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个雪峰山,它从湖南、广西交界的绥宁往东北绵延,长达八百余里,一直伸到离洞庭湖不远的益阳,山势高峻,是湘中和湘西两个地区的分水岭。雪峰山以西,是滔滔沅江,穿沅陵过常德而入洞庭;雪峰山以东,则是清清资水,越邵阳过益阳而入洞庭,这雪峰山就恰似一道两条大河之间的绿色屏风,险峻而又神秘。
雪峰山最独特的一个地方,就是它冬天有积雪。大家都知道,湖南是一个天气十分炎热的江南省份,像四川一样,在冬天即便下了雪,在地上也存不了多长时间,全省大部分地方的山区也是如此。可是雪峰山却不同,这里群山叠翠,地势很高,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它是湖南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山脉北部的迎风坡是全省主要的暴雨中心,年均降水量高达1700毫米,这使得当地的气候十分的湿润。
在寒冷的冬天,湖南其它平原地带比较的干冷,雪峰山在寒潮侵袭之下,则明显雨雪较多,加上风大,使得山脉的高处常常会降大雪。在上个世纪中叶,这里的高山每年都会有近一个月的积雪,在郁郁苍苍的湖南,这儿远望上去一片白雪皑皑,显得格外的醒目,因而得到了“雪峰山”这个在江南颇为特殊的名称。
雪峰山的气候在湖南格外寒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的自然生态保持得比较完好。因为雪峰山地势崎岖、交通难行,山中平地很少,这里自古都没有太多的人定居,所以使得山区的植被破坏不多。在雪峰山,海拔高的地段,到处是松杉茂密、遮天蔽日,繁茂的乔木大大降低了气温,涵养了水源,很多溪河汇入到沅江和资水。良好的生态,令这条大山与周边人口稠密、高度开垦的平原丘陵相比,别有一番清凉的胜境,在湖南算是一片最能避暑的地方。
雪峰山由于山高人少,动植物资源非常的丰富。这里林竹广袤,是湖南省森林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原木蓄积总量占了全湖南的一半多。山林之间,动物繁多,像豹、豺、獐、鼬鼠、穿山甲、野猪等等,爬行动物和鸟类尤其丰富,到处都有毒蛇和飞鸟,包括蝮蛇、眼镜蛇、乌梢蛇、竹鸡、山雀、斑鸠等等。茂密的丛林浓荫,加上出没的蛇虫猛兽,让雪峰山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鬼魅魍魉之地。
上图:雪峰山眼镜蛇。
上图:剧毒的五步蛇。
在上世纪的民国时期,借着这种山高林密、幽深可怕的地理特点,雪峰山成为闻名整个湖南乃至华中的“匪窝”,盘踞于此的匪众势力,其人枪规模仅次于湘西武陵山,居湖南第二位,特别是湘中和洞庭湖区一带的土匪,都把雪峰山作为他们进退躲藏的理想根据地,所以,当时的湖南人,只要一提起土匪,抬头望一望那高耸林深的雪峰山,便都会浑身不寒而栗。可以说,这雪峰山在中国的山脉中,如果说别的东西都乏善可陈的话,那么以上的特点却是突出的,它真可谓是一个靠“土匪”打出名气的山脉。
1949年夏,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不久大军就进入了湖南。当时,进入湘中雪峰山地区的解放军主力,是四野第13兵团的49军。该部从鄂西沙市渡过长江后,经常德、津市一带向资江下游进击。8月初,陈明仁在长沙起义,湘中北大片地区得以和平解放,49军迅速占领益阳。其时,国民党白崇禧第11兵团主力经桃江县的资江往邵阳、湘西退却,49军第147师实施截击,就在桃江西面资江上的重镇马迹塘打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这也是解放军第一次深入到雪峰山。
上图:四野第49军147师师长沈启贤将军。
1949年9月衡宝战役之后,湖南大部解放,各地进入到紧张的建政、生产和清剿匪特的工作中。因为国民党主力刚刚退到两广,解放军一路南下,湖南很多地区都没有留太多的部队,故而这时,遗留在各地的大批国民党溃兵匪特以及地主恶霸便积极活跃起来,纷纷出山下湖,对我党的地方政权进行反扑,到处攻击县区政府,破坏征粮和土改工作,这便是湖南建国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剿匪斗争的原因。
那个时候,位于湘中的雪峰山地区,是湖南剿匪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之一。雪峰山纵贯于湖南省的益阳、娄底、邵阳、怀化等多个地区之间,其最高的山脊部分,位于西南部的洞口、隆回县以西以及东北部的安化-桃江-新化三角地带。这些地方,都有很多1500米以上的高峰,山高林密,崎岖难行。湘中和湘西各地的匪众,许多都以这些山区为老巢,进则洗劫平原城镇,退则隐匿山林。1949年和1950年这两年,粗略统计先后共有一百多股、两三万以上的土匪盘踞在雪峰山区,其中,就有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黑胡椒”。
说来,我第一次知道雪峰山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幼时看过一本剿匪故事连环画,它便是《黑胡椒落网记》。这本书,是1981年辽宁美术出版社的作品,分上下两集,全景式地描写了解放初期湖南益阳地区剿匪反特的历史,书中的绘画很有时代和地方的气息,令人记忆深刻。
这个名叫“黑胡椒”的匪首,真名叫邓老八,其老家就在今天益阳市桃江县雪峰山区的陆家湾村。此人早年是加入过青帮的江湖恶霸,民国时代湖南兵荒马乱,他纠集了一帮喽啰进雪峰山深山当了土匪。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联络收编湖南各地匪霸地主对抗我军游击队,他又加入了军统特务组织。益阳解放后,全地区曾有土匪上万人,以夏步云、高虎秋等为大头目,其它恶霸、特务以及反动会道门分子还有两三千人,他们四处杀人抢劫,破坏地方的征粮征棉工作,黑胡椒也趁势颇为猖狂了一阵子,在桃江、安化一带是个众人皆知的恶贯满盈的悍匪。
我党湖南建政之后,肖劲光的第12兵团是驻湘的主力,但野战军大都南下打白崇禧去了,留在后方的只有各军分区的少量正规军和民兵。当时,益阳这个地方就建立了直属省里的一级军分区,负责管理下面几个县的军事工作,和其他的军分区一样,统辖的正规部队不多,只有主力留下的一个加强团,3500多人,除外就是民兵了。益阳这里过去我党的工作就有基础,有一支湖南人民解放军的游击大队,三四百的兵力,以这支武装和部分解放军人员为基干,很快组成了益阳的县大队,再有便是地方政府建立后成立的公安局,就凭这些地方武装加上正规军总计4200多人来面对五六个县的敌匪势力。
敌情尽管猖獗,但我党具有令对手望尘莫及的优势,那就是民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时,益阳地区的军政领导班子是很强的,军分区司令员黄霖是长征中夺取腊子口的红军英雄,后来曾担任延安中央警卫团的团长,战功卓著,经验丰富;军区政委兼地区书记是由后来庐山会议上坚持原则、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的周惠担当,他之前曾任冀南南下干部大队队长,其坚持根据地和地方行政工作的能力很强。
上图:益阳军分区首任司令黄霖将军。
上图:益阳军分区政委周惠。
这两个人一到益阳,就迅速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清匪反霸和土改的工作,政策深受人民的拥护。在军事方面,实施正规部队地方化,每个县都下派一个连,以此为骨干,同时吸纳地方上的地下党和游击队干部,招兵买马,成立起县大队和公安局,并且发动各乡组织民兵自卫队,这样的举措,使得益阳地区各县的地方武装有了成倍的增加。
在政治上,将土改工作与政治招降相结合,积极进行宣传攻心战,动员群众家属做土匪的工作,收到了很大的瓦解效果。人民广泛地动员起来了,匪特就到处碰壁、军心动摇。后来,利用坚守各个重要城乡和经济目标的战机,益阳军民多次重创匪军主力,进而对敌残部实施追击扫荡,从49年10月到50年2月,共歼匪众7000多人,自此益阳地区的大股匪特基本被肃清,只剩下少量土匪躲进雪峰山,剿匪斗争的第一步任务基本上实现了。
在这轮剿匪行动中,黑胡椒漏网了,他仗着熟悉地形,领着120多的残匪一溜烟地钻进了雪峰山。1950年上半年,益阳社情基本稳定,当地进入到紧张的土改和生产进程当中,一时没有进山清剿残匪,这黑胡椒得以蛰居隐藏,他贼心不死,焦躁地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1950年的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中国局势陡然紧张起来,华中的解放军野战军陆续接到通知准备北上,到10月,抗美援朝开始,这时,潜伏在湖南各地的匪特反动势力就像惊起的蚂蝗一样,又开始活跃起来。黑胡椒感到机会终于来了,就在当年清冷的深秋,带着一群喽啰窜出了深山老林,和隐藏在益阳的国民党特务搭上了关系,企图趁我后方空虚,组织收拢散匪在洞庭湖区搞一次大的暴动。
但是,让黑胡椒没有料到的是,当地武装部和公安局一直对他高度警惕,在群众的帮助下发现了他的阴谋行迹,就在他集合匪众刚刚出山的时候,在桃花江渡口打了一个埋伏,歼灭匪徒一部。后来黑胡椒到了洞庭湖,再次遭到严阵以待的我军民的沉重打击,一百多人的队伍损失了一大半,举行大暴动的图谋遭到了彻底的破产,黑胡椒狼狈不堪,带着仅剩的二三十人再次逃入了深山。
黑胡椒此人是非常狡猾的,他在雪峰山区有好几个藏身的窝点,核心据点是在黄鹤山上的道观天王宫,在山下的一个偏僻山村,还有间隐蔽的房子,住着他的姘头—一个名叫“仙娘娘”的女特务。
这仙娘娘实际上是黑胡椒的联络员,平常以上香为名到山上给黑胡椒传递情报。黑胡椒洞庭湖失败以后,率领残部隐居黄鹤山,企图长期潜伏,然而他们的活动在军民联防联动的大网之下还是露了马脚,益阳武装部的侦察员经过细致的追踪,在土匪旧部的帮助下,抓住了黑胡椒派下山的小匪,继而逮捕了仙娘娘,从她的口中获知了黑胡椒隐匿在天王宫的情况。
随后,剿匪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包围了黄鹤山,攻进了土匪的老巢,一举歼灭了黑胡椒匪部。最后,老奸巨猾的黑胡椒躲进了一条极其隐蔽的地道当中,这条地道从天王宫的地下暗室直连到一棵大松树的树干之中,解放军经过反复搜查,发现了这个暗道,最终擒住了这个惯匪。
黑胡椒的落网,沉重打击了雪峰山匪特的气焰,到1951年底,益阳和雪峰山地区的匪特基本就被肃清了。当年读这个剿匪的故事,首先这个匪首的绰号“黑胡椒”特别地令我印象深刻,也感觉颇有意思。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黑”,加上连环画的描绘,一个长脸阴黑、两腮长着黑胡的凶恶的匪首嘴脸,活脱脱地铭刻进了我的脑海当中。但是,这个凶残的家伙为什么把自己的江湖名号称为“胡椒”呢?当时我还不太明白,只是到后来才清楚了个大概。说起来,这个家伙将自己冠名为“黑胡椒”,起因主要还是出于胡椒这种东西的生理性味以及在当地的独特地位。胡椒原产于印度,早在汉代就由丝绸之路的商人传到中国,后来在国内广为种植。这个东西,特别地耐阴湿寒气,是一种秋冬结果的热带型食品香料植物,在湖广等亚热带地区到处盛产。拿益阳的雪峰山地区来说,过去山中就随处长有野山胡椒树,特别是在人迹罕至的荫蔽树丛当中,胡椒树更是密生。胡椒的浆果都很小,就像花椒一样数量繁多,呈穗状长在枝茎之上,开始的时候是绿色,到成熟期绿中带红。取下果实翻炒烘干后,就变成了黑褐的颜色,而且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味道非常的辛辣,被人们俗称叫做“黑胡椒”。黑胡椒这东西,因为是普遍的山野特产,味道又浓香辛辣,深受湖南山区人民的钟爱。黑胡椒的加工方法简单,成品芳香辛辣,平时佐食可以温补肠胃肾脏,去除腹中冷气,还能消解阴湿肿毒。深秋过后,寒潮降临湖南大地之时,特别是山区,是非常阴湿清冷的,而这时,恰好就是山胡椒大量出产的时期,湖南山区农家都会大量采集山胡椒果,拿回家加工成黑胡椒。平时做鱼做肉、吃米吃面都会放上一些,不仅麻辣下饭,而且可以很好地除腥提味。不少的人家,还会用其熬制胡椒酱,蒸制胡椒油,平常大量的食用。可以说,在严冬时节气候寒冷阴湿的湖南,黑胡椒简直就是一种生命火力的象征。上世纪中叶的益阳雪峰山地区,冬天风冷雪大,深山密林,气候湿寒。一帮匪众在如此的环境下栖身山中,可以想见其承受的艰难。为了生存,匪徒们只能天天吃香喝辣,这满山遍野的山胡椒于是便成了他们捱过严冬的天赐宝物。平常,他们就地取材,用山中盛出的竹笋土鸡、野猪活蛇做料,配上从山下抢来的白米油盐、活鸭鲜鱼,就在山寨石穴之中烧烤烹制、大快朵颐。吃的时候,差不多每餐都要放上大量的胡椒辣子,在喷香的麻辣中,这些匪徒吃得满嘴流油,周身火热,在绿林生活艰难存生的忧惧之中,也能感受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慰,黑胡椒这东西于此真可谓是起了大作用。“黑胡椒”当年活动的桃江地区,山上到处都是松杉竹林,蘑菇、竹笋、山野菜随处都有,这为山中的土匪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材。在资江两岸,河汊湖塘遍布,盛产白鸭活鱼,远处益阳的平原地带更是稻田广袤,可以说真是一个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土匪们据此,退可高山躲避,进可下江洗劫,难怪很多匪头都把这里作为其理想的根据地。当年在益阳,一两万的匪特势力当中,桃江一地就占了40%,看来,资源、位置条件的优越,还是土匪强人得以大股盘踞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年雪峰山上土匪最喜欢的吃食,一般都是用黑胡椒烹制的鲜鸭活鱼和猪肉。其实这在湖南,也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大众烹调手法,是湘菜当中大宗的菜式。桃江地区河多水丰,到处都有鸭子滩、鸭子塘,是湘北鸭肉、皮蛋的重要产地,所以在当年,麻辣鸭子是土匪们吃的最多的美食之一。湖南的湘味土菜当中,用胡椒烹制鸭肉的方法大抵都是一致的。就是先将鸭肉去脏洗净,切成中等大的鸭块,用清水浸泡,然后用酒、盐腌制个把小时充分去腥,再入锅放油翻炒。中间再放生抽、姜片、八角、桂皮等等大火炒干,待焦香变色后盛出。接着放干红辣椒和陈皮,倒入糯米甜黄酒,加少许盐,不要加水,拌好的鸭块用瓦煲加盖焖煮四十分钟,焖的后期倒入黑胡椒或者黑胡椒酱入味,最后加陈醋、糖、蒜片大火烧干,就成了一道鲜香浓郁、嫩烂麻辣的鸭食大餐了。这种黑胡椒酒炖鸭在冬季的湖南山区,既有营养又有疗效。鸭肉这东西性质是寒凉的,有凉血补血的功效。用黑胡椒当配料,既鲜香麻辣又可中和它的寒性,冬季食之,能有效缓解腹中湿冷之气,抗御风寒感冒,并能补血饱腹,这些都正好满足了山野顽匪们的胃口。这道菜,在湖南可谓是历史悠久,不仅强寇贼人钟爱,普通百姓也是非常推崇的,后来演变出的著名湘菜“雷公鸭”,便主要是采纳了它的制法原则。所谓“雷公”,即是因烹制出的鸭肉偏呈黑色,颜状很有点近似雷公的黑脸故名。制作这个菜的关键,在于事先要浸泡腌制去腥,炒制时必须大火多油,不停地翻炒,时间要够长,直到炒干除尽水分、肉质发黑为止,这才能充分地消除鸭肉的腥膻。然后就是要用酒炖煮,其间决不能加水,因为对于鸡鸭烹制来说,水只会囊化肉质,加重腥气,非常的败味。然后炖煮时就是要加黑胡椒了,这个过程不能时间太长,且必须大火干烧,这样才会使鸭肉充分的麻辣干香,诱人食欲。除了胡椒炖鸭之外,那时候匪众们常吃的下饭好菜,还有一个就是“土匪猪肝”了。这道菜也是湘西湘北一带家喻户晓的地方名肴。雪峰山区林草丰盛,野黑土猪众多,当地农家除了杀猪制作腊肉,便是炒制麻辣猪肝。这个菜,是将新鲜的土猪肝切成薄的大片,然后拿白酒、酱油、黑胡椒面和盐一起搅拌腌上一阵,准备蒜片、蒜叶和干红辣椒。做的时候是在锅里多放油,先放蒜片、干辣椒等佐料,再放进猪肝,迅速地大火炒熟,注意一定要保证急火和高热的油温,这样时间不长猪肝就变色嫩熟了,期间也可以放些糖醋调味。该菜的特点是既滑又嫩又下酒,非常的开胃下饭,实在是冬季抗御寒冷饥饿的一道简单易做的好菜。在那段寒风凛冽的岁月里,黑胡椒和他的喽啰们,便成天里靠着这些香辣的美食来饱食裹腹,渡过雪峰山阴冷的冬天。时间长了,麻辣的黑胡椒就成为他们再熟悉不过、也再喜爱不过的天赐之物。黑胡椒的热辣,在他们的心中,就代表着抗御艰难险境的生命之火,代表着克服阴冷的阳刚精神,加上它乌黑可怖的外表,这些,看来就是匪首邓老八最终相中它、将其作为自己江湖名号的真实原因。在湘西北山区,不仅是黑胡椒,还有很多带“黑”的东西,像黑茶、黑土猪、黑米酒、黑布和黑臭豆腐等等,连同被人视为“黑色文化“的食辣习俗一起,简直构成了一个黑色的世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黑色代表着肃杀庄重之气,它同时也是深沉阴狠性格的同义语,机体里蕴育着辛辣和内热。古往今来,人们从很多湘人的身上,的确或多或少地都能看到类似的基因,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咎其缘由,到底是水土乎,还是文化乎,看来都是存在的。很多的湖南人,都是极富精神的,他们深沉且泼辣,那么地具有纯正而顽强的生命力,真的很像耐受阴寒、奉献火热的黑胡椒一样。与中国其它省份的人相比,湖南人的这种性格是颇为突出的,实在值得人们寻味。看来,色彩喻示性情气质的文化,与中医道家“以形补形”的文化,它们的内涵确实极其博大和精深,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肉体到精神上,迈向他们想要去的方向!这个“黑胡椒”的剿匪故事,发生在湖南益阳的桃江县,它也就是世人知晓的“桃花江,美人窝”的那个地方。说来,这湖南共有两个与桃花有关的县份,一个是桃江,一个是桃源,前者属于益阳,后者在常德附近,对此大家可不要弄混了,另外也要知道,这两个地方,和当年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两个县,两地一南一北,相距很近,当地都盛开桃花,这倒是真的。而且,两个地方都各有一条大江流过,桃源县是沅江,桃江县是资江,江水清莹配上丛丛的桃花,都颇具一副“桃花春风拂面”的江南景象。大抵这样的地方,水土都是很养颜的,所以难怪当地美女众多,就像盛出的桃花一样的漫山遍野喽!桃江这个地方,因资江的支流桃花江在县城汇入干流而闻名。它在湖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县份。上世纪建国以前,原来益阳县的地方很大,从洞庭湖区平原一直连到安化附近的雪峰山,桃江这片地方属于益阳的西乡,大多都是山地丘陵。建国初为了治理方便,于1951年夏才建立了今天的桃江县。目前,这个县的面积仍然达2000多平方公里,还是湖南的大县。桃江除了县城一带平地较多外,大都是丘陵山区,其西部、南部的山都很深,海拔也很高。想当年,益阳主要股匪的巢穴,便在今桃江和安化、长沙市宁乡等县交界的雪峰山深山区,包括灰山港、松木塘、鸬鹚渡一带的山区,从1949年到1950年,境内主要的几次剿匪战斗就发生在这些地方。桃江县虽然多山,但物产相当的富饶,资江两岸稻田片片,盛产鲜鱼和白鸭。近年,不少农家开始种植“生态鸭田”,即在经营水稻种植的同时,在农场放养大批白鸭,这样,水田里的害虫可以被鸭子作为吃食,鸭子的粪料也可以成为养护稻田的天然有机肥料,达成“以田养鸭”、“以鸭养田”的良效。这是一种类似广东“桑基鱼塘”经济的可循环再生型的优秀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平常仅农药和化肥两项,就可省去相当多的成本,既保护了水土,又吸收了垃圾,真可谓两全其美。经营这种农场的农户,有的一年都没打过农药,用的肥料,白鸭就可以解决很多,种出来的稻米,都达到了无公害的绿色生态标准,这对于环境水土,真是好处多多,真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推广!桃江县的丘陵,竹山广袤,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全国二十大竹林县之一,楠竹面积居湖南第一。在县城桃花江、鸬鹚渡、马迹塘一带,竹林规模尤其可观,像著名的桃花江竹海,它是堪称湖南第一的竹林风景区,也是全桃江最为知名的风景旅游名片。浩浩竹海,不仅景色秀丽,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桃江各地到处盛产的竹笋、竹鸡、竹凉席,就都是竹林的馈赠,可见自然生态是多么的重要,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人类生命的源泉!美丽的桃江,还有不少动人的古老传说。像前面所说的那个匪首“黑胡椒”的家乡陆家湾,其归属的鸬鹚渡镇,其名称得来就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在很早的时候,这里的沾溪河边住着一个渔家,他养有一只鸬鹚,这鸬鹚很听主人的话,每天都勤勤恳恳早出晚归地为渔家捕来鲜鱼。可是有一天,都到了时间,这鸬鹚还是没有回家,直到黑夜才两爪空空地返回家中。渔民十分的生气,以为鸬鹚白天偷懒,就把它暴打了一阵,最终鸬鹚死了。第二天,渔家到河边一看,结果发现在岸滩上趴着一只足有二十斤重的死鲤鱼,旁边还有鸬鹚的羽毛,渔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大鱼是那鸬鹚费劲力气捕上来的啊!回想到昨天鸬鹚那筋疲力竭的可怜模样,他顿时眼泪迸流,心里又痛又悔。过后,他把鸬鹚的尸体细心地用瓦坛装好,拿到河边烧香恭拜安葬了,以后年年都按日祭拜。这件事情迅速地传遍了四乡,人民无不为之感动,后来就集资在鸬鹚安葬地建造了一个小庙,命名为“鸬鹚庙”,年年都有大批的民众来此感恩礼拜,天长日久,这里就从一处静僻的河滩变成了一个人流稠密的渡口,以后又发展成了集镇,集镇的名字就叫做“鸬鹚渡”。除了鸬鹚渡,还有马迹塘也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典故。马迹塘这个地方,位于资水之滨,东下湖区平原,西通湘西群山,地位素称重要。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就作为刘备和孙权激烈争夺的荆州要地,发生过多次的战事。当时,负责荆州南部守卫任务的是大将军关羽。某天,关羽率部来到马迹塘附近的沂溪河畔,突遇敌情,关二爷挥刀纵马涉水上岸,那赤兔马仰天长嘶,马蹄重重地在岸滩上踏出了几个深深的凹坑,此后,关羽的部队越过了沂溪河,逼退了吴军。这段真实的经历日后代代在当地相传,也让过去这个不起眼的无名荒野成了引人注目的重要要塞,再以后它的名称就以关二爷骏马踏出的凹槽为源,人曰其为“马迹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