读,每一次的阅读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触动点。


这样的过程,可以把一本书越读越薄。



08.
反馈机制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回望我22年将近一年的现实经历,就是只知道一味地“努力,努力再努力”,认为只要自己读的书越多,就能成长进步得越快。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我只是默默无闻地独自耕耘,读书只是向内的输入和成长。


如果没有写作、输出,运用和改变,就无法从外界得到反馈。


哪怕是恶意的批评,也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方向。


同时,周岭老师还强调,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


什么是作品意识,比如写文章这件事,如果你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就会更加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


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作品,力求写出自己当下最好的水平。


而后对外发表到公开平台,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


从外界的这些声音中,看见自己还有哪些有待提升的点,以及找到坚持做自己的部分。




09.
真正的热爱


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自己热爱的事,比行动力本身要重要得多,因为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


我们终其一生,可能就是为了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然而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艰难且漫长的过程。


很多人并没有那么幸运,能够在年纪轻轻时就找到自己的热爱。


不过好在现在永远是最好的时机。


只要你主动去探索,就有机会找到心中所爱。


热爱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熬过很多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的艰难岁月。


正如《岛上书店》所写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我也相信苦难是守恒的,早吃苦未来就可以很甜。


花1-2年去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这件事虽然痛苦,但绝对值得。


毕竟人生那么长,是选择温水煮青蛙式的重复昨天,还是用1-2年的艰辛,换取未来的无限光明?


选择权同样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10.
行动


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这才是走了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行动,是百忧解。


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很多人幻想着一上来就写出2000字的好文章。


但是很多初学者面对的现实可能是,坐下2小时,憋出5个字。


写作这项技能,符合刻意练习的规律。


必须经过一段漫长且低效的行动,才能写出自己喜欢的文字。


正如李笑来老师说,


时间久了,就知道了,市面上各种奇技淫巧都没啥大用……


到最后,写得好,在我这里压根就没什么秘密,全凭写得多而已。


只要持续行动,一切都会有改善的(尽管有运气的因素);


相反的,一旦放弃行动,那么明天100%会变坏,没有例外。


写作这条路就是这样,任何人都无法避开最开始的小白阶段。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我们写的越来越多,经过刻意练习和时间的复利效应,我们会写的越来越好。




11.
写在后面


以上就是重读《认知觉醒》这本神作,带给我的感触点。


周岭老师在这本书的序言里面写道:


当你真正看清这本书的样貌时,你会发现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


所以,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过“脑瘾”。


《认知觉醒》我其实是第4次阅读了,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感触、思考和收获。


这也为什么周岭老师说,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吧。


这本好书,不时拿出来,都可以为生活和人生提供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我们产生真正的改变。


当我们遭遇困顿迷茫时,不妨拿起《认知觉醒》,或许书中不经意间的某句话,就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和大家共勉~


【常驻小尾巴】


小西建立了一个知识星球-林小西运营帮,带着大家一起从0到1,365天做成能变现的公众号。

和大家一起探寻精神自由之路,期待志同道合的你扫码加入!👇👇


• End •

推荐阅读:

了解「运营帮」

了解「运营帮合伙人」

者简介:

林小西,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2022年开始觉醒,大量阅读大量输出。

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自律和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今天是日更公众号的第 382/500 天。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写作,欢迎添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学习。

👇长按识别加我好友👇

我能提供:

1.电子书:微信回复“111”(免费)

2.交流群:微信回复“666”(49.9元)

3.微咨询:高效阅读写作、自媒体运营(199元/小时)

4.共读营:每月一期,可预约报名(88元/期)

5.运营帮:林小西带你做成能变现的公众号(465元/年)

6.成长群:高质量社群,和1800+人学习成长(499元/年)


 

「 一个温和的公众号 」

星标我不错过每天的见面


林小西
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回复“666”邀请你加入阅读交流群。 本号日更成长干货:阅读写作丨好书推荐丨认知提升丨自律精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