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轻人:徒步的苦,好爽
旅行
2022-08-31 17:14
最近,在一部分年轻人迷恋蹦野迪的北京,另一部分年轻人正在沉迷苦行僧一般的徒步。徒步不是在二环马路上暴走。是要能亲近大自然的、微信步数3万起的、徜徉在北京周边光秃秃的黄土包也甘之如饴的那种。据说跟去庙里禅修一样,十分佛系,十分适合早衰的90后。看透了网红店虚高的消费和蹦迪局无谓的社交,厌倦了无休止的脑力劳动和职场PUA,现在的他们只想到北京郊外的风沙里,享受一场大自然敞敞亮亮的捶打。所以,北京的徒步圈子,是真的很卷。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单身男女为了参加一次北京爬山相亲局,得先给自己上几把户外拉练。6小时跑完20多公里,才能获得上山谈个恋爱的入场券。鄙视链也给总结得明明白白的,你爬了哪座山,直接展示了你舍不舍得对自己下狠手。爬香山的,就别说你爬过山了。凤凰岭和水长城只能够得上复健的门槛,香巴拉才将将是打开户外装备群聊的社交货币。上了红螺三险,咱才能唠唠户外运动的精神内核: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据说,现在的90后正流行“上班躺平,周末苦行”。
一大批大厂青年,在今年玩无可玩的大环境下,正式加入到了徒步的队伍里。刚开始,他们觉得很苦恼,因为山上没信号,办不了公。在北京某大厂当运营的93年@小金,有一次,为了能按时花5分钟把一篇文章推送出去,她背着电脑上山了。“去之前我还专门问了朋友,山上有5G吗?”但刚爬了1公里,她就感觉不妙:没信号了。“4个朋友围着我给我开手机热点,也打不开网页。”@小金就这么在盘山路上兜兜转转,最后花了1个半小时,才终于找到了微弱的4G信号。即便有时候需要带着工作上山,@小金也还是喜欢去北京周边“每周一山”。“以前周末就是蹦迪唱K喝酒,出去熬一次得补觉一个星期。后来朋友们都有了默契,慢慢都不约酒局了,改约爬山。”而90年的前互联网设计师@坨本坨,早就想开了。她在徒步时最追求的事情就是:没有信号。自从2021年开始徒步,@坨本坨整整一年每周末都会去爬一座山。“起码走了50多条线,北京的山基本上都刷遍了。”为了上班方便,她就租住在后厂村。后来从公司离职了,她也没舍得搬走。“其中一个原因是,从我的窗户能远眺大觉寺。”那是她第一次徒步时去的山,也是北京的一条经典徒步线路。“没徒步前根本不知道那是哪儿,像是一幅画里的一个轮廓。”徒步之后,光是大觉寺她就刷了五六次,那条轮廓在她眼里也变得立体,有了很多记忆。在工作日,她的手机总会响个不停。有时候,她甚至能在凌晨5点,收到同事发来的工作信息。“但开始徒步之后,我周六日一定是在山里的,手机常常没有信号,那段时间就是固定给自己的。”曾经@坨本坨也不理解,徒步这么苦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但现在,她最享受的就是一进山就埋头苦爬,“等爬到山顶之后,看到的是高山草甸,无人的小树林,甚至是悬崖,我就在上面静静地待着。”她享受的就是“当你用力完成一件事,就能拿到一个结果”。“工作上拼命干,还不一定有好的反馈。”对于很多刚入门的徒步小白来说,他们能来试试的原因之一是:徒步的门槛,真的很低。如果不是难度特别高的路线,都不用额外投入什么装备。带够吃的喝的,穿一双舒服的鞋,就能完成一次徒步。为了徒步时拍照好看,她曾专程去了趟奥莱,花3000多块买了30多件能在户外穿的衣服,轮流搭配。速干、防晒等实用需求,没在她的考虑范围内,看上去动感、森系就行。这次“批发”的均价100多元的户外服饰,是她唯一的集中消费。在她得知男友为徒步购置的登山杖“高达”200元一对时(中高档品牌的登山杖均价在1000元左右),她直呼不值得。“我是不会买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现在我穷玩,已经能获得愉悦了。你再多花那么多钱,得到的愉悦也是差不多的。”在疫情之前,@小金也曾是会花两三万买奢侈品包包的消费者,“我以前去上海买衣服,一趟就要花一两万。”自从大环境经济不好了,她变得对价格贼敏感,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消费降级。咖啡不买贵的了。“我们厂里有星巴克,员工折扣其实10块钱就能买到一杯。结果都走到门口我们舍不得了,还是去咖啡机打了免费咖啡。”也知道看打折了。每天,@小金下班最快乐的事,就是去逛楼下便利店的出清区,“原本7块的鲜榨橙汁,全部5折,好快乐。”甚至在玩上也知道拼单了。她之前和朋友露营,购入了一张蛋卷桌、6把露营椅和一个天幕。几千块的东西,摊下来一人几百块,大家换着用。所以,徒步这种贫穷的快乐,实在是很适合她。“不管你花多少钱,目的不就是快乐吗?”一位多年的徒步爱好者告诉我,在北京的徒步圈,卷的不是装备,而是卷谁更能吃苦。@坨本坨也有类似的体会,她每次去爬山的时候都会感叹:北京人,怎么这么能吃苦啊。“别人江浙沪的徒步人可能很享受,爬完山找个很好看的草坪去露营,再玩玩桨板陆冲什么的。北京的徒步群体都在比今天我爬了多少,爬升多少米,谁比谁更难。”比如北京经典的“三峰环线”,是鉴定你是不是合格徒步人的入门标准。“你要是花了6个小时完成,就是大神;要是花了8个小时,就是菜鸡。”而爬这些山的过程可能都算不上太愉悦。“北京尘土又特别大,我们经常爬完山回来都不好意思坐地铁,因为满身都是土和泥。我觉得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接受不了这种户外的玩法。”甚至有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平时经常徒步,就说明这个人有规划、沉得住气、吃得了苦,在职场中也能靠得住。对于@小金来说,参加徒步,确实是想磨练磨练意志力。“对于我们这种天天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拿外卖也得坐电梯,你上哪儿磨练意志去?工作上的无意义感那个太抽象了,只有跟自然搏斗的时候,就像农民种地一样,给你实打实的一种反馈。”爬山的时候,小金把自己在大厂埋头苦干的那套方法论,也用在了徒步上。“我工作中也是个耐性挺强的人。所以爬山的时候就算人菜体力跟不上,也从来没想过往回撤。就是慢慢盘,总会盘下来的。”@小金平时也会在家做做运动,“大家都没啥自控力,很难持续。”而徒步就不一样了,不管你爬不爬得动,都只有往前爬这一条路。“你必须走完全程,就逼着你往前走。”她最享受的时刻,就是那种爬完六七个小时之后,那种气喘吁吁的愉悦。“越累,就越爽。”徒步的苦楚,却能让年轻人实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丰收。有徒步爱好者跟我说,现在北京年轻人喜欢上徒步,跟当年日本经济下行时,户外文化崛起的轨迹是相似的。“大家有一种特别强烈的空虚感,就觉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抓不住任何东西,所以就会展开向内的探寻,和向大自然的探寻。”在徒步之前,@坨本坨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后厂村和三里屯。北京给她的印象,更多是工作,和这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她第一次去徒步,是2021年3月的大觉寺。“那天特别特别美,整个山谷里都没有人,我们站在一个悬崖旁,四面都是环山,花开满了山谷,山谷里还有瀑布。你怎么都不会想到,这种场景怎么会出现在北京呢?”她在门头沟见过被松针覆盖的原始森林,还有山顶像欧洲油画一样的高山草甸。尽管有时美景有时土,但每次喘着气下山时,她都会觉得:北京也挺好。公众号:北京户外那些事儿
六只脚/两步路ID:孙大侠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