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即含金量)的符号。K金(或开金)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K金饰品的特点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又可配制成各种颜色,且不易变形和磨损。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22K金、18K金、9K金等。我国市场上最多见的“18K 金”,其含金量为18×4.1666=75%,饰品上应打上的印记为“18K”或“750”。K金的“K”是外来语“Karat”一词的编写,完整的表示法是这样的:Karat gold(即K黄金),K金的计量方法是:纯金为24K(即100%含金量),1K的含金量约是4.166%。
”
18k金和24k金有什么样的区别?
18K金和24K金在珠宝首饰中应用最为广泛。很多人会把18K金和24K金搞混淆。其实,18K金和24K是有区别的。
24K金指纯度99%的黄金。目前市场偶见标有24K黄金饰品,根据国家标准,24K金含量理论值应为百分之百,但是金无赤足,因此,严格意义上讲,24K是不存在的,销售中标有24K金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国家标准。
18K金,指75%的黄金加上25%的银和铜,随着银铜的比例不同面产生黄色、白色或红色。而18K白金,因为银的比例大,所以就呈现出白色,俗称18K白金。
K金的颜色有多种,通常有黄、红、白色之分。其中白色K金,实际上是黄金与镍、锌、铜等元素的合金。它不是通常所说的白金饰品。
总而言之,24K的黄金比较软,所以造型上有一定难度,款式方面受到限制,但可以保值。18K金硬度高,适合造型和镶嵌,样式比较多,比较时尚,但是不保值。
价格区别:单看含金量肯定是24K比18K金价贵。但是18K金由于硬度高,加工难度比较高,自然加工费就高,所以遇到18K金比24K金贵的情况也自然很正常。
24K金和3D千足硬金区别?
24K和3D千硬金在珠宝首饰中都是属于千足金,3D硬金硬度是普通千足金的4倍,纯度仍然是千足金的纯度。
3D硬千足金是用特殊工艺生产的,简单的说就是在制作过程中破坏了黄金的离子结构,使其是硬度变得更高,它的含金量当然也是千足金的。3D硬千足金的优点是克重比较轻,显的比较大。相对款式更多,更新颖;缺点是,它的价格昂贵(主要是包含工艺的费用),不能参与以旧换新,不具备保值储值的功能,只能作为饰品佩戴。周大福,周生生等,都是一口价销售,当然也就不能按金价来衡量价格了。
14K金和18K金的区别?
从上面K金介绍当中,我们可知道14K金的黄金含量=58.5%,18K金的黄金=75%。14k金和18k金的区别最大在于含金量不同。含量越高就越软,越低就越硬,因此用于镶嵌宝石的K金基本上是18K金和14K金,国内一般是用18K金,而国外更偏爱14K金。
对于特别复杂的款式建议用14K金,因为更加稳固。一般来说,14K金的价格在贵金属中相对便宜,质地也比较硬,且不易生锈、不易腐蚀。18K金和14K金也更能胜任人们对工艺的要求,创造出更多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造型。
一般来说,从传统和求保值的人们倾向于选24k金,而现代的年轻人,侧重于时尚、款式的个性多样,则倾向于14k黄金首饰,因为其造型丰富、新颖,可以完全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
K(开)金是指黄金与银、铜等其他金属按一定的比例触合而成的合金,"K"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即含金量)的符号。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在理论上我们把含量100%的金称为24K (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 成分为100%,但实际含量为99.99%,折为23.988K);计算方法为100/24。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11887-89规定,每K(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666%,我国的K金在新中国初期是按每K含纯金4.15%的标准计算的,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每K含金量为4. 166%。
成色=K致X4.166%
市场上交易的K金多为24 K金、22 K金、18 K金、14 K金等几种。在理论上100%的金才能称为24K金,但在现实中不可能有100%的黄金,所以中国规定:含量达到99.6%以上(含99.6%)的黄金才能称为24K金,这几种K金含量为首饰的通用规格,国家规定低9K的黄金首饰不能称之为黄金首饰。
中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不过,从今年5月4日起,沿用了14年的千足金称谓将取消, 黄金首饰将统一以足金代称,并且标称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