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念叨要尊重各种各样的审美,人和人最大的差异排第一的是投胎水平,排第二的就是审美,但我又总憋不住,有一些审美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那也是尊重不了。
不合理啊!
典型的例子是现在网上特别流行的“按自己的审美p明星”,点进去一看,十个有八个让人心肌梗塞,还一堆人在下面建议这里p一下更好看、那里p一下更好看。
根本没有要怎么p才更好看,按我说就别p,那就啥事没有,原本就很好看,越p越油腻。
还有那种针对个人具体搭配的修改建议,一看评论区,无论照片里的人穿的啥,统一建议上衣短点修身点、换条拖地阔腿裤、再换双大头鞋,最后再去买点贵的。
没了。
管它三七二十一,反正所有人都跟着流行走一圈,要不行,至少是赶上流行了,也算大差不差。
我觉得这都反应出了网络审美的偏差,信息爆炸令一切“不完美”都注定会被审判,就也注定走向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极端。
我想写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认为过分极端的一些主流审美问题,老样子,一家之言,大家可以赞同也可以批判,我都虚心接受,咱们评论区见。
Pan式爱美哲学
P图
照片要不要p,这是电子时代的终极灵魂拷问。
如果问我,我的答案是,都无所谓,只要别照片看不出是本人甚至看不出是真人,想咋p咋p。
我们拍照的目的无外乎两个,第一,记录这一刻,第二,达成社交目的,让大家看看我有多美,最好点点赞、夸夸我。
是直白了点,但除了像我这种拍照卖货的还能有第三种目的,恐怕是真没其他目的了。
所以,如果p得不像自己甚至不像真人,以上两个目的是达成了哪一点呢?
再回归到审美的主题上,人像照片的美感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皮肤的纹理质感;
第二,光线在面部的适度投影;
第三,人的鲜活状态跟那一刻的情绪。
如今p图时最爱的疯狂磨皮、瘦脸、去皱正是在毁灭这三种美感。
大家买包都爱买真皮包,真皮为啥比人工皮贵很多,也是这个道理,这种三件套的的过度P图就是在把真皮改造成人造皮,而人造皮永远不可能比真皮上档次!
经常发照片又比较在乎个人形象的姑娘,不必依赖app的一键美颜,我个人的经验是,一可以用这个“皮肤细节”功能:
遮瑕拉到40左右,既能保留皮肤肌理,又正好抵消苹果手机的过度锐化。注意,安卓机人像算法都不太行,拍出来多数是人工皮,就别用这个功能了。
二可以用面部重塑功能。
就像在“自拍美但他拍丑”跟“自拍丑但他拍美”的人,真正的变美关键都是换个发型中所提到的,手机镜头存在畸变,这个功能正好可以调整五官和面部留白的大小跟位置,从而让照片与镜子中的我们更接近:
使用时保持克制,各项数据的改变控制在30以内。
好了,有这两个功能,基本上可以完美还原姑娘们的美貌、又不至于破坏照片该有的质感。
不要相信网上那些p越狠越漂亮的言论,明年今日打开这张照片时都想不起那天的自己是啥样,照片的意义就也不存在了。
粉底
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主流的底妆产品都有点过白或是白得不对劲,这是流行审美的驱使,品牌当然是要跟着走。
我也不是太认同“粉底液要比自己的皮肤白一号”的说法。
我们中国人讲究一白遮百丑,前提是要白得干净、白得通透、白得自然贴合。
那种硬生生浮在面上、像戴了个面具的白还不如不白呢!只会衬得面色发灰、妆面粗糙,如果再来点粉感,简直一塌糊涂。
这种情况常见极了,不单单发生在我们普通人身上,连明星也常有这类问题。
如果是很干、或又干又油、特别容易斑驳浮粉的皮肤,我觉得最合适的底妆色是介于面部和脖子之间的颜色。
我们多数人的脖子会比脸白半到一个色号,也有少数人是反过来的,所以选择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永远不会错。
可能很多姑娘会觉得,那我用这种色有啥意义呢,颜色都没变呀!
这也是一个误区,底妆的意义在于细腻肤质、均匀肤色,从而呈现更完美的肤感,而不是把人变得有多白。
以干皮或粗皮的肤质特点,硬白的结果就是上面说的面具粉感,贴近肤色的产品可以大大弱化这类问题。
至于本身皮肤就细腻柔润、容易上妆持妆的姑娘,我觉得倒可以选比肤色略白一点的底妆产品,但要保持底色的一致。
这就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底妆产品的问题,为了迎合主流审美一味追求冷白或粉白,然而我们多数东亚人的白皙是属于比较有厚度的玉白,冷白粉白盖上去必然分层。
所以,橄榄皮、暖白皮、黄一白的姑娘千万注意看粉底液的底色,上脸要是原来的底色白一号而不是整个改变底色,那才是真漂亮。
鞋大腿细
这是Y2K风格流行回来后带来的审美,我觉得本身没问题,完全能理解,之前流行的老爹鞋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显得小腿细嘛。
女孩子们总想要小腿细,其实追求的也并非小腿细本身,而是因为细会显得更修长吧?
我反正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但现在这个趋势是离谱到完全停不下来的程度,女鞋品牌随便翻翻,一个赛一个底厚、一双比一双头大,每只鞋砸出去都能随机敲昏一个路人。
离谱了!
小个子女孩的鞋只适合有高度,不适合大体量,小个子+大笨鞋可太难看了,cosplay蓝精灵跟匹诺曹。
如果体格稍宽一点、有肉点还好,尤其是瘦弱又小骨架的娇小女孩,踩着双又厚又大头的鞋,跟在人行横道上费力划桨似的,看不出到底美在哪儿……
此外,这种厚底大头鞋样式设计最有讲究。
如果是单鞋,底越厚,头越大,鞋帮越不能太高。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所有经典大牌类似鞋款的设计,不太出现高帮+超厚底+超大头的好看鞋子,那真的又闷又沉重,穿上整个人重心都失衡。
如果是靴子,厚底大头则最好不要有太多blingbling的金属配件,否则要么去漫展玩cos算了,如果不去,就是地下通道两百元三双的风采。
无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我都觉得太笨重的鞋子只能说是功能性的,很难说是观赏性的。
到底大头厚底鞋的美感极限在哪里,我想,Dr Martens许多年前就给出过标准答案,就是它家马丁靴这样:
如果比这更厚、头更大,那就要看看自己驾驭时尚的能力了。
Pan式爱美哲学
从小读时尚杂志就常看到一些《法国女人绝对不会碰的10种单品》、《时尚编辑永远不会买的5件衣服》之类的文章,以前真觉得要严格执行才能远离土气。
现在才懂,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跟“永远不会”,一切皆有度,这是我们中国人最懂的东西:什么都有适合跟不适合,适合便是美。
还是那句话,这些观点适合迎合普世审美的人,不适合玩亚文化或相比是否得体好看更在意是否与众不同的读者。
啊,好像我也比较少这样的读者,好像我的读者多数是跟我一样的躺平懒人……
再多说一句,文章开头的p图技巧是最好用的,大家记得试试看!
助理编辑:彭彭
读完本文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
比我有趣的没我实用,比我实用的没我有趣
欢迎来到关于时尚的新世界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