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秋冬季呼吸道感染,带病上学不可取

学术   2024-11-05 14:01   河南  

每年的这个季节,儿科门诊都会变得格外忙碌。


前来就诊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以发热、咳嗽为主诉,而这些症状多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反复感冒的孩子数量众多,有的孩子一个月内甚至要跑三四次医院,甚至更多次。


儿童反复感冒,一方面与这个季节病毒活跃相关,另一方面和孩子们带病上学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似乎都有这样一个执念:学习可不能因为生病而耽误!哪怕是在孩子输液的时候,有些家长也会逼着孩子写作业或者看书。


孩子们带病上学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这样做,不但会把病菌传染给其他孩子,而且生病的孩子本身免疫力就处于下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更容易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进而导致反复发热、咳嗽久治不愈。/


其实,上课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为关键。孩子生病期间如果不用上课,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紧绷的神经也能得到舒缓,这有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康复。这样做不但不会让孩子落下学业,反而会因为劳逸结合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至于落下的课程和作业,学校完全有办法后续补上。

下面这两个病例是近期门诊看的孩子,提醒大家注意。

01患流感后上学反复发热


患儿,男孩,6岁。

因高热伴头痛、四肢酸痛半天就诊,体温高达39.6度。

查咽拭子甲流抗原阳性,诊断流感。

嘱其服用奥司他韦,家庭隔离治疗,3天后复诊。

患儿于次日(服用奥司他韦2次后)体温恢复正常,头痛及周身酸痛症状也好转,孩子开始上学,上学2天后再次发热,体温达40度,复诊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5.5x10^9/L,中性粒细胞21.7x10^9/L,CRP 58.4mg/L。考虑合并细菌感染,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并强调不能带病上学。

点评:流感是传染病,需要居家隔离到体温稳定48小时后。孩子在患流感时,自身的免疫力会下降,此时较平时更容易感染其它病原。

02频繁咳嗽2周好转后出现发热


患儿,女孩,7岁。

因咳嗽半月余就诊。

结合查体及过敏性鼻炎病史,考虑咳嗽原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涕倒流),经治疗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但于3天后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8度,考虑上呼吸道感染。询问家长,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坚持上学。

点评:过敏性鼻炎是不会引起发热的,患儿有发热症状提示感冒(病毒感染),感冒会让鼻炎症状反复。如果孩子有鼻炎病史,使用海盐水喷鼻或洗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冒发生。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平安度过秋冬季节呢?

一、注意防寒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冰凉的地板并不适合孩子光着脚跑来跑去。保暖要适度,穿衣的厚度应与气温相适宜。不要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像个粽子,这样孩子稍微一活动就会出汗,反而更容易感冒。如果孩子的脖颈处感觉温热,那就说明衣服穿得比较合适。

二、保障良好的睡眠和适宜的户外活动


人在感冒的时候,多喝水、多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对增强抵抗力大有裨益,同时还能缓解精神压力,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户外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可以选择在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比如上午十点、下午三四点左右,运动量以适宜为宜,强度不宜过大,运动后身体感觉暖和、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三、戴口罩,做好防护


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戴口罩是切断感染源的有效途径。不过,给孩子戴口罩时,尺寸一定要合适,若口罩不能与面部紧密贴合,就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1 岁以下的婴儿不建议戴口罩,以免发生窒息危险。

四、勤洗手,讲究卫生


有一些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很长,例如呼吸道合胞0病毒,能在物体表面存在约 6 小时。所以,当去医院或者人群密集的场所时,不要随意用手触摸东西。回家后要第一时间用消毒液或者肥皂在流动的水下将双手彻底清洗干净。

在吃饭前、大小便后,也要及时洗净双手,清除手上沾染的细菌。即便在冬天,室内也要适当通风,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在饮食方面,不要暴饮暴食,保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这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五、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对抗流感病毒的免疫抗体,从而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即便感染了流感病毒,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已经有了相关记忆,能够更快地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进而减轻流感症状的严重程度。儿童和老年人属于流感的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以使他们免受流感的侵害。

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饮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规律作息、适当锻炼、避免接触病源、接种疫苗以及保持个人卫生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减少生病,保持健康。

推荐阅读:

科普大赛获奖动画展示,一站式搞定科普动画长图制作!


儿科资料站
上术医学儿科频道,学术资讯、专业知识、指南解读、医考题库、好书推荐尽在儿科资料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