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地方,藏着一个200多年历史的客家村

民生   2024-11-10 20:57   广东  


从梅花园地铁站出来,穿过车水马龙的广州大道北,往银利街方向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牛利岗。这里商铺住宅林立,街坊来来往往,处处充满烟火气息。


牛利岗村地处天河区兴华街道东北面,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客家村


在这座面积约0.5平方公里的古老村落里,从建村缘起到人文古迹,处处都有故事。





为好意头,村民舍“舌”改“利”


据牛利岗村村志记载,清朝中晚期,有曾、刘、熊等姓氏族人从五华、惠州、梅县等地陆续迁徙而来。其中曾姓人家为开村始祖,于清嘉庆年间在牛利岗凿井定居。



牛利岗村地处天河区兴华街道东北面,村名本为“牛脷岗”,后来村民将“脷”改为“利”,成为今天的“牛利岗”。图为牛利岗社区牌坊。


今年73岁的熊贵旺是土生土长的牛利岗村人,自小就听长辈说过许多关于村名的故事。


熊叔告诉记者,牛利岗原是一个山岗,自北(现梅花铝材厂)向南(现牛利岗南街)由高向低延伸,头大腰细尾尖,就像一条伸出的牛舌头,因此得名。熊叔指着旧时山岗的位置说,如今那里已被开发成商品房小区。


形似牛舌为何不叫“牛舌岗”而称“牛利岗”?对于记者的疑惑,熊叔解释,广州人凡事讲求“好意头”,“舌”在粤语里与“蚀”同音,为避忌“蚀本”“亏损”之意,遂将“舌”改为“脷”,有“猪脷”“牛脷”等说法。后来因为图方便,村民将“牛脷岗”写成“牛利岗”,既简化了笔画,也表达了村民对“大吉大利”的希冀。


1996年,牛利岗社区居委会成立。除了牛利岗村,附近的荔枝岗村、大塘岗等也并入该居委会。



百年不竭,古井滋养代代村民



在牛利岗南街的偏巷里,有一口清澈的水井。这口井名为“伯公古井”,清嘉庆年间所凿,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地村民喜欢称它为“龙伯公井”。


关于古井的来历,熊叔介绍,建村初期,村中有曾、刘、李三大姓氏,其中以曾氏家族最为庞大。


当时曾氏家族中有一懂风水的先祖认为此处是村中龙脉,是水源穴位点,在此挖井一定泉涌不息。果不其然,水井挖好后,与村内其他水井相比,此井出水快,水质清,常用常有。


当村中其他水井的水不够用时都要此井支援,缓解全村用水之困。又因牛利岗村民是客家人,“龙伯公”在客家方言中是掌管水的土地神,因而村人称该井为“龙伯公井”并立碑为志。


“伯公古井”在牛利岗南街偏巷,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地村民称它为“龙伯公井”并立碑为志。


在牛利岗村,每个姓氏宗族都曾经有自己的水井。但随着岁月流逝,有的泉眼枯竭,有的遭遇填埋,唯独这口龙伯公井水源不断。


在20世纪50年代,此井还曾为辖内梅花半导体厂作出贡献。


彼时,导体厂组建期间工业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严重不足,厂领导得知距离厂区不远的牛利岗村有一口水井,在征得村民的同意后在此井拉了一条明管用发电泵将水输送到厂内,解决了工厂的用水问题。



清晨傍晚,居民井边浣衣涮物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村民渐渐不再饮用井水,但每天早晚仍有不少村民来此洗衣涮物。


后来龙伯公井因年久失修,井底淤泥深积,井口周边道路坑洼不平,成为荒废之地。


为方便居民群众,同时对文物进行保护,2014年,由兴华街党工委、办事处主事,天河区文广新局倡议,龙伯公井得以重新修缮迎来“新生”。


牛利岗南街一巷


古井修葺一新后,每天早上或傍晚,人们都会拎着水桶前来,用打来的井水浣洗衣物。


老家在贵州的罗女士在牛利岗社区租住已有七八年了,她习惯每天早上提着衣物,带上搓衣板和洗衣粉,在井旁边洗衣服边和街坊邻里聊天。“冬天用这井水洗衣服,一点都不冷。”


罗女士说,虽然家里有洗衣机,但大家还是喜欢带着衣服来这里,边干活边闲话家常。“早上和晚上是最热闹的,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说笑笑,有种回到了家乡的亲切感。”



客家文化,凝聚居民邻里感情



从前在牛利岗村,家家户户都忙于耕种,后来经历从村到城的转变,农田渐渐消失,往日的田间地头建起了楼房。


许多村民将家里的房屋出租,渐渐搬离旧村。


据牛利岗社区居委会主任薛晓燕介绍,如今的牛利岗社区以外来人口为主,但仍有不少老村民坚守这里,延续着属于牛利岗村的记忆。村中客家人独有的宗祠、民谣、民谚、山歌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直至今天仍在传承。


牛利岗村曾有多口水井,部分已枯竭或被填埋,唯独龙伯公井水源不断


记者了解到,为了传承客家文化,增进邻里情谊,牛利岗社区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最热闹的莫过于“客家美食节”,由居委会组织,让居民以客家菜为主题进行厨艺比拼,通过美食搭建起邻里沟通交流的平台。


无论是租住在此的“新牛利岗人”还是土生土长的“老牛利岗人”,大家共聚一堂,齐齐品尝客家菜肴,暖胃又暖心。这样一个“大家庭”聚会,既描摹了现代都市邻里和谐的美好模样,也留下了专属于牛利岗的幸福味道。



街坊说



“广州人凡事讲求“好意头”,“舌”在粤语里与“蚀”同音,为避忌“蚀本”“亏损”之意,遂将“舌”改为“脷”,有“猪脷”“牛脷”等说法。后来因为图方便,村民将“牛脷岗”写成“牛利岗”,既简化了笔画,也表达了村民对“大吉大利”的希冀。——居民熊叔


每天早上或傍晚,人们都会拎着水桶来到修葺一新的龙伯公井旁,打来井水浣衣涮物

“冬天用这井水洗衣服,一点都不冷。早上和晚上是最热闹的,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说笑笑,有种回到了家乡的亲切感。”——居民罗女士 ”


来源:信息时报


看完点个👍【在看】,感谢支持!

客家人
全球1亿客家人的聚集地,传播客家资讯,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连接每一位客家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