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每周看绩溪(10月28日—11月1日)

文摘   2024-11-02 11:26   安徽  


10月28日至11月1日,人民网、新华社、央广网、安徽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绩溪,一起来看看!


















      

人民网



宣城绩溪:层林尽染 “荆”秋如画


深秋季节,位于绩溪县荆州乡的皖浙天路迎来了最具诗意的时节。道路两旁,树影婆娑,金韵斑斓,奇妙绝伦,赏心悦目,呈现出一片璀璨的金黄世界,步入其中,宛若走进了一幅古朴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傅忠翛)




人民网


宣城绩溪:聚力打造抽水蓄能“绿电仓库”

助力低碳减排 


10月28日,安徽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总投资83.98亿元,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华东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这标志着绩溪县围绕抽水蓄能“接二连三”,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储能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作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绩溪县地处“宣徽之脊”,生态环境优越,可谓“举目皆山峦,低头有水川”,是新安江、水阳江、青戈江的“三江”之源。近年来,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境内源头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巧妙借用“绿水发绿电”,瞄准运营好、建设好、布局好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建设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强县的突破口,努力将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全县绿色储能产业做大做强。
2013年,绩溪县开工建设了安徽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98.88亿元,总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超过安徽省境内已建与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总和,2020年开始投入使用。2023年电站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累计完成发电量24.24亿千瓦时,抽水电量30.89亿千瓦时,紧急支援华东电网94次,成功率均为100%。电站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7.5万吨、氮氧化合物约1.079万吨、二氧化硫约2.879万吨。绩溪从此迎来了一条绿水变清洁能源的“金山银山”崭新转化通道。
此后,绩溪县一鼓作气,围绕抽水蓄能“接二连三”,高效推进家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该电站是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电站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境内,装机容量为140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50MW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按装机容量确定为一等大(Ⅰ)型水电站工程。开工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吨。
为了进一步推动绩溪县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聚焦打造绿色储能基地,紧接着,绩溪县又积极谋划上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与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探讨谋划上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拟设计装机容量约120万千瓦。目前,上庄抽水蓄能电站已完成初步选址,纳入全省新一轮新增站址,为进一步推动绩溪县打造长三角绿色储能基地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注入了新动力。(周明助)



央广网


绩溪:多维协同智网聚力 打造小区治理新格局


央广网宣城10月31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黄昭)近年来,安徽省绩溪县华阳镇不断健全党建引领机制,以小区党建为抓手,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筑牢党建之基,把好小区治理“方向盘”。一是夯实组织体系。注重调动多方力量打造网格化治理服务共同体,筑牢并有效发挥了网格化的“红色堡垒”作用。由县委副书记担任镇“大党委”书记,兼职委员由6个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持续强化“大党委”轴心作用,构建完善“县委—华阳镇党委—社区‘大党委(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巷、片)长—党员干部联户”服务群众六级联动组织体系,有效推动镇、社区、小区(网格)三级党组织同轴共转、同向发力。二是精细化网格管理。新组建网格党支部7个,目前47个网格已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选优60名社区“两委”干部、21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育强108名专兼职网格员,充实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扎实推进“多网合一”,探索建好“一张网”,组建网格指挥长、网格指导员、网格警务员、网格法务员、网格长、网格信息员等6支队伍,按照“6+X”模式,吸纳网格管理与服务团队235人,当好基层服务的“触角”“探头”。三是激活基层内生动力。根据各领域党员实际情况,持续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文明宣传岗、物业监督岗等岗位512个,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当表率,实行服务项目订单认领制度,组织开展“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服务行动。多形式打造小区党群驿站22个,探索以“党群驿站”引领拓展服务群众新路径,让党群驿站真正成为传递党的声音的“前哨站”,持续深化“红映来苏桥连万家”“红心聚力凤舞灵山”等特色党建品牌。

深化党群服务,筑牢小区治理“生命线”。一是当好基层党建“快递小哥”。强化网格党支部基层治理核心职能,积极构建党建+网格化直通社会治理体系,将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成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平台和办好民生实事的服务性舞台,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接单—社区销单”的“三单”为民服务模式,有效利用楼栋长微信群、网格微信群等媒介,开通“民意直通车”,及时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分流派单解决,通过勤说事勤走访勤服务,推动网格管理无盲点、问题排查无遗漏、社区服务无缝隙。二是吹响共同治理的“集结号”。深化三方联动机制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努力将“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自治模式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制定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加强沟通联系,补齐社区物业服务短板,协商解决物业矛盾纠纷,办好民生实事,形成“大事共商、实事共做、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三是打造群众身边“红管家”。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兜底“失管”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打造“三红灵澜筑梦爱家”红色物业品牌,实现资源、力量、服务“三融合”,凤灵社区灵澜山居小区被评为安徽省第二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来苏社区、霞涧社区积极申报全省第三批红色物业示范点。

探索多元渠道,构建小区治理“共同体”。一是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致力打造“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召开户代表会议,成立5-7人的居民议事小组,参与改造前收集意见建议、改造中协调化解矛盾、改造后维护管理服务等,带动社区群众逐渐形成自治意识,参与社区治理。二是探索资源盘活利用。做实“党建+”文章,有效发挥“五老工作室”“毛毛调解工作室”等民间调解组织作用,建立法律顾问每周固定服务日制度,深化“党建+信访”工作,全力开展“四重”信访突出问题攻坚,今年以来共调解纠纷183件,办结信访39件。三是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以《章氏家训》为蓝本,整理挖掘《周氏家训》《陈氏家训》,组织好家风家训诵读;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沐浴书香、共待花开”“五月康乃馨、爱心献母亲”等各类活动,覆盖受众3.1万人次,广泛开展“绩溪好人”评选、“党旗下的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形成了向内凝聚、向外辐射的典型效应。



央广网


宣城绩溪:板龙点睛,点亮非遗韵味美

央广网宣城10月31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章欢)板龙舞是绩溪县伏岭镇北村沿袭数百年的传统习俗,以其形式之独特、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技艺之高超、民风之浓厚而闻名,被列入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在徽州地区,许多村落都有舞龙的习俗,而北村板龙之所以独具特色,是因为这条龙由十几节、甚至几十节板凳串联而成,阵图变化丰富,民间参与面极广,道具工艺制作手法丰富。
为迎接绩溪县第十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北村村委会的广场上,大家正紧锣密鼓地制作准备板龙道具,为非遗巡游做好充分准备。竹篾巧手一扎,龙头龙尾已然成形,龙身分段,板凳为底,绵纸绘上图案,神龙活灵活现。板龙好不好看,威不威武,关键看画工的手艺,74岁的程建华是村里画板龙的长老,有着一手好绝活。


绘制完成的板龙龙身(胡天顺 摄)

“我们的板龙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今年的龙头和去年不同,去年主要是红色和白色,今年是红色和黄色。”程建华老人边给龙身描金上彩,边笑着介绍道,笑容里满是对自己亲手制作的板龙的自豪。
毛笔蘸金,点龙双目,龙眸璀璨,神韵尽显,这条威严的板龙似要腾空而起,翱翔天际。板龙点睛,是对古老文化的再度激活,也是跨越时空的精神接续。炯炯如炬的双眸,承载着北村人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乡愁记忆,正是靠着这样一条板龙作为纽带,全村1400多人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
“我们村的老百姓对板龙舞的仪式非常重视,只有参与了仪式,才算真正的完成‘成为大人’的蜕变,从此以后,就要扛起家庭重任。每年春节,不管身在哪里,北村人都会克服一切困难回到家乡,完成这项仪式。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对板龙舞产生了浓厚兴趣,村里平时有表演任务时,他们都会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并且引以为豪。队员们年龄和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爱好将他们紧密连接,他们之间已不仅仅是队友,更像是一家人。”据北村党支部书记程存炫介绍。
近年来,伏岭镇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展多样化民俗展演活动,打造非遗研学特色课程,设计研发非遗文创产品,充实文化产业生态,使得板龙舞、祭社、秋千抬阁等一大批民俗焕发生机。接下来,伏岭镇将继续深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激发非遗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促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新华社


绩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孝老爱亲风尚


绩溪县伏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本土文化内涵,聚焦“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办事难、陪伴难、精神缺乏慰藉等突出问题,打造“孝老爱亲”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通过精准志愿服务、丰富精神慰藉等方式,持续为农村老人提供贴心优质的关爱服务,让广大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感悟孝德、崇尚孝德、弘扬孝德、践行孝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精准志愿服务,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您想剪什么样的发型呢?”“头发需要打薄些吗?”“需要剃胡子吗?”公益理发队的理发师们认真询问老人们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喜好和要求设计发型,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今年以来,伏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健康讲座、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124场次,惠及镇域内3000余名老人。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入户关怀慰问,为老人打扫卫生、清扫院落,营造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注重精神慰藉,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伏岭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38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8位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10人。
该镇注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将本地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民俗,融入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开展非遗展演、民俗节庆活动,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内容。伏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老年学校,大力开展徽剧、板龙舞、秋千抬阁等特色教学活动,重点组织非遗传承人、离退休支部党员、老村干、“五老”人员参与教学,让赋闲在家的老人也能近距离感受到民俗魅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
同时,广泛开展老人们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如乡村大舞台、公益电影放映等,以及趣味性强、受众范围广的健身活动,让老年群体在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
发挥引领作用,传递孝老爱亲文明风尚

伏岭村家风家训陈列馆改建自邵氏古祠堂,绩溪氏族传统家风家训中包括的立德立业、公义廉洁、崇儒重教、孝老睦族等内容,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很高的研学价值。该镇通过活化利用古祠堂、绘制家风家训文化墙、宣讲家风家训、移风易俗走进新风堂等方式宣传乡风文明,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最美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孝善”美德之风、“家和”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饶悦 章欢)





新华社


绩溪:徽州米酒跻身乡村“小爆品”

“老板,给我拿3瓶血糯米醪糟、2瓶玫瑰味米酒……”10月30日,走进绩溪县华阳镇溪马村的万米酒铺,只见摆满各种口味的徽州米酒摊位前围满了顾客。
“近几年,随着绩溪文旅的发展,徽州米酒获得不少游客的青睐,加上最近店铺推出了不少新口味、新包装,很多人都专门来我的酒铺打卡购买各种风味米酒和醪糟,酒铺是越来越热闹了!”酒铺负责人胡拾青说。
绩溪徽州米酒采用的是皖南山区清冽甘甜甘泉水、冷水田优质圆糯米和徽州地区民间传承下来的特色植物酒曲,酿出来的米酒入口清甜,层次感强,醪糟也是入口软糯、汤汁少、有嚼头,其独特风味让来绩溪的游客念念不忘,或是随手带上几瓶,或是整箱邮寄回家,渐渐跻身为乡村“小爆品”。
线下销售火爆,线上销售也不遑多让。来到万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品库房,一箱箱包装好的米酒整装待发,米酒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火热,生产线保持满负荷运转状态。

徽州米酒成品库房

“今年,我们创新了枇杷、红枣枸杞等众多口味,满足当代人‘微醺’‘口味多’等口感要求。”公司负责人汪徽建介绍道,“近几个月,我们还引进了灌装机、隧道式杀菌喷淋降温一体机等新设备,提升米酒生产自动化程度,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产品品质。”

隧道式杀菌喷淋降温一体机

“从原来的手工作坊到现在的自动化生产,我们不断学习,期待学习更多的新技术。”车间工人葛定托说。“在这工作离家近,收入也不错!”包装工人洪燕华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
“我们在培育徽州米酒等特色产业品牌的同时,注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企业以资产收益分红、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万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按需吸纳本地村民200余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致富。此外,还注重提高村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如邀请专家指导村民对新购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开展技术交流分享会等,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更多乡村‘小爆品’!”华阳镇副镇长邵名鸿说。(潘紫媗)





安徽日报


绩溪推进“品质示范路”创建


本报讯 今年以来,绩溪县交通运输局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创建,努力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农村公路运输环境。
绩溪县交通运输局按照“路况良好,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社会满意”的总体要求,以交通量较大、重要程度较高、路况水平较好的县道X514镇上路和X512板水路为对象,创建品质示范路23.5公里。该局出台《绩溪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创建方案》,成立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强化保障措施。投入创建经费1200万元,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同时积极创新农村公路“路景融合”发展新模式,以路创景、以景衬路,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安全路、美丽路、幸福路。目前,两条品质示范路基本达到路景融合,将有力支撑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周明助)




安徽日报


绩溪:机械化绘就农业新“丰”景



近日,走进宣城市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高标准农田,稻田金黄,稻谷籽粒饱满,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割稻、脱粒、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村民们把一袋袋稻谷搬运上车,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以前依靠人工收割,一天最多割一亩地,今年使用收割机收割水稻,省去了脱粒等人工环节,170亩的高标准农田水稻,预计一天就能收完,大幅降低了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周坑村党总支书记王明跃介绍。知道这块地今天开镰,周坑村村两委干部特意前来察看稻米成色以及产量情况。谈话间,在收割机的轰鸣中,一片水稻地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稻茬。

“原来这里是一片高低不平、分布不均的旱地和水田,道路不便通行,水利不能满足灌溉的需求。2024年我们有序推进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和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在的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新型农机得以‘大展身手’,省时又省工。”王明跃介绍。
据悉,为确保秋粮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周坑村密切关注在田作物成熟度和气象条件,联系调配收割机,机械化效率达到90%,快速高效确保颗粒归仓。“今年水稻长势喜人,这得益于前期科学的田间管理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从现在收获情况看,亩产水稻约为1500斤,今年又是丰收年。”周坑村村民吕雄涛高兴地说。

近年来,周坑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灌溉排水设施等举措,提高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下一步,周坑村将继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在实现机械化收割的基础上,全力确保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助力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提升村民种地积极性。





编辑丨方雪

一审丨邵丽君
二审丨胡本州
三审丨胡慧玲

本文中图片、文字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绩溪融媒体中心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APP:掌上绩溪

长按左侧二维码下载


微博:绩溪县融媒体中心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抖音:绩溪融媒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绩溪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权威资讯,讲述绩溪故事,关注百姓生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4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