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CM团队简历)
几天前一位24fall刚入学新生的妈妈向CM紧急求助,她非常焦虑地告诉我们:因第一次独自来到异国他乡,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学感到不堪重负,甚至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在24fall与这位同学的接触中,CM其实非常清楚TA的优秀。相互配合下,我们不仅顺利拿到所有学校的offer,甚至收获了奖学金。这种情绪无关能力,而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脱离了舒适圈后的“生理”反应。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学业压力,许多个瞬间,都可能让自己萌生“我想回家”的念头。
10年前我们刚出国时的感受,也是同样的不安、紧张,还有不知所措。
很多瞬间,都想放弃留学
来自Lulu的亲身经历,送给每一位正在国外求学奋斗中的小伙伴,希望与你们共勉:
@ 欧洲归国Lu
有没有一瞬间,想突然放弃留学?
现已归国5年。
读书时学校安排了非常多的tutorial,如果课上不积极参与讨论,期末考试分数再好也可能挂科。几乎所有的tutorial班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没人抱团没人商量。有时听不懂同学讲什么、有时嘴慢插不进话,但每次上课都必须强迫自己找机会发言几次。后来一门课快结束时教授把我叫到教室外,问"do you feel more comfortable now?"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一方面感到不好意思,原来即使再故作镇定,自己的不自然和窘迫也那么容易就被人发现了;另一方面,很温暖,来自教授的关心还有被看到的有些生硬的努力。
荷兰商科硕士基本只有一年,让我有种把两年的课业压缩成一年的感觉。一个block结束立刻开始下一个,上课、小组作业、考试,除了圣诞休息2周外,其他时间一直无间隙循环。当时住的房间里有块小白板,我把每天待做的事情都写在白板上,做完一件擦掉一件,后来发现to do list越来越长,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帘看看外面是不是晴天,如果是晴天,就觉得心情变好了些,不然就会郁闷一整天。人在压力大时,一点点小事都会非常影响自己。
后来在还未毕业时找到了工作,一个人搬去了荷兰最东部,每天骑20分钟自行车上班。工作第一周的周五下班后,骑着我刚买的自行车开心的回家过周末。因为不完全了解荷兰交规,鲨鱼齿位置该让车时没有让,被车撞翻,失忆了几秒。司机叫了救护车和警察,警察来问话时我又害怕又委屈抑制不住的哭。去医院检查脑震荡,我的全责。开了一些药自己坐公交回家,周末躺了两天,中间吐了几次,然后周一骑着轱辘被撞歪的自行车继续上班(家附近没有直达公司的公交)。这件事唯一幸运的是发生在我的学生保险有效期最后一天,第三方责任险报销了全部费用,不然荷兰的救护车费用、赔车主的车子维修费,可能让刚参加工作的自己几乎破产。
工作后的情况跟上学时很像,团队里依然只有我一个中国人。经历了读研的折磨,这次日常工作交流完全没有障碍。但欧洲人的笑点还有幽默方式跟我们不太一样,有时他们哈哈哈笑的不行,我一脸尴尬的坐在一边。很长一段时间,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午休和公司聚会,上学时参加tutorial的感觉又回来了。
以上事情都曾让我一瞬间动过想要撂挑子不干的想法,回老家买车买房,找份稳定工作,陪在爸妈身边多好啊。但最终还是没有成为让自己放弃国外生活的理由,因为很清楚,正在经历着的这些,可以让自己变强大。
的确,后来频繁参加国外展会,每年3-4个,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谈生意,脑袋飞速运转谈判价格的同时也可以表现的从容得体,时不时也会开两个“国际”玩笑了,展台上经常出现跟客户一起大笑的声音。
© 欧洲归国Lu|科隆展会
荷兰人的笑话我依然一知半解,但坐在他们中间不再觉得尴尬。同事很善良,他们也会耐心的给我解释这个笑话的背景,帮我融入的越来越好。其实真的是那句,只要我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他们哈哈。
© 欧洲归国Lu|团队小聚
而现在回过头再看读书时的压力,真心觉得是小case。业务做不好,公司运作出现问题这种真金白银的压力才值得让人烦恼。
7年后,最终让我决定放弃荷兰生活,选择回国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好像很难再在这个环境下继续提高了。这时的放弃是主动的,也是坦然和有底气的。
© 欧洲归国Lu|回国前合照背面的留言
不要在自己感觉窘迫和害怕时选择放弃,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陷入至暗,怎么走出来?
No.1 关于homesick
首先,认识到想家是很正常的,不该因为想家而责怪自己不独立,毕竟“家”传达的是熟悉感和安全感,不同于国外相对陌生的环境。
其次,也要认识到,现在的处境就是,暂时见不到家人。所以,在原地过度思考是没有用的:
a. 尝试抽离出来,尽可能转移注意力,比如听音乐,交朋友.....在这里,目标导向也是很好用的,抓住主要矛盾,想一想出国的初衷,现在的当务之急也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实现目标上。换句话说,你可以允许自己emo,但要控制好沉迷emo和回归现实世界的界限。
b. 跟家人和朋友视频、通话,这样也能感受到来自家的陪伴啦。
No.2 寻求外界帮助,例如——心理医生
预约学校的心理中心,定期心理按摩。遇到困难,往往会很着急想要一个确定答案,或需要别人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但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心理咨询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科学方法的干预,不断探索,找到自己的情绪出口。
初来乍到,一下子被“丢”到全英环境中,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口音和表达,开口说话也没了母语的“安全感”。听不懂时,会缺乏信心表达自己;而不敢开口交流,也会影响我们理解对方的回应,陷入恶性循环。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即便目前英语暂时还不够好,也可以顺利解决事情,大不了就“你画我猜”。其次,语言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多多练习,进步一定会如约而至。
No.1 关于输出——口语
a. 抓住每一个练习英语的机会!无论是在咖啡店点单,还是在街上问路,都要敢于开口。不要太在意发音和语法,交流才是关键。每练习一次,都会发现说英语变得越来越自然。
b. 如果有跟你搭话或者看着面善的同学,找到一个可以轻松对话的环境,大胆开麦,也可以在宿舍和舍友多聊聊日常生活。不仅能锻炼口语,还能结交朋友。
c. 如果一开始不太敢和当地人交流,可以先在语言学习APP上与人交流,逐渐建立说英语的信心。
No.2 关于输入——听力
a. 课堂讨论和日常对话是提升听力的最佳方式。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大胆请对方重复或者解释清楚,“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是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多听、多问是进步的关键。
b. 利用碎片时间磨耳朵。无论是骑车、坐火车还是做饭时,可以听听英语播客、新闻或有声书,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逐渐适应外国人的英语发音和表达习惯。
国外的教学方式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大量reading,很多小伙伴刚开始会感到课业压力大,甚至无从下手。
第一,设立可行目标,增加激励:
慢慢来,刚开始适应教学方式、语言环境可能并不太容易,所以不要欺骗自己而画饼,从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开始,比如“我今天要读完1本120页的reference”。
接下来就是把计划对接到自己的频道——如果完成了,奖励自己一顿中餐!这样或许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而不至于看到文献就想逃。
反之,如果总是逼自己,而不给一直紧绷着弦的自己尝一点甜头,说白了,也是违背人性的啦 ~
第二,积极回应:
与教授、助教、同组大佬、学长学姐沟通,做好笔记,用好讲义;根据不同的考核方式、评分占比,调整得分战略;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康康能不能有什么好的方法、选题灵感等等;也可以在网上找相关慕课,补一补没跟上的知识点漏洞。
本期的分享,只是不希望大家觉得,留学就是乌托邦。既然期待留学蜕变,就免不了接受对过去自己思维定式的新挑战吗?相信你们,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呀!!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萌啦!
💭 💭 💭
有没有某个时刻,
让你想要放弃留学?
👏 👏 👏
期待你的分享,
feel free to be yourself
我们评论区见 (っ﹏-) .。o
(汇率实时变化,重点关注趋势)
CM留学服务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