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医学部副主任、药学院院长、医学院教授刘秀云领衔负责的麻醉与重症医学课题组举办了实验室跨年颁奖晚会,表彰和奖励过去一年中在科研、公益服务及日常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同学们,以此激励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医学院麻醉与重症医学课题组,成立于2021年,由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刘秀云教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实验室为核心骨干,聚焦神经重症方向,天津大学医学部2023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课题组以“四个面向”为指引,以当前神经重症疾病的临床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深度融合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药学、生命科学、脑机接口等相关学科,聚焦神经重症诊疗及康复领域,实现从微观到宏观,从科学到工程,从原理到技术的深入探究。主要研究方向涵盖神经重症脑疾病机理探究、基础器件研发、神经重症诊断及康复技术开发,力争成为神经重症医药基础研究创新的高地,加快神经重症医药科技从0到1的突破。
课题组经过3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以青春力量为主的学术团队。目前实验室现有指导教师6名,学生26名(博士生6名,研究生20名)。建设有“智慧手术室”、“智慧ICU”、“医学快速成型加工中心”、“智能远程医疗中心”和“分子生化教学平台”等多项科研平台。2024年,麻醉重症实验室发表文章18篇,含顶刊4篇,封面3篇,IF 10以上的6篇,获批专利7项,软著3项,获Wiley中国高贡献作者。学生获世界机器人大赛脑控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项)、图像计算与数字医学国际研讨会二等奖、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与设计大赛二等奖、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优秀本科论文、医学部仁是奖(3项)、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健康长寿”重大挑战专项奖等各类荣誉15项。在2024年学院举办的首届“医学院活力实验室”评选活动中,课题组凭借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领域所开展的广泛实践及成果,获评医学院“金牌活力实验室”荣誉称号。
课题组老师紧抓学生科研。确定课题时,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长处,跟同学一起讨论并决定研究课题,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于每周四晚间开展组会,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在彼此的研究方向互相学习。此外,老师会根据每位同学的进度快慢,定期进行更加详细的指导。课题组负责人刘秀云既在学术上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在行政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能力,被大家称为“多边形战士”。她作为一名党员,经常教导学生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兼顾科研的同时,也要尽自己的能力承担一些学校和学院的工作。在这样的感召下,课题组刘馨阳同学担任医学院学院办公室学生助理、何孟奇同学担任校团委兼职团干部指导天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赵子瑶同学担任医学院24硕士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春阳、姜睿同学担任医学院23硕士第二、四党支部书记等。
课题组重视团队建设,制定详细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保证实验室和工位的干净整洁。同时,每周固定的羽毛球锻炼,不仅增强了师生的体质,还促进了彼此间的互动与友谊。春秋两季组织的春游、秋游活动,不仅让大家亲近自然,释放压力,还通过团队合作的游戏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为了欢迎每一位新加入课题组的同学,课题组每年都会举办Garden Party,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大家快速融入集体,让新成员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包容。而年末的年会,则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展望,大家共聚一堂,分享成果,规划未来,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的文化认同感。在实验室的物理空间设计上,课题组力求体现温馨与学术并重。师生共同参与实验室装饰,设计实验室大合照,将每个人的笑容定格。同时,将同学们制作的会议壁报精心布置于实验室各处,不仅展示了研究成果,也增添了学术氛围,激发了更多创新灵感。
据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要求,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提升,天津大学医学院在日前成功举办了首届“医学院活力实验室”评选活动。活动吸引了医学院7个课题组参与,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1个金牌“活力实验室”和2个银牌“活力实验室”,充分展现了实验室文化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丰硕成果。
往期回顾
内容来源 / 麻醉与重症医学课题组、北洋医学声
责任编辑 / 刘梦圆