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数据资产的科学入表,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但对于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而言,又无疑是必经之路。
“数据资产”是一个边界和内涵都非常模糊的概念,其多样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数据都视为资产,更不能不加区别地将其入表。将不适合作为资产的数据入表,会导致资产虚增。这种失真可能误导企业管理者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在数字经济时代,将数据资产入表并作为质押品获得融资成为很多企业的一种期待,但首先需要明确,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作为融资的抵押物或质押品,对于“数据资产”,更需根据其作为资产、交易品的特殊特性,做出具体的分析。
数据资产入表,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这条通往数字经济的道路上,还有不少“拦路虎”。首先,要明确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企业效能,不能仅在表面现象上喊口号并据此研发。其次,明确数据资产入表的目的,是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状况。第三,需要将“数据”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可入表资产的定义、性质、会计科目和核算规则。第四,让部分数据资产“华丽转身”,探索部分数据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真正实现交易所上架交易。最后,需探索可交易数据资产的权属实现方式。
——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肖蕾 开泰远景基金(香港)投资
* 本文基于刘晓春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发言完善而成,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4年10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机构立场。
2024年9月6日,刘晓春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作主题发言。
数据资产:
版面编辑:瑟瑟 |责任编辑:瑟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