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激励到位,什么都好办?

职场   2024-12-20 09:34   北京  


作者 | 王奋

来源 | 高绩效HR


用好激励,企业就有了快速发展的引擎,但是,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虽然非常重视激励,也努力去实施激励措施,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管理者动了脑筋、花了心思、付了代价的激励措施,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呢?


今天就这个问题做一个分享,看看你对激励是否存在以下认知偏差。


01

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好办


钱对于激励非常重要,有道是“钱分对了,管理的大半问题就解决了”。但是,这句话中有两层含义是不能忽略的。


第一,分“对”钱是大前提。


何为“对”?就是做激励时要明确分给谁、分多少、如何分、何时分,即企业的价值分配机制和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导向要“对”。很多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分对,才导致不分钱时还算风平浪静,一分钱就鸡飞狗跳。


第二,分对钱只能解决管理的“大半”问题。


钱不是万能的。人性的复杂就在于,钱可以解决生理需求,也可以解决一定的安全需求,甚至能满足一定的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但组织内个体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满足感的相对性和时效性。从企业发展与组织进化的角度来看,至少人们对个体能力进化的诉求是不能完全依靠分钱来解决的。


所以,激励不只要“敢分钱”,更要“会分钱”。


02

小恩小惠就是激励


施以小恩小惠可以起到一时的激励作用,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我曾经合作过的美容企业有个店长,长得很美也很善良,她经营的门店虽然业绩平平,员工收入也不高,但团队很稳定。老板祝总有一天问店长是如何带团队的,她说:“我们这家门店业绩不高,所以收入也不高,大家都很不容易,我就每天带点红烧肉之类的好吃的给大家。”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团队凝聚成了温暖的小集体,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会使团队失去战斗力。


祝总直言道:“你认为,是你每天带红烧肉给小伙伴们吃有价值,还是让她们有能力自己赚到钱买红烧肉给自己和家人吃更有价值呢?”


管理者一定要想明白的是:员工为什么来到你的企业?他们绝对不是为小恩小惠而来的,他们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让员工有赚钱的能力且赚到了钱,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03

绩效管理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企业管理者们最常向我提出的需求是,希望我能帮他们做一套完备的绩效管理方案。


业绩目标没完成,是因为绩效考核不到位;员工满意度低、离职率高,是因为绩效考核不到位;员工积极性不高,是因为绩效考核不到位;合格店长缺乏,员工成长不起来,是因为绩效考核不到位;关键人才引不进来,是因为绩效考核不到位……似乎只要有了一套完备的绩效管理方案,公司的所有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在我看来,把公司遇到的各类问题都寄希望于通过一套完备的绩效管理方案“一招鲜”地解决掉,其实是老板“懒政”的表现。再好的绩效管理方案,也不可能将公司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一网打尽。


04

站在自己的立场做激励


“我只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了一车梨子”,这常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不默契:你给不了我想要的东西,其他方面给得再多在我眼里也毫无意义。把这个既形象又生动的比喻放到员工激励工作中一点也不违和。


我希望收入有竞争力,你跟我谈公司愿景、使命和未来。我希望获得专业和职业上的成长,你跟我谈公司上市后多么值钱。我希望提升效率、平衡工作与生活,你跟我谈周末不休息去参加团建,集体过生日。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H. 弗鲁姆(Victor H. Vroom)早在1964年就在他的著作《工作与激励》(Work and Motivation)中指出:个体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某种结果的期望程度,以及这种结果对个体的吸引力。只有当人们预期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他们才会采取特定的行为。


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能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只有站在员工的角度,针对他们的期望采取适宜的激励措施,对他们的激励效果才是最佳的。


只有厘清上述认知偏差,在激励时规避这些问题,激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王奋
来源:高绩效HR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若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

“码”上关注易才
解锁更多HR新鲜资讯


欢迎拨打业务咨询热线

400-098-7766

或添加易才小助手进行咨询





易才集团
易才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北京,依托云端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全国网点覆盖,为企业提供涵盖薪酬社保、用工管理、健康福利、融合就业、出海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人力资源综合解决方案。咨询热线:400 098 77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