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银川大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轻霜点缀的草地、晨光初照的楼宇,共同绘就了一幅冬日美景。2024年11月17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宁夏银川一中高二地理班的同学们踏上了充满期待的研学之旅,在指导老师的策划和带领下,全体高二地理班的同学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知的好奇,踏上了一段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旅程。
此次研学的主题是“观地貌奇特多样,思区域转型发展,树和谐人地观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并强化社会责任感,为培育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更好地落实学校“修养正道、涵养正气、滋养正人”的育人目标。
迎着晨曦,同学们自银川一中南门出发,途经宝湖路、正源南街,再穿越银川绕城高速,最终抵达贺兰山脚下的沿山公路。在指导老师的沿途解说下,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宝湖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还学习了银川道路命名的原则以及商业综合体选址的区位因素等地理知识,成功地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指导老师用丰富又贴近课程内容的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就连司机师傅们听后也不禁赞叹:“原以为你们是带孩子出来玩,没想到这趟行程内容如此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走出教室给学生上了一堂独特新颖的实践课”。
抵达贺兰山后,同学们瞬间被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地质地貌所震撼。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观察贺兰山山势和山前洪积扇,远观贺兰山睡佛景观,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地质地貌观测点,同学们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积极地将课堂所学融入实践探索之中,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纷繁复杂与多姿多彩。离开前,同学们还自发地组织起来,细心捡拾保护区内的垃圾,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中学子的风采。
随后,同学们漫步于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亲身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岁月的悠悠流转。小镇上,复古的门头与海报交相辉映,原住民们那淳朴的生活气息,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引领着大家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工业转型的艰辛,在沧桑与失落的交织中,同学们也捕捉到了一抹希望的光芒。他们发现,小镇正在通过文旅影视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正在被重新挖掘和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打卡地。同学们深知,这不仅是小镇的转型之路,更是工业文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生与延续。
下午,研学团来到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同学们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充满文艺气息与末日废土风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看到了自治区工业起步、发展的历史,观看用螺丝和钢筋做成的矿工雕像、工业器件和各式各样的文创展览,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厚重。
在遗址公园的北边,是宁夏境内目前在用的“最高龄”的火车站——大武口火车站。为了更全面地探索交通运输的变革与铁路的发展轨迹,研学团特别邀请了兰州局集团公司银川工务段及银川车务段的工作人员。他们向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了铁路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以及它在现代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们还向同学们普及了爱路护路的基本知识,强调了保护铁路设施对于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这一番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铁路安全的关注与责任感。
随后,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同学们顺利进入大武口车站,踏上了一列满载怀旧情怀的绿皮火车,开启了返回学校的旅程。一踏上这列火车,同学们仿佛瞬间穿越到了那个火车轰鸣、蒸汽缭绕的旧时光。在火车缓缓行进的过程中,车厢内洋溢着欢声笑语,同学们纷纷热烈交流着研学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彼此间分享着各自的感悟与收获。在绿皮火车的轰鸣声中,同学们不仅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更收获了无数宝贵的记忆。这次整班乘坐火车的经历,必然将成为他们一中生涯中一段难忘且美好的回忆。
这次研学之旅,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认知、对工业转型历程的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感悟,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种子。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从前,书本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书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与感悟,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指引他们不断前行,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文字 | 魏鹏、段清桐、娄欣和
图片 | 研学团队师生
责编 | 魏 鹏
审核 | 陈虎堂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目标:修养正道 涵养正气 滋养正人
办学理念:用生命唤醒生命
教育理念: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
学校精神:精敬于业 乐融于群 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