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卖痴呆啦!快看宋朝春节如何“吃”“喝”“玩”与“乐”!

政务   2025-01-31 19:00   北京  


编者按: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记忆。在宋朝,春节更是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不一样的“吃”“喝”“玩”和“乐”,充满了宋朝人的智慧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回宋朝春节,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吃”


1.馎[bó]饦[tuō],是一种手工制成的无馅面食,类似现在的山陕地区的揪面坨。制作时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搓成两头翘、中间凹的小面片,投入肉羹中煮沸后食用。

这种食物在制作时讲究每个面片投入锅中时都要有响声,与春节热闹的气氛十分契合,且适合在寒冬中食用。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 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餺飥矣。”)


2.馈春盘,又名五辛盘,是一种用五种辛辣蔬菜拼成的盘子,五辛盘的“辛”与“新”谐音,象征着迎接新的一年,寓意着万象更新和新的开始。此外,古人认为辛辣的味道能够驱邪避害、净化身心,因此五辛盘也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健康、顺顺利利。

宋代的五辛盘除了葱、姜、蒜、韭菜和萝卜外,还会加入生菜、青蒿等食材。皇宫中的厨师还会用腊肉等食材为皇帝制作五辛盘。(《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AI创作



3.“角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象征着团圆和财富,早在公元5世纪,饺子已经盛行。《东京梦华录》中提到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武林旧事》卷六也提到,临安的市场上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


4.消夜果,包括各种精美的时令水果、蜜饯、糖煎食品以及市面上的各种小食,如细沙团子、枣儿糕等。这些食物在除夕夜守岁时食用,寓意着团圆和甜蜜。

(薛泳《青玉案·守岁》“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梅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

▲AI创作



“喝”



▲宋 佚名《夜宴图》中宴饮的人们



1.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具有驱邪避瘟的寓意。据唐代韩鄂所著《岁华纪丽》记载:“元日,饮屠苏酒,以避疠疫 。” 在古代,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这一习俗在宋朝颇为盛行。

在制作方面,屠苏酒的配方主要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其饮用顺序也很特别,一般是从年少者开始,最后才是年长者。如明朝田汝成《熙朝乐事》中说:“饮屠苏酒,自小者始,以年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 

▲AI创作


2.元宝茶,“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开封城内茶庄、茶肆、茶馆林立,茶香四溢。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描述了东京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在这样的茶文化氛围中,春节时宋人会饮用一种特别的茶——元宝茶,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写下“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的诗句,其中的“橄榄茶”即元宝茶。

元宝茶的制作方式颇为讲究,以优质绿茶为底,加入金橘或青橄榄。金橘金黄香浓,青橄榄先涩后甘。

冲泡时,先泡绿茶,再加果实,让其释味。元宝茶泡好后,茶香与果香交织。

品饮时可先闻其香,再品其味,一并感受茶的清香与果的甘甜。

元宝茶不仅是饮品,还承载宋人新年祝福。金橘青橄榄似元宝,寓意财富,招财进宝。金橘谐音“吉”,寓意吉祥如意,希望新年顺心美满。春节家人团聚饮此茶,象征团圆和睦。


“玩”


1.小儿卖痴呆,小儿卖痴呆通常在除夕夜天将亮前开始,孩子们会提着灯笼,跑遍巷南巷北,大声呼叫“卖我的痴啦!卖我的呆啦!谁来买呀?”。他们互相嬉笑着、叫嚷着敲开一户户人家,希望把“痴呆”卖给别人。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分岁词》中提到:“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 

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可能存在的愚钝和迟钝“卖”出去,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聪慧明达


▲AI创作


2.关扑(正月初一至初三)

关扑通常在正月初一开始,由开封府放关扑三日。

它的玩法很简单,顾客需要掏出一点钱作为赌注,然后通过掷铜板来决定胜负。判断胜负的方式则是以掷出的铜板出现的背面的数量来决定的。如果赢了就拿走商品,如果输了,钱就是商店老板的了。

这种游戏形式后来经过演变,出现了很多新玩法,如转盘、射箭、套圈等。在《东京梦华录》中,孟元老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著、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街头巷尾的热闹场景,人们不分贫富,都参与到这场欢乐的游戏中,享受春节乐趣。


▲AI创作


结语:“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宋朝,春节的欢乐如画卷般展开。那么,宋朝人的春节之“乐”究竟藏在哪里呢?


藏在桌上摆满的馎饦、五辛盘、角子等美食中:热气腾腾的饭菜暖了胃,更拉近了家人间的距离。大家欢声笑语,分享过往,也祈盼未来。

藏在颇为讲究、寓意吉祥的茶香里:茶香与果香交织,带来味蕾享受与心灵慰藉。

藏在孩童提着的灯笼中:他们像萤火虫一样穿梭在街巷,卖力呼喊 “卖痴呆”,眼中却闪烁着光芒,将新春的夜照亮 。正月初一至初三,关扑游戏将欢乐推向高潮。街头巷尾彩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投身关扑,掷铜板、玩转盘、射箭、套圈…… 玩法多样,欢声笑语,连绵不绝。



宋朝春节的气息,跨越悠悠历史长河,虽历经岁月变迁,诸多习俗在传承中有所演变,但其中蕴含的美好温暖始终一脉相承,如点点烛火,照亮着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灵。



THE END

编辑:悠然 | 视觉:赤道雪冠

供图:AI

©本文版权归“青少年普法”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






进入公众号主页

点亮星标

不要与我们擦肩而过




致敬时代

扫描二维码关注

青少年普法官方公众号


法治守护

扫描二维码购买

青少年法治教育纸质期刊





【点赞】【转发】【评论】,记录你的生活足迹!👇🏻


青少年普法
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