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曾问叶剑英:你认识他吗?

民生   2024-11-06 16:04   广东  


1970年7月15日,周总理、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一起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三位领导人同时到场,只为了解我国核潜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核潜艇”这三个字牵动着太多中国人的心。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当着他的面,毛主席十分客气地跟他说,希望苏联方面能帮中国一起研制核潜艇。赫鲁晓夫当面婉拒了我们,他一连给出了好几个理由:技术复杂;价格贵;苏联已经有了,能保卫中国,所以中国不需要搞。


这都是什么理由!这些话,就像刀子一样深深地扎痛着中国人的心。很显然,苏联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搞好核潜艇。苏联人的这些话,无疑更加坚定了中国人一定要搞核潜艇的决心。

1964年10月6日,新疆罗布泊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核潜艇研究,变得更加迫在眉睫。四年后,毛主席签发了“718”指令,下令集中力量搞好核潜艇,聂荣臻元帅也指示:核潜艇研究不能拖后。

从1959年到1970年,整整11年的时间,核潜艇研究终于有了结果,即将进入最重要的实验环节。一直放心不下的周总理,把前线的科学家们从西南深山请进了人民大会堂,想亲耳听他们说一说具体情况。

一进大会堂,72岁的周总理便在人群中四处寻找,他问身边的同志:“彭士禄来了没有?”很显然,他在找其中一位科学家。

人群中传来一个坚定的声音:“总理,我来了!”周总理寻声望去,看见了45岁的彭士禄,这才放下心来。

而后,周总理高兴地指着他,对着一直陪在身边的老帅叶剑英说:“你认识他吗?”叶帅听完,微笑着点头,回答:“认识,早就认识!”


虽然彭士禄是核潜艇工作的主心骨之一,但全国的科学家那么多,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为何都会认识他呢?接下来周总理的一句话,解开了同志们的疑问。周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

我给你介绍介绍,他是彭湃同志的儿子。

原来,是故人之子。

对国人来说,彭湃是名副其实的“农民运动大王”,这个称号是1926年毛主席给的。而早在1923年,瞿秋白就曾说过:“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是的,扎根于农民运动的彭湃,以其极具号召力的演讲才华,在当时的广东地区竖起了一面红色旗帜。他牺牲那年,才33岁。

而对于三岁丧母、四岁丧父的彭士禄来说,身为彭湃之子,他受到的磨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周总理之所以会如此关怀他,正是因为他太清楚这个孩子在过去这些年,经历了些什么。

一、一个被村民们“接力”保护的孩子


1925年11月,彭士禄出生在广东汕尾市海丰县的一个望族,他的到来让父亲彭湃和母亲蔡素屏十分欣喜。老祖母周凤,更是对这个孙子喜欢得不得了。

彭家在当地是有名气的,这种名气一来是因为这家原本是个有钱的地主家庭,但却愿意把地都分给佃农们;二来则是因为这个大家族里出了一群有血性的晚辈。彭湃的几个兄长都是干革命的,而且基本都因革命而死。甚至连老祖母周凤,以及她那几个儿媳妇,也都是进步人士。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彭士禄小小年纪就跟着家人东躲西藏地生活。三岁之前的事,彭士禄基本上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在1928年的一个暴雨之夜里,奶妈突然把他从被窝里抱了出来,然后一路狂奔到树林深处的一个破庙里。

还不懂事的彭士禄一路哭,吵着要找妈妈,要回家。奶妈则捂着他的嘴,含泪告诉他:“不许哭!”

长大后的彭士禄才知道,那一天家乡海丰城被敌人攻陷了,父亲他们辛辛苦苦创立的海丰苏维埃政权没了。家人们不得不四处躲藏,而他则被托付给了奶妈。

也就是在那一天,早就视彭家人为“眼中钉”的敌人,决定对他们赶尽杀绝。毕竟父亲彭湃曾一手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敌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扬言:彭家人抓到一个杀一个,一个都不能留,要斩草除根。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丰县的老百姓却仍然愿意照顾小彭士禄。乡亲们都多多少少受过彭家的恩惠。有些人是受过他老祖母周凤的恩惠,祖母是个善良的女人,乡亲们有什么事都爱找她。

有些人,则是受过他母亲蔡素屏的恩惠。当年海丰被洪水袭击后,农民们向地主提出减租,但地主却诬告他们是刁民,还跟地方军阀勾结,把他们都送进了大牢。眼看乡亲们在牢里没饭吃,蔡素屏便天天拿自家的钱,做好饭菜给他们送去,这一送就是四个多月。

当然,这些农民们最佩服的还是小士禄的父亲彭湃。他是海丰县第一个把自家田契分给佃户的人,是他给了乡亲们希望。

因为对彭家上上下下充满了感激,乡亲们都想尽了办法“接力”保护小士禄。为了他,乡亲们跟敌人是斗智斗勇。敌人搜查这个村庄时,小士禄就被送到隔壁村;当敌人搜查隔壁村时,小士禄又被送到另一个村里了。

为了掩人耳目,小士禄叫这些村民叫爸爸妈妈。对于这段生活经历,长大后的彭士禄回忆称:仅在潮汕一带,我就有二三十个爸爸妈妈。

这些“爸爸妈妈”都对他很好,平时他们自己吃不饱,但小士禄永远是被喂得最饱的孩子。每年过年过节有一顿肉和鱼,也都是小士禄吃肉,他们自己只啃骨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小士禄其实是不缺父爱和母爱的。但他还是会问,问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去哪儿了?

二、随时都会有的牢狱之灾


小士禄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老家后,父母就双双殉国了。

先离开的是母亲蔡素屏。母亲也是海丰县人,出身于富商家庭,从小就是个吃穿不愁的大小姐。15岁那年,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彭湃。少年夫妻,他们既恩爱,又志同道合。她是跟着丈夫一起,走上革命道路的。

1928年,就在托付完小士禄后不久,她就被反动民团围捕了。在狱中,敌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让她开口,最后只能将她绑着带到了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蔡素屏眉头都没皱,英勇殉国。那一年,她才31岁。


后离开的是父亲彭湃。1929年8月30日,因为叛徒白鑫的出卖,彭湃和另几位同志一起被捕。走上刑场时,他高唱着《国际歌》。他走后,中央这样评价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三岁丧母,四岁丧父,彭士禄成了孤儿。他的童年里不只有四处躲藏,还有随时都会来的牢狱之灾。

七岁那年,彭士禄被送到了红军游击队队长陈永俊家。陈叔叔在外忙革命,把小士禄托付给了母亲潘氏。潘氏是个识大体的女人,她让小士禄叫自己姑妈。姑妈虽然很穷,但为了养好这个孩子,她省吃俭用,和村里人一起凑钱让小士禄上学。

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敌人就找到了他。那天,一伙反动派士兵冲进了陈家,把姑妈和小士禄都抓了起来。找了这么多年,终于抓住了彭湃的儿子,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敌人甚至在《广州民国日报》上登了一则“喜讯”,称:共匪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师捕获。

抓住了一个八岁的孩子,就让他们高兴成这样,可见敌人是有多么恨彭家人。刚开始在狱里,小士禄还不觉得太苦,毕竟有姑妈一直陪着他。到后来,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敌人把他单独押送到汕头石炮台监狱。

在这里,小士禄吃尽了苦头。这是一个又冷又潮的监狱,铁窗外不远就是海。白天,敌人会给他一碗发了霉的米饭,里面混着海沙。晚上,敌人不给他铺盖,任由他自生自灭。

好在,在监狱里小士禄遇到了一位贵人。一天,小士禄被带到院子里放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看见瘦小的他。老爷爷问:“你就是彭湃的儿子吧!”小士禄还没回答,老爷爷就把他带到了自己的牢房,给了他一些吃的和用的。从那以后,他便时常得到这位老爷爷的照顾,这才得以生存下来。

对于这位老爷爷的真实身份,彭士禄一直搞不清楚。从他在牢里相对自由的情况来看,他极有可能是一位被敌人暂时关押的民主人士,因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敌人不敢对他太差。而他,也是认识彭湃的。

不久后,侥幸活下来的小士禄又被送到了广州感化院,一年后被遣返。此后,无依无靠的小士禄要过饭,也再次被抓过,饱尝艰辛的他早早地学会了坚强。后来还是祖母千辛万苦找到了他,并在地下组织的帮忙下,把他送到了周恩来身边。


三、周总理告诉他:“我和你爸爸是好朋友”

小士禄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1940年,那一年他15岁。第一次看见他时,周恩来深深地松了口气。一句“终于找到你了”,道出了周恩来多年的心结。

彭湃比周恩来大两岁,他既是周恩来的战友,又是好搭档。当年,年轻的周恩来从法国留学归来时,就是彭湃到码头上接的他。两个有志青年聚在一起,他们谈了很多。周恩来一直记得:那时候彭湃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给他,而他自己则四处找地方睡。

11年前,彭湃之所以会去上海去,就是要去找周恩来述职。只是周恩来还没有到,他和几个开会的同志就被捕了。他牺牲后,周恩来悲痛万分,亲自下令:一定要铲除叛徒白鑫。

两个多月后,周恩来为老战友报了仇。此后,他一直在寻找彭湃的家人们。直到见到彭士禄,周恩来才踏实下来。

而后在延安的日子,是彭士禄年少时过得最踏实的一段时间。叔叔伯伯们都很疼他,叶剑英叔叔、蔡畅阿姨总来看他,还总让他去家里玩。而周恩来则显然对他有特别的期许,总是告诉他很多父亲以前的事,每每都用“了不起”来形容父亲。对于彭士禄,周总理总是说:“你要为爸爸争光!”

也就是跟着这些叔伯们,彭士禄才知道了“彭湃”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这两个字,是一种荣光,父辈传下来的荣光。

在延安上中学时,彭士禄底子薄,因为从小颠沛流离的他只上过一两年的学,上课时几乎什么都听不懂。曾经一度,彭士禄觉得学习其实没那么重要,跟着大伙儿干革命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他听别人说,父亲彭湃六岁上私塾,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才肯认真学。为了跟上同学们,他拼了命地读书。那时候,延安的大人们经常能在小路上,看到一个站得直直的年轻人,他在背书。认识他的大人会说:果然是彭湃的儿子,吃得了苦!

在延安的日子是踏实的。毕业后,彭士禄在延安的医院当过护士、生产过炸药。当护士时,他成了医院的模范护士;组织生产火药时,他习得了一手好技术。

四、陈赓问他:你愿意改行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对24岁的彭士禄来说,学习并建设新中国成了他全部的理想。1951年,26岁的彭士禄被送到了苏联学习化工。他的成绩很好,老师们判断:如果不出意外,这孩子会成为化工领域的一个优秀科学家。

但在1954年,美国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这一年,美国的核潜艇试航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只需要拳头大小的能量,就能让一艘潜艇航行几万海里。接下来,苏联也加紧研发,英国也迅速跟上。发展核动力、研究发展原子能,成为了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人,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但这些名词,对于当时的中国科学家来说,是那么陌生。

1956年,学有所成的彭士禄正准备回国,突然听说陈赓大将要找他谈话。陈赓是个急性子,他直接告诉彭士禄,国家需要一批学习原子能核动力的人才,问他:“你愿改行吗?”学了多年化工机械,现在要转到一个国内一片空白的领域,彭士禄想都没想就回答:“只要祖国需要”。


当时除了彭士禄,国家还选出了一批年轻人学习核动力。为了让他们学到苏联人的技术,国家的付出是不小的。彭士禄还记得,因为他们是中国留学生,所以每一节课我国都要另付苏轼教授80卢布的费用。这群年轻人,也果然没有让祖国失望,两年后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而且,他们中无一人选择留在国外。

这批学生回国后不久,聂荣臻元帅亲自提交了报告,请求开展核潜艇研究。遗憾的是,当时我们并没有关于这个领域的任务实际资料。我们和苏联人谈过,他们什么都不肯给。哪怕1956年赫鲁晓夫访华时,毛主席亲自开口希望他们能帮一帮我们,他们也同样不肯。

别人不肯帮忙,只能自己上!

好在,当时我们在原子能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人才。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是最有经验的,他带着一帮年轻人开始了核能的研究,彭士禄就是其中一名。

人有了,接下来工作该怎么开展?当时所有拥有核技术的国家,都把它当成了最高机密,绝不会对外透露半分,咱们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而当时我国的核潜艇领域,到底薄弱到什么程度?说一个小事,大家不要觉得是在开玩笑。研究所刚成立时,所里的同事们听说有一位外交官在国外买到了一个核潜艇模型,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他们想方设法把这个模型弄了过来,想拿来作为参考。用人家的模型作为参考,当时都到了这个地步。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横空出世,我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原子弹之后,核潜艇必须上马了。1968年,毛主席签发了“718”指令后,8000多名工作人员日夜奋战。一年后,近万台设备安装完成。在此期间,彭士禄担任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副总工程师。

五、周总理让他永远不要改名换姓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最后的实验了,这就有了本文开头1970年7月15日的大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属于这些科学家的“誓师大会”。

在会场上,周恩来向大伙儿指着彭士禄,问叶剑英是不是认识他。叶剑英当然记得他,早在延安时他就很欣赏这个小伙子。

在接下来的会议里,72岁的周总理认真地听了核潜艇进展,并共同决定在三天后,也就是1970年7月18日启动反应堆提升功率。

这次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决定用专机把这些科学家送回基地。总理希望他们尽快回到研究基地,所以问他们:“不回家了,直接回基地,行不行?”所有人都点头了。

这些看起来蓬头垢脸的中国核潜艇人,为了这个大计划一个个都从科学界“消失”多年。同行、甚至是妻儿,都不知道他们去做什么了。有人说他们连家庭都抛弃了,并不夸张。

周总理目送着这些科学家离开。彭士禄走之前,周总理单独跟他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小彭,记住,你是海丰人,永远不要改名换姓!”

总理的这句话,彭士禄记了半辈子。海丰,是父亲和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永远不改名换姓,是因为他是彭湃之子,彭家满门忠烈,父亲、母亲、伯伯、堂兄……

三天后,我国核潜艇陆上反应堆开始升温、升压实验。8月28日晚上6时30分,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我们成功了。

这一天,所有核潜艇人都沸腾了。当人们都在欢呼时,彭士禄用颤抖的双手点了支烟。他一口气吸了半截,才肯吐出去。

而后,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核潜艇成为了我国继“两弹一星”后的又一国之重器。1974年8月1日,经过几年的试航后,中国自制核潜艇正式编入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作为科学家,彭士禄的履历无疑是精彩的,但为此他付出了多少却鲜有人知。核潜艇的模拟试验是在西南的一处深山里进行的,同行们称其为“909”基地。在这里的生活无疑是艰苦的,这些科学家们啃着馒头、喝着稻田水、踩着烂泥路,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当核潜艇最后一次调试时,作为主心骨的彭士禄终于支持不住了。他的胃部开始剧烈疼痛,深山里没有医疗条件,海军总医院只能派出直升机来现场给他开刀。不是想给他特殊照顾,而是核潜艇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不能倒下。

主治医生把他的胃切开那一刻,差点哭了出来。明明是诊断为急性胃穿孔,但胃上却已经有了早就穿孔了且已经自愈的疤痕。得过胃穿孔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它痛起来有多难熬,所以连医生也不知道这些年彭士禄是靠什么毅力熬过来的。这一次,彭士禄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

不久,彭士禄被任命为核潜艇第一位总设计师。此后的多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直到2021年3月22日逝世,享年96岁。后人尊重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洒向大海。或许在那里,他将永远与中国潜艇为伴。


彭老晚年时,曾有记者问他:一辈子这么辛苦,值不值得。他回答:“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都说虎父无犬子,在这个问题上,彭士禄跟父亲、母亲的选择是一样的。三岁丧母、四岁丧父,八岁入狱,吃百家饭长大,彭士禄靠着一股韧劲在苦难中活成了传奇。谨以此文,纪念为中华民族拼过命的科学家们。

来源:魂说,作者:佚名
 看完点个👍【在看】,感谢支持!

客家人
全球1亿客家人的聚集地,传播客家资讯,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连接每一位客家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