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0年,魏太和四年,吴黄龙二年。
一个叫隐蕃的青州人,从魏国叛逃去了吴国。
三国征战连连,彼此制衡,总有不如意者会投奔他国,以求良机,极为平常之事。
吴主孙权看到有司上奏此事,只不过轻轻哦了一声,并不在意。
数日后,吴主收到一份折子,言辞犀利,振聋发聩。
奏折中说,纣王无道,微子毫不犹豫地离开母国,高祖宽厚,陈平义无反顾地前往投靠。
我来到吴国,已经好几天了,待客官员只把我看做普通归降人员,并没有一个人来甄别我的才干,看是否能够被吴国所用。
看来我是明珠暗投了,满腹经纶和绝妙见解无法呈现给陛下,我感到非常惋惜。
不过惋惜的,不是我的境遇,我还可以去投奔蜀汉,最应当惋惜的是陛下啊,您将失去我这样的大才!
孙权于是召见了隐蕃,大殿奏对,只侍中右领军胡综作陪。
吴主问了隐蕃很多问题,天下大势国计民生等等,隐蕃一一作对,言之有物,气度从容。
吴主很满意,跟隐蕃说,终于领略到了先生风采,非常荣幸。
隐蕃离席后,吴主问胡综,你觉得这人怎样?
胡综说,文辞华丽,好像东方朔,又善于诡辩,可比祢衡。
吴主明白了,胡综认为这人志大才疏,夸夸其谈,却没有什么实务经验。
只是出于谨慎本能,不会去直陈对方不是,故而用了类比。
吴主又问,那可以给他安排什么职务呢?
胡综说,不能让他管理百姓,可以在建康找一个低等职务,先行试用。
吴主却有自己的想法,隐蕃从敌国来投,吴都举目无亲,能依仗的便只是我了。
从和他对话中得知,此人在刑狱方面颇有见地,依稀是张汤的模样。
汉武帝启用张汤,逢君之恶,依着天子性情做事,武帝要办谁,张汤就办谁。
武帝要酷吏,张汤便化身酷吏,匕首雪亮,爪牙锋利。
恶名张汤来当,福报武帝来享,妥妥的白手套。
吴主觉得可以如武帝故事,便任命隐蕃为廷尉监,负责协助廷尉处理日常事务。
隐蕃其时不过二十二岁,却有着超乎年龄的雍容气度。
更兼学识过人,能言善辩,见过他的人,无不拜服,都说这人是王佐之才,日后必然前程远大。
京城官员竞相迎附,隐蕃门前车马云集,日夜不绝。
来往密切的,包括孙权的女婿、卫将军全琮,孙权的另一个女婿、左将军朱据,太常潘濬之子骑都尉潘翥等。
隐蕃的顶头上司廷尉郝普更是逢人便夸,在孙权面前,也称赞过好几回。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隐蕃,比如宣诏郎杨迪,纯粹的是看不上佞臣幸进,一朝得志。
还有潘濬,则是觉得这事很反常,一个魏国来的降人,与母国有隙,在新国根基不稳,更应该保持低调,而不是如今这般张扬。
不知道隐蕃到底是什么来头,到吴国有什么真实意图,最恰当的选择应该是,不跟这人打交道,进而远离是非。
潘濬当时正在武陵讨伐蛮夷,听说儿子潘翥跟隐蕃打得火热,还一直给他送礼,非常生气。
写信给儿子,说,我受过国家大恩,立志以生命来报答,故而谨慎惶恐,生怕走错一步。
你们这些在京城的小辈,难道不应该更加恭顺乖巧,固守本心么?
怎么能够跟隐蕃这种来历不明的魏国降人交往亲密,还送钱粮给他?
我在边地听到这件事情,气得吐血了,几天都没有缓过来,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你收到信后,立刻当着信使的面,趴在地上接受一百杖的惩罚,然后去把赠礼取回来,此后再也不跟隐蕃来往。
潘翥隔着书信,也能看到老父亲的熊熊怒火。
于是,乖乖照办,与隐蕃割席。
一年之后,如日中天的隐蕃突然被吴主拿办,罪名是谋逆。
通报中语焉不详,只说隐蕃图谋在吴国叛乱,事发后逃走,被有司捉住。
严刑拷打数日,隐蕃什么都不说。
孙权亲自来审问,说,你这是何苦呢,要受这等皮肉酷刑,你把你的同党都供出来,我保证给你一个痛快。
隐蕃笑着说,孙君啊,大丈夫图谋要事,怎么可能没有同伴呢?只不过死就死了,为什么要告诉你,然后牵连到他们呢?
隐蕃至死,也没有吐露出任何人的名字。
孙权满腔怒火,无从排遣。
把廷尉郝普叫过来狠狠骂了一顿,说,先前你一直陈赞隐蕃,然后你又让他怨恨朝廷,进而反叛,这都是你的过错。
一口大锅扣在郝普头上,郝普无比惶恐,当夜便自杀了。
孙权二个女婿因为走得亲近,也遭牵连,朱据被免官,在家里软禁了四年。
其他人员因此案获罪者,不计其数,吴国官场一片腥风血雨。
对于隐蕃事件,魏国没有任何表态。
有传言说,隐蕃口才了得,魏明帝曹睿便派其假装叛变去吴国,做一位死间。
死间意味着,一,你去敌国是报必死之心,不可能活着归来;二,你的身份不会被母国承认,不认识你也不对你的行为负责。
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让隐蕃去吴国发展,凭借自己专业能力,假以时日,坐上廷尉的位置,然后审理大臣时挑拨是非,达成祸乱吴国庙堂之目的。
隐蕃差一点做到了,顶头上司郝普很赏识他,他退休或调动后,大概率会推荐隐蕃顶自己位置。
但不知道哪里出了纰漏,孙权提前发现了隐蕃的意图,虽然没有真切证据,本着疑罪从有的原则,也拿下了隐蕃。
隐蕃知道无法达成首要目标,转而完成次要任务。
孙权来问同谋者,如果吴国没有内应,你单枪匹马不可能做成大事。
隐蕃就是要孙权如此想,便说道,是啊,我肯定有同伙,但我不告诉你。
隐蕃在建康这一年中,高调地到处交朋友,搞得大半个吴国朝廷都像是自己的同伙。
然后,打死也不说出一个名字。
留给孙权一个巨大的谜团,你来猜猜,都有谁?
孙权心道,我根本不用猜,哪个是我平素想下手除掉的人,便是你的同伙。
隐蕃之案牵连甚众,其中是否有孙权借题发挥者,不得而知。
隐蕃作为魏国间谍,虽然没有做成吴国的廷尉,但的确扰乱了吴国庙堂,离间了敌国君臣。
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权心头一直缠绕着猜忌的藤蔓。
会是谁?还有谁?
隐蕃策划阴谋,然后以身入局,最终以死报国。
就事论事,其忠义气节,值得后世推崇。
PS:读者朋友们大家好!燕馆微语已改版升级。咱们新的微语报是一份由14条简短的国际国内资讯和一条微语组成的早报。朋友们可以2分钟时间内知晓天下事。我们会把最新的资讯第一时间呈现给您。请关注燕馆微语报,感谢大家一直来的关注支持。
点赞、转发、关注👇👇👇
- End -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燕馆
每天都有好物推送,良心满满
售后微信:1985263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