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吴正宪:最聪明的学校和教师,都是从培养学生这些习惯入手的!

教育   2024-11-23 07:02   河北  

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从事教师工作已经35年了,如果您问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我们常说,做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我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就基础教育而言,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有“仔细观察、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认真做事”等好习惯,还要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合作学习、高效率地做事情”等好习惯,使我们培养的人的基本素质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的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
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走神;
小组讨论不会听其它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
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
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
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有人说“听”还不容易吗,人从出生就开始听,孩子上了小学天天都在听课,天天听别人讲话,难道还不会听?非也。有人听讲,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
因此,我说“听”需要训练。
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我会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
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常安排组内交流,并提出“刚才××和××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走神。我经常鼓励:“××听别人发言很投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居然听出来了。”
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我给同学们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第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我曾向孩子们介绍过《学弈》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去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
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每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我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我也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2. 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学实践证明了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反而,不会观察的人,既使再有价值的信息,在他眼里也是熟视无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观察不仔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的问题,他们往往笼统地感知,观察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了克服这些弱点,我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学生分别折出每个圆的3/4、9/12和12/16。
我引导学生从“3/4”起,顺向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再从“12/16”起,逆向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在顺向观察中同学们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在逆向观察中同学们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
通过观察加深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这样,使同学们观察有顺序,思考有方向,表述有内容。在正、逆向的观察中,培养了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和习惯。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的任务,观察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感知过程,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和孩子家长聊天的时候常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
小学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好像“粗心马虎”是个顽症,不知要伴随孩子多久。每次从考场上走出来的学生都有不少想吃“后悔药”的,屡屡失败,屡屡发誓,又屡屡改不了这个“粗心”的坏毛病。
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去不断地克服抑制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是看似简单实则是很艰巨的工作。《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潦草、眉飞色舞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
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我力求把数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
三是适度评价。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常常出现两个成绩,即:有对题目正确率的评价,又有对书写整齐美观的评价。
孩子们的作业本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你的字真帅!”“漂亮的书写体,令人羡慕!”“把你写好字的绝招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你的字如果能像你长得这么帅就好了,努力吧!”
四是把写好字作为对学生的一种艺术熏陶。墙报上不仅有孩子们自己写字作品的展览,还有对我国千百年来书法艺术的介绍:“一幅好的字,就是一件艺术品。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书法作品看成是美不胜收的艺术品,收藏家把字画作为高雅的艺术品珍藏,拍卖行把名家作品视为无价之宝,商家把牌匾题字作为门脸……”通过办板报提高孩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素养。
(2)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我注意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是让学生学会审题。应用题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并不急于问“怎么错的?为什么出错?”而是让学生先把这道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时多数同学是叙述不清的,往往把题读一遍,根本没有弄清题意,怎么能谈得上正确解题呢?一次、两次……多次的回合、碰撞,孩子们懂得了审题的重要。
其实许多时候,当学生把题审明白了,看进去了,也就会解答了。在计算式题时,我提出明确的审题要求:一审运算顺序;二审数字特点;三审有无简算因素。
尤其是在进行分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计算步骤多,数字也比较复杂,稍不细心就容易出错。在计算中某一步出现了错误,用错误的数再计算下去,必然导致最后的结果是错的。
4.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一位外国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曾经以生动的生活小事说明要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意义。
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
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的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
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应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
小学生的学习有时真有些像故事中的后者,知识学得越多,越显得杂乱无章,关键是没有一个归纳整理复习的好习惯。
我曾经和孩子们打过比喻:“你们每人手里托着一盘子,每次获得了一个新知识,盘子里就多了一颗珍珠,知识获得越多,珍珠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如果你们不学会整理,把它放在盘子里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把这些珍珠按照颜色、形状去穿成美丽的项链,才会价值连城。”
归纳整理对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它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会学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整理归纳概括的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善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
学习每到一个阶段,我都要求同学们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似的回忆一遍,同时根据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把它穿成线、连成片,编织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这张网络图浓缩了孩子们对小学数学知识内涵与外延的高度概括,是孩子们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晶。
同学们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建构,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活跃起来。
5.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听不少家长反映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孩子不自觉。
“我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自觉地看过书,自觉地复习过功课”。
“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是在学校问老师就是回到家里问家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自觉看书的好习惯。
数学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
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材料中自觉地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照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特别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进一步的思考、交流。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赋于学习习惯时代特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它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为了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必须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则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很有意义的。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学习它有什么实际价值?”我安排了让孩子们查找资料、收集数据的实践活动。他们把听到的、看到的向全班汇报:
第十二届亚运会于1994年4月10日16时在日本广岛闭幕,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共获得137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40.3%,荣获第一;韩国队金牌总数占18.5%;日本队金牌总数占17.4%……在信息数据的采集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百分数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在做数学、经历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5%,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这组数据给孩子们带来了思考,我国用只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总人口20%的人民,如果中国人口能控制在只占世界人口的15%、10%,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呢?
学习圆周长计算,同学们为了揭开“圆周率”之谜,到处搜集查找有关资料,把历史的记载抄录在笔记本上:“早在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
学习平面几何知识时,“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面积问题?当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走进了北京图书馆,一份珍贵的史料跃然在眼前:“早在四千多年前,非洲东北部有个国家叫埃及,埃及境内有条河叫尼罗河。尼罗河两岸土地十分肥沃,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以种地为生。但是,尼罗河性情十分暴燥,每年到一定的时候河水就泛滥,河水把两岸的土地淹没了。事后,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大小发生纠纷。为了避免纠纷,算出土地的大小,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开始研究面积这个问题了。”
丰富的史料使孩子们大开眼界,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逐步形成。
2.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根据自己写作的经验体会告诉我们: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都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如果孩子从小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人们的观察、思维、探索,创新正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难学习习惯的培养。
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超越、善于创新。
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猜想、批判。
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
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
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再质疑。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质疑问难的精神。
不论学生质疑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是否有道理,我都认真地倾听,并给予适度地引导。对提出精彩问题的质疑者,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平时不爱提问的同学,哪怕只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及时的肯定。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地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懂就问,才能提高。质疑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习中创造品质的表现就是敢于质疑问难。“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未来社会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在竞争的同时又必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新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时代呼唤人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
从这个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任,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的好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再加之父母的娇惯,从小享受着特殊优待,心中无他人,不会友善地与人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之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使他们从入学开始就习惯于有事和小伙伴商量。课堂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采纳。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模型,让孩子们在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索中一起调查研究,采集数据,捕捉信息;一起制定方案,提出设想,进行探索;一起归纳总结,汇报成果。使孩子们不断地适应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久而久之,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师只要能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去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4.培养自我评价的习惯
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飞速发展,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强调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未来社会呼唤主体精神,要求人更加自觉地管理自我。
学生从小就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敢于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勇敢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小学生在这一点上是欠缺的,从小上学就习惯于被别人指挥着,评价着。做过事情总习惯等着别人来评价,而自己却不能做出客观评价,这是主体精神不强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要让孩子懂得: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所以,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来看,人必须要从小养成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
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它体现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查、自我验算和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
以前,同学们做完作业或测验之后,总是匆匆地把题目交给老师,等着老师的最后判决,好像做题是自己的事,而结果如何就与他们无关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良习惯,我要求学生做完题时,首先要自我检查。
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出题的形式以自测题居多,答案事先交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当发现自测的结果与正确的答案不符合时,大部分同学能比较自觉地找出错误原因。如果是一道四则式题计算发生了错误,就要查清是第几步错了及错误的原因。
同学们认真地发现问题,修正错误。在培养自我评价的习惯中,改变了过去考试的评定方法,要求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自己做出全面公开的评价,找出不足、争取进步。
一个人能否从小养成这种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良好习惯,对其终生的工作态度影响甚大。未来社会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人,因此,要认真培养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
5.培养“高效率做事情”的习惯
现代的人们开始对“时间、效率”这些字眼独有情钟,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珍惜时间,高效率地学习生活”,这是时代的又一呼唤;“遵守时间,也是尊重他人”,这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理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我首先从自己的课堂做起。
孩子们天天都在上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们抓紧时间做事情,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是教学内容不无效重复。我讲课时,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既使遇到教材内容前后重复,有时甚至涉及到相同的内容时,我就灵活地改变原有题目的呈现方式,努力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资源,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不搞磨豆腐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充实的,每一分钟都是高效率的。
二是语言不啰嗦。丰富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40分钟完成,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苦练内功,以精炼生动的语言讲述丰富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语言啰嗦,讲话“车轱辘”来回转,必然会浪费时间。
三是切记“借题发挥”。课堂上有时个别同学不遵守纪律,出了点问题,老师就“借题发挥”,没完没了的数落、批评。有时老师不冷静,又会人为地激化矛盾。这样既破坏了学习中的和谐,又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时讲课中不知什么事情引起了老师的“兴趣”,就开始即兴而来,滔滔不绝,讲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无形中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甚至白白浪费一堂课。学生听起来热闹,事过后脑海里却空空如也。这既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负责,也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孩子们长久地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习,怎么能会养成“珍惜时间,高效率做事情”的好习惯呢?
四是切记要守时。“遵守时间,履行诺言,守时守信”这些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上课铃声响了,我从不随意延误,准时上课;下课铃声响了,我从不随意拖堂,准时下课;学就踏踏实实地学,玩儿就痛痛快快地玩,专时专用。
五是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珍惜时间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感染。用名人名言激励同学,使他们更加爱惜时间。在我们班集体中,同学们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后,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了学习上!”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珍惜时间,遵守时间,高效率地做事情”的好习惯必然会逐步形成。
三、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千万不可低估教师的“潜移默化”。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人们常言,学生就像教师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小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在幼小的心灵里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左右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这个影响,不可低估。
有一次下校听课,正逢学生进校。一楼大厅迎面是一面很宽敞的大镜子,我站在大厅门口看见一会儿有几个学生走到镜子前面很认真地照了照,女孩子捋了捋头发,男孩子整了整书包进去了;一会儿又有几个学生重复着前面的动作。有趣的是,这几个孩子都进了我要听课的那个教室。一了解才知道该班令孩子们喜欢的年轻漂亮的班主任每天进校都喜欢在镜子面前照一照再进去。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小孩子们的影响之深。
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不经意的小事上做起,以一位教师优秀人格的魅力去打动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
四、好习惯的回报——成功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就会变成人的一种自觉需要。它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不需要自己意志力的支持,已经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
平时,我们在夸奖人们素质好的时候常说:“××在公共场所从不大声喧哗,参加任何活动都很遵守时间,诚实守信”。“××很讲卫生,从不乱扔东西,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学习很自觉,既会观察又会思考”。“××见人彬彬有礼,谈吐举止文雅大方,很懂礼貌”。
诸如此类,习惯乎?素质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已经变成了高素质的行为。有一位专家曾言:“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的整体能力和整体价值最小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素质具有先天的遗传性和后天的养成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多方面的素质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形成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成为个人习惯的东西就是素质。”
孩子们从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伴随他们漫长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起着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讲:“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曾经多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作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一个有力的数据让我折服: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备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素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养成好习惯。
千万别忘了给孩子们一个终生享用的良好学习习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们在整个一生中都去享受它的利息吧!

来源 | 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声明:转载的文章,只以信息传播和纯粹的学习为目的,让看到的人有所收获,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本号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微观教育
微观教育,名师就在你身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